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长春

作品数:10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相稳定性
  • 3篇汽油
  • 2篇调剖
  • 2篇油藏
  • 2篇色谱
  • 2篇色谱分离
  • 2篇转速
  • 2篇微球
  • 2篇温度
  • 2篇聚合物微球
  • 2篇活性剂
  • 2篇甲醇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 1篇调剖堵水
  • 1篇调剖效果
  • 1篇堵水
  • 1篇直馏
  • 1篇直馏汽油
  • 1篇三元复合驱

机构

  • 6篇西安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陕西海安实业...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陕西延长中立...

作者

  • 10篇杨长春
  • 6篇汤颖
  • 5篇张洁
  • 4篇岳湘安
  • 2篇刘凯
  • 1篇王姗姗
  • 1篇张立娟
  • 1篇赵冀
  • 1篇杨程程
  • 1篇周代余
  • 1篇贺杰
  • 1篇苏群
  • 1篇张德鑫
  • 1篇屈鹏飞
  • 1篇周继龙
  • 1篇宋娜
  • 1篇张昱
  • 1篇徐金涛

传媒

  • 2篇日用化学工业
  • 2篇石油化工应用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油田化学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化工技术与开...
  • 1篇物理化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醚对甲醇-直馏汽油体系稳定性及清净性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甲醇-直馏汽油相稳定性实验,分别考察了一系列醚作助溶剂对甲醇-直馏汽油体系相稳定性的影响;结合不同醚加量-相分离温度曲线线性回归方程,对其影响规律进行探讨。实验表明,在温度-30~40℃,乙醚、乙二醇丁醚、四氢呋喃、二苯醚和1,4-二氧六环皆对M15、M30、M50、M65、M85甲醇-汽油体系有一定的助溶效果;甲醇比例一定时,不同醚加量与其对应的体系相分离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曲线的线性回归趋势线相关系数R2值大都高于0.99;并且通过胶质含量测试方法,间接考察不同助溶剂及其加量对醚作助溶剂时体系清净性的影响。
杜秋龙黑斌权屈鹏飞宋娜王姗姗杨长春汤颖
关键词:相稳定性
尺度效应对三元复合驱色谱分离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化学驱油剂存在色谱分离及评价三元复合驱效果的合适尺度模型问题,利用电位滴定法分别测定采出液中碱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利用淀粉-碘化镉法定量测定聚合物的质量浓度。在油藏温度69℃的条件下,分别考察30,100和240 cm填砂管对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色谱分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填砂管尺度从30 cm增加到240 cm,聚合物、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无因次突破时间依次增加;填砂管尺度从30 cm增加到100 cm,聚合物、碱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运移滞后系数均相差较大,色谱分离严重,但色谱分离程度没有加剧;填砂管尺度从100 cm增加到240 cm,色谱分离程度有减弱的趋势。实验室及油田现场评价三元复合驱效果的模型尺度应超过100 cm。
杨长春岳湘安张立娟刘凯张昱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色谱分离
影响旋转滴界面张力测定因素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使用旋转滴界面张力测定仪对长2原油、甲苯、正己烷、环已烷与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体系的界面张力进行了测定。讨论了仪器的平衡时间、转速、工作温度等因素对界面张力测量值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油相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体系平衡时间选择在20-30min之间时界面张力测定值准确度较高;在满足L/D≥4的测定要求后继续增大转速会使测量值偏大;仪器工作温度的提高则导致界面张力测定值逐渐减小。
张洁杨长春汤颖赵景瑞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转速温度
三元复合体系色谱分离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填砂管模型进行了三元复合体系的渗流实验,研究了填砂管渗透率及长度对于三元复合体系色谱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填砂管渗透率和长度不同的条件下,三元复合体系均发生了明显的色谱分离现象。当填砂管渗透率从0.601μm2减小到0.390μm2时,三元复合体系色谱分离程度增加;当填砂管长度从100 cm增加到240 cm时,三元复合体系色谱分离程度有所增加。说明填砂管渗透率和长度是影响三元复合体系色谱分离的重要因素,且填砂管渗透率的变化对于三元复合体系色谱分离影响程度大于长度。
刘凯岳湘安杨长春苏群徐金涛张德鑫
关键词:三元复合体系色谱分离渗透率
正构醇对甲醇-汽油体系相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甲醇-汽油相稳定性实验,分别考察了一系列正构醇作助溶剂对甲醇-汽油体系相稳定性的影响;结合正构醇加量-相分离温度曲线线性回归方程,对其影响规律进行探讨。实验表明:在温度-25~40℃,C_3~C_8正构醇皆对M15(表示甲醇在甲醇-汽油体系中体积分数为15%)、M30、M35、M50、M65、M85甲醇-汽油体系有一定的助溶效果;正构醇结构以及甲醇比例对相稳定性都有显著影响,助溶效果随醇碳数的增加而增强,一般情况下,碳数大于5时才能达到最佳助溶效果;甲醇比例一定时,不同正构醇加量与其对应的体系相分离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曲线的线性回归趋势线相关系数R^2值大都高于0.99;随着正构醇HLB值减小其对相同甲醇比例的甲醇-汽油体系相稳定作用增强。
杨长春张洁汤颖杨程程
关键词:相稳定性
聚合物微球有效作用距离对调剖效果的影响——以高浅南油藏为例被引量:18
2018年
为研究非均质油藏采收率与聚合物微球运移距离的关系,优化微球注入量,利用三层非均质岩心开展不同微球注入量下的驱油、调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油藏,采用聚合物微球调剖效果显著,采收率提高幅度随微球注入量增加而增大;微球的运移倾向于优先进入高导流能力的水窜通道,在大孔道孔喉处实现聚并、架桥封堵,可有效提高后续驱油剂波及体积;微球在油藏中的运移距离对提高采收率效果影响很大,只有当微球运移至油藏深部(深调)时,才可充分发挥其调剖作用。根据高浅南油藏条件,为保证微球能够发挥深调效果,只需注入微球0.20 PV(PV为高渗层孔隙体积)。微球深调-强乳化剂驱复合技术比较适用于高浅南油藏,应用该技术可在表面活性剂驱基础上再提高采收率17.88百分点以上。
李秋言岳湘安杨长春田文浩孔彬
关键词:非均质油藏扫描电镜采收率
表活剂类型对旋转滴界面张力测定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使用旋转滴界面张力测定仪对长2原油、甲苯、正己烷、环己烷与不同浓度的两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炕基硫酸钠(SLS)和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体系的界面张力进行了测定。讨论了仪器的平衡时间、转速、工作温度等因素对界面张力测量值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油相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体系平衡时间选择在20~30min之间时界面张力测定值准确度较高;在满足L/D≥4的测定要求后继续增大转速会使测量值偏大;仪器工作温度的提高则导致界面张力测定值逐渐减小。
张洁杨长春汤颖赵景瑞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转速温度
甲醇–汽油相稳定性与蒸发性及其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中国对石油需求量的日益增大,发展车用能源替代品甲醇–汽油显得越来越紧迫,然而目前甲醇–汽油的全面推广和应用还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解决。本文综述了汽油组分、甲醇含量、水的含量及助溶剂对甲醇–汽油体系稳定性以及蒸发性的影响,对几类助溶剂和降气阻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甲醇–汽油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汤颖杨长春张洁
关键词:稳定性助溶剂
乙醇酸酯对甲醇汽油体系相稳定性及蒸发性的影响
2014年
合成了系列乙醇酸酯,考察其对不同甲醇汽油无水体系的相稳定性以及蒸发性的影响规律,并对不同碳链乙醇酸酯的影响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对于不同比例的甲醇汽油体系,乙醇酸酯类助剂均具有良好的相稳定作用;随着乙醇酸酯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其相稳定温度降低,相稳定效果增强,助溶效果增加。乙醇酸酯的加量增大,其体系的饱和蒸气压先减小后略有增大。其中乙醇酸甲酯的量增加,甲醇汽油M15体系饱和蒸气压呈现减小的趋势。随着乙醇酸酯中碳链的增长,甲醇汽油体系饱和蒸气压的降低效果增强;碳链继续增长,乙醇酸庚酯、乙醇酸辛酯、乙醇酸癸酯呈现出特殊性,对体系饱和蒸气压的降低效果减弱。
汤颖杨长春张洁许亮红
关键词:甲醇汽油相稳定性
耐温耐盐聚合物微球性能评价被引量:23
2016年
为获得悬浮性好、耐温耐盐性能优良的调剖堵水用聚合物微球,以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为乳化剂合成了具有三层结构的纳米/微米聚合物微球DCA,评价了微球的耐温性、悬浮性、膨胀性及调剖堵水效果。结果表明,DCA微球粒径为0.1数30μm,外壳有纳米孔隙,微球耐温高达300℃,可在115℃放置90 d。DCA在模拟地层水中静置28 h的沉降速度为0.005 m L/min,悬浮性较好。DCA微球膨胀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115℃浸泡24 h的最大膨胀率为13.83%;对三层非均质岩心调剖堵水后含水率降低5%,采收率增幅为7%。矿场试验结果表明,经微球段塞调剖后产液量和综合含水率降低、日增油效果明显。DCA微球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深部调剖堵水。
杨长春岳湘安周代余贺杰赵冀周继龙李超跃
关键词:聚合物微球调剖堵水耐温性能抗盐性能高温高盐油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