杨淑霞
- 作品数:108 被引量:478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少见致病性毛壳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研究毛壳菌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为临床快速准确地鉴定此类真菌奠定基础。方法:对8株3种毛壳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形态、显微镜下形态和不同温度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对其rDNA的ITS区进行序列分析,并且根据其序列的差异设计球毛壳菌的种特异性引物。结果:不同种毛壳菌的培养表现及显微镜下形态有其各自的特点。8株菌在燕麦培养基上28℃时生长较好,37℃时不能生长。毛壳菌种间rDNA的ITS区序列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此差异设计出的球毛壳菌种特异性引物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结论:根据培养形态、显微镜下表现以及基因序列的差异可以对毛壳菌进行准确的鉴定。
- 余进赵邑杨淑霞冀朝辉李若瑜
- 关键词:毛壳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
- 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的Castleman瘤——附10例报告被引量:37
- 2005年
- 目的了解Castleman瘤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总结我科诊治的10 例Castleman瘤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Castleman瘤为我国最常见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的肿瘤,其临床表现、皮损和肿瘤的病理学特点、CT及免疫学特点都较独特。肿瘤切除手术中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降低术后呼吸道症状的出现,使患者早日康复是有益的。结论由于肿瘤直接产生抗体致病,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切除肿瘤,是成功治疗本病的关键。
- 朱学骏王京陈喜雪王仁贵张澜波李挺王爱平杨淑霞涂平李若瑜吴艳杨海珍季素珍
- 关键词:副肿瘤性天疱疮巨淋巴结增生
- Bjornstad综合征致病BCS1L基因的新发突变位点研究
- 2020年
- 目的检测1例以先天性头发扭曲和感音性听力丧失为主要表现的Bjornstad综合征(扭曲发综合征)患者的致病基因BCS1L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PCR扩增BCS1L基因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进行Sanger测序,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进行比对;取患者头发进行扫描电镜检査。结果患者BCS1L基因存在2处突变:①第4号外显子上存在杂合无义突变,即第144位密码子CGA→TGA,导致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由精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p.R144*),此为BCS1L基因突变导致Bjornstad综合征新发现的致病突变位点,属国际首例;②第8号外显子上存在杂合错义突变,即第306位密码子CGC→CAC,导致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由精氨酸变为组氨酸(p.R306H)。患者母亲仅在BCS1L基因第4号外显子发生c.430 C>T杂合突变(P.R144*),患者父亲仅在BCS1L基因第8号外显子发生c.917 G>A杂合突变(p.R306H)。扫描电镜显示,患者发干以不规则的间隔出现扁平、沟槽和沿长轴的扭曲。结论首次报道BCS1L基因第144位密码子CGA-TGA导致的编码终止为该基因突变导致Bjornstad综合征的新发突变位点,BCS1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Bjornstad综合征的诊断。
- 李思源刘婷婷杨淑霞马圣清杨勇
- 关键词:线粒体疾病DNA突变分析
- 斑秃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6年
- 斑秃(alopecia areata,AA)是一种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2%。AA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因毛囊免疫豁免机制被破坏而引发的器官特异性的、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在AA的发病中还涉及了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文中综述概括了AA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杨淑霞
- 关键词:斑秃发病机制自身免疫病
- 双叶皮瓣修复鼻部缺损模式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鼻部皮肤肿瘤切除后手术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分析双叶皮瓣修复鼻部缺损的设计模式及适用范围。方法鼻部皮肤肿瘤行Mohs显微描记手术切除后,根据皮损位置和大小,规范设计双叶皮瓣,充分皮下游离,转移皮瓣后皮内、表皮两层间断缝合。结果采用了3种模式设计双叶皮瓣,取得较好的成形修复效果。结论双叶皮瓣是一种能够有效修复鼻下部手术缺损的成形方法,有3种设计模式可供选择。
- 李航张子君杨淑霞
- 关键词:双叶皮瓣皮肤缺损鼻肿瘤
- 脸上的白块是怎么回事?
- 2004年
- 杨淑霞
- 关键词:单纯糠疹白色糠疹桃花癣防晒护肤品
- 甲单位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引量:2
- 2018年
- 甲单位作为皮肤的一部分,同样可以有肿瘤发生。甲单位包括甲母质、甲床、甲板及周围相关结构,包括甲皱襞、甲小皮、甲下皮等。本文主要关注的是生长于甲沟、甲床、甲母质等不能直接暴露部位的肿瘤。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这些肿瘤的生长模式常常会发生改变,并因甲板或甲皱襞的覆盖,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甲板异常,被患者忽略未能前来就诊,或由于医生缺乏经验而未能及时诊断并正确治疗,最终延误治疗而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文旨在使接诊医生能够从甲的细微改变(包括形态、结构和颜色等方面)想到肿瘤的可能性,然后借助于皮肤镜、超声、核磁、CT等影像学技术及病理检查技术确诊。
- 杨淑霞
- 关键词:肿瘤
- 播散性球毛壳菌病一例被引量:4
- 2005年
- 杨淑霞赵邑余进万喆李若瑜
- 关键词:播散性面部红斑皮损面积双上肢烧灼感
- 和毛毛说再见
- 2013年
- 马上就要进入露腿露手臂的季节了,为了和毛毛彻底说拜拜,姑娘们不惜对自己下狠手。然而,脱毛绝非一抹一擦那么简单,一不小心,不仅会惹上毛囊炎,还可能巨烫伤皮肤……
- 杨淑霞
- 关键词:毛囊炎保健知识症状皮肤
- 甲状旁腺激素对小鼠毛发周期和毛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 2002年
- 以C57BL6小鼠作为动物模型,观察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多肽片段PTH(7~34)和PTH(1~34)对毛发周期和毛发生长的影响。用松香/蜡混合物拔毛法诱导C57BL6小鼠毛发由休止期进入生长期,拔毛同时腹腔注射PTH(7~34),持续19天,观察毛发周期的变化。结果,PTH(7~34)组小鼠在拔毛后第5天毛发进入生长期,比对照组提前24h左右;至第19天,对照组小鼠多数毛发进入退行期或休止期,而PTH(7~34)组仍有大部分毛发维持在生长期。C57BL6乳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结果,加PTH(7~34)10-6mol/L浓度组和10-7mol/L浓度组毛干生长速度显著比对照组加快(P<0.01);而PTH(1~34)10-9mol/L浓度组毛干生长明显慢于对照组(P<0.01)。提示PTH的不同片段对毛发生长有不同影响,PTH(7~34)可延长毛发生长期,促进小鼠毛发生长,而PTH(1~34)则对毛发生长有抑制作用。
- 王莹杨淑霞秦俭涂平马圣清
- 关键词:甲状旁腺激素毛发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