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颖颖

作品数:9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冠层
  • 6篇冠层结构
  • 6篇肥料
  • 6篇不同肥料
  • 5篇小麦
  • 5篇肥料处理
  • 5篇不同肥料处理
  • 3篇肥料类型
  • 2篇冬小麦
  • 2篇有机肥
  • 2篇豫麦34
  • 2篇土壤
  • 2篇模型构建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度条件
  • 1篇性状
  • 1篇烟叶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机构

  • 9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杨颖颖
  • 7篇熊淑萍
  • 6篇马新明
  • 6篇李春明
  • 3篇姬兴杰
  • 2篇徐光辉
  • 1篇虎晓红
  • 1篇张营武
  • 1篇宋瑞芳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肥料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全氮时空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3
2008年
采用等氮技术及原状土柱法研究了尿素(N)、有机肥(OM)和尿素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全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肥料处理的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配施〉有机肥〉尿素。同一土层的细菌数量以越冬期最大;真菌数量以抽穗期最大;放线菌数量则随小麦生育期推进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不同生育时期20-40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大,0~20cm次之,40~120cm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减少。随小麦生育期推进,3种处理0~20cm土层全氮含量逐渐减少。配施处理土壤剖面全氮含量整体变幅较大,其次为有机肥和尿素处理。小麦全生育期各处理0~20cm和0—40cm土层中的全氮量占0—120cm土层全氮总量的比例均表现为配施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尿素处理拔节期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有机肥处理扬花期的放线菌和灌浆期细菌数量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外,各处理各生育期微生物数量与全氮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姬兴杰杨颖颖熊淑萍李春明马新明刘晓迎
关键词:肥料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全氮
不同密度条件下强筋小麦的冠层特征与产量效应被引量:13
2010年
为探讨不同密度条件下强筋小麦豫麦34号的冠层结构特征与产量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20万苗/hm2、225万苗/hm2、330万苗/hm23个密度对豫麦34号的冠层结构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以后,225万苗/hm2密度处理的小麦叶面积指数和消光系数最大,冠层开度最小,平均叶倾角居中,小麦产量最高。综合分析认为,3个密度处理之中,以225万苗/hm2处理的小麦冠层结构适宜、株形最佳、群体光分布合理,是最佳的密度水平。
谷秋荣张营武熊淑萍杨颖颖赵巧梅
关键词:冬小麦冠层结构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冠层结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3
2008年
【目的】揭示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豫麦34冠层光分布特征、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尿素、鸡粪及鸡粪和尿素配施方式下,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的冠层结构、产量构成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施用鸡粪有利于提高豫麦34旗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促进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提高,增大小麦群体的平均叶倾角(MLA),降低群体的冠层开度(DIFN),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小麦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有利于经济系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改善。【结论】综合考虑小麦产量、经济系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等因素,3种肥料处理以鸡粪与尿素配施为最佳,配施处理的小麦冠层结构适宜、株型最佳、群体光分布合理。
李春明熊淑萍赵巧梅杨颖颖马新明
关键词:有机肥豫麦34冠层结构蛋白质含量
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铵态氮时空变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采用等氮技术进行原状土柱法试验,设置单施尿素(N)、有机肥(OM)和尿素与有机肥配施(N+OM)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时空变化以及小麦产量、地上部氮含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下在同深度剖面上在各个时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布较均匀。不同肥料处理下,1.2m土体中铵态氮总含量均在抽穗期出现最大值,在拔节期出现最小值。其中,在越冬期和拔节期表现为尿素>配施>有机肥,在抽穗期和扬花期表现为有机肥>配施>尿素,在灌浆盛期表现为配施>尿素>有机肥,在成熟期表现为有机肥>尿素>配施。小麦全生育期总含量表现为以尿素最高、配施次之、有机肥最低,分别为186.6、184.1和183.3mg·kg-1,但其差别不显著。有机肥处理土壤剖面上NH4+-N含量整体变幅较大,其次为配施和尿素处理。在3种不同肥料处理下地上部每柱总氮含量顺序为配施>尿素>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在叶片、叶鞘和茎秆中的氮含量均低于尿素和有机肥处理,在颖壳中的氮素含量配施的低于有机肥处理而高于尿素处理。在配施处理下的籽粒氮含量最高,分别是尿素和有机肥处理的1.12和1.26倍。尿素、有机肥和配施处理下的氮收获指数分别为73.09%、70.70%和75.84%。在配施的处理下,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均高于尿素和有机肥处理,并且产量比尿素和有机肥处理提高了6.2%和11.3%。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品质与生态环境效益,3种肥料处理以尿素与有机肥配施为最佳。
熊淑萍姬兴杰李春明杨颖颖马新明黄克磊
关键词:肥料处理铵态氮
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冠层结构影响及形态模拟模型构建
2005~2007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进行较为系统的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等氮条件下无机肥(尿素N)、有机肥(鸡粪OM)和有机无机肥配施(N+OM)三种处理对豫麦34冠层结构特性、群体光分布、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
杨颖颖
关键词:肥料类型冬小麦冠层结构
文献传递
烤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颜色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9
2007年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不同成熟时期烟叶的叶绿素含量,采用线性拟合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烟叶成熟期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评价和验证.结果表明,RGB颜色系统的B/(R+G),色度坐标b可以作为叶绿素含量估算的主要颜色特征参数,叶绿素含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0.767以上.
徐光辉虎晓红熊淑萍李春明宋瑞芳杨颖颖马新明
关键词:烤烟叶绿素含量成熟度
不同肥料处理对豫麦34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为给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等氮条件下,研究了尿素、鸡粪和尿素与鸡粪配施三种肥料处理对豫麦34冠层结构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期,尿素与鸡粪配施处理小麦平均叶倾角最小,为53.89°;叶面积指数、群体透光率、消光系数依次为4.63、0.055和0.63,均处在鸡粪处理和尿素处理之间。在孕穗期到灌浆期,尿素与鸡粪配施使小麦平均叶倾角介于鸡粪和尿素处理之间,为51.96°;叶面积指数、群体消光系数均最大,分别为5.80和0.66;群体透光率最小,为0.028。尿素与鸡粪配施的小麦穗粒数、穗粒重、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均高于鸡粪处理和尿素处理。综合来看,配施处理的小麦冠层结构适宜,株型最佳,群体光分布合理。
熊淑萍杨颖颖李春明马新明姬兴杰徐光辉
关键词:肥料类型冠层结构
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冠层结构的影响及形态模拟模型构建
2005~2007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进行较为系统的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等氮条件下无机肥(尿素N)、有机肥(鸡粪OM)和有机无机肥配施(N+OM)三种处理对豫麦34冠层结构特性、群体光分布、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
杨颖颖
关键词:肥料处理小麦冠层结构
文献传递
不同肥料处理对豫麦49小麦冠层结构与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4
2009年
为探讨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冠层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和大田切片法,研究了豫麦49小麦品种在单施尿素、鸡粪和鸡粪与尿素配施等条件下小麦冠层结构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鸡粪有利于增加旗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提高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增大小麦群体的平均叶倾角(MLA),降低群体的冠层开度(DIFN),提高小麦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和籽粒产量。综合考虑小麦产量、经济系数等因素,3种肥料处理以鸡粪与尿素配施为最佳,配施处理的小麦冠层结构适宜、株型最佳、群体光分布合理。
李春明熊淑萍杨颖颖马新明
关键词:有机肥小麦冠层结构产量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