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娜
- 作品数:26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南极普里兹湾及其临近海域水团研究
- 本文以SBE 911plus CTD装备到"雪龙号"考察船以来第25-28次所取得的高质量水文数据为基础,对夏季表层水、南极冬季水、陆架水、绕极深层水、南极底层水、普里兹湾底层水、冰架水等研究海区的主...
- 陈红霞林丽娜
- 南极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水文特征分析
- 普里兹湾位于南大洋的印度洋区段,总体呈西南-东北走向,是南极大陆附近的第三大海湾,面积仅次于威德尔海和罗斯海,具有“瓶颈”式的地理环境和海底地形特点。近年来,普里兹湾是否是南极底层水的源地之一,埃默里冰架-海洋相互作用与...
- 林丽娜
- 关键词:水团地转流通量
- 文献传递
- 一种感应式北极冰下固定层位海洋观测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应式北极冰下固定层位海洋观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舱体底部的承重缆,承重缆下方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数据接收环、第一温盐传感器、第二温盐传感器、第三温盐传感器、第四温盐传感器、第五温盐传感器、温盐深传感器和承重块...
- 刘娜林丽娜王颖杰孔彬王欢齐何琰王晓阳刘高原
- 文献传递
- 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是中国南大洋调查研究的传统优势海域与重点区域。围绕夏季表层水、冬季水、陆架水、绕极深层水、南极底层水、普里兹湾底层水、冰架水等研究海区主要水团的特征和分布,总结了前人在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基于调查资料开展的水团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研究表明,前人在对陆架水的示性指标界定上,将陆架水是否区分为高盐陆架水和低盐陆架水存在较大争议,在高盐陆架水和普里兹湾底层水的定义上存在重叠;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绕极深层水向南可以伸展到普里兹湾的陆架区域,也没有发现在普里兹湾附近海域生成南极底层水的直接证据。
- 陈红霞林丽娜史久新
- 关键词:南大洋
- 一种北极冰下温盐剖面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北极冰下温盐剖面仪,包括依次通过绳索连接的冰面通讯平台、设备舱、升降浮标和锚块,所述升降浮标滑动设置在所述绳索上,所述升降浮标上设置有CTD传感器;所述冰面通讯平台包括被配置为设置在冰层上的浮力平台和...
- 刘娜王欢齐林丽娜孔彬王颖杰王训杰王晓阳何琰
- 文献传递
- 夏季加拿大海盆海冰边缘区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声信号的体积后向散射强度是声传播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参数。海冰边缘区的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研究对深入认识北极声场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获取的数据资料研究了海冰边缘区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特性。结果表明:加拿大海盆海冰边缘区是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的明显过渡区。无冰海面(海冰密集度小于15%)海洋深层水的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明显大于密集海冰区域的海水(海冰密集度大于50%)。讨论了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与海冰融化之间的关系,造成融冰区声体积后向散射强度增大的原因是水下悬浮泥沙、浮游生物等悬浮物质增加。根据海冰密集海域的海水后向散射强度弱的特点,对北极下放式声学多普勒测流仪(LADCP)观测的设置提出建议。
- 刘洪宁吕连港刘娜杨光兵姜莹杨春梅刘宗伟林丽娜
- 南极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地转流及水文特征分析
- 在整理历次中国南极考察在普里兹湾及附近海域水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选取第15、16、18、21、25、26和27次科学考察即1998年12月-1999年1月、2000年1月、2002年1-2月、2004年12月、2009年...
- 林丽娜陈红霞蒲书箴
-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CTD数据集被引量:2
- 2017年
- 中国开展南极科学考察工作已30余年。在这一时期,海洋调查技术与极地科考设备快速发展,中国极地科考也经历了由起步到成熟的发展历程。至2014年,中国已进行了30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重点海域集中在南极半岛和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本文尽可能完备地收集了各南极航次的水文调查CTD数据;在此基础上,参考各航次现场观测记录,将不同调查设备和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得到的数据进行格式统一和奇异值剔除,最后得到包含压强、深度、温度、盐度、密度、声速和位温等要素的数据集。该数据集是我国南极水文考察成果的结晶,可为南极各学科研究提供参考和数据基础,为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初始场和验证资料。
- 林丽娜王颖杰张洁刘娜陈红霞孔彬何琰
- 关键词:水文CTD
- 冰架的抑制作用对寻找南极底层水生成源地的启发
- 普里兹湾是南极第三大海湾,长时间以来曾是继罗斯海和威德尔海后被重点关注是否有南极底层水生成的重点海域。随着近年来陆续发现阿德雷与乔治五世海岸、达恩里角是继两大海湾之后的第三、第四个南极底层水形成源地、特别是埃默里冰架和西...
- 陈红霞林丽娜
- 基于“雪龙”船平台的极地锚锭浮标布放——以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白令海锚锭浮标布放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极地海气通量异常通过大气环流将极区和中低纬度气候变化联系起来,海气通量观测是从根本上认识极区对中低纬度气候影响实质的关键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高纬度定点海气通量观测非常稀少,可借鉴的极地锚锭浮标布放技术也处在摸索阶段。中国第六次北极考察队在北太平洋高纬海域白令海成功投放一套锚锭海气浮标,进行定点气温、湿度、风速、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海表面温度等海气界面数据连续观测,这是我国在北太平洋高纬海域成功布放的首套锚锭浮标。通过该套锚锭浮标的成功布放,获得了我国以"雪龙"船为平台的极地锚锭浮标布放技术的宝贵经验。本文从极地锚锭浮标布放的意义、锚锭浮标介绍、布放原则和方案、布放过程及布放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我国未来极地锚锭浮标布放提供基础和借鉴。
- 刘娜潘增弟沈权林丽娜边洪村魏泽勋何琰刘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