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仕彬
- 作品数:21 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产业学院的组织特征和体系设计被引量:33
- 2021年
- 从学院变革的历史考察中可以确定产业学院的组织使命是"服务产业"。从这一点出发,产业学院具有产业针对性、多元共生性、柔韧敏捷性、功能综合性、相对独立性等组织特征。高职院校应拓展服务社会的职能,根据产业学院教育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将产业学院建设成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产业学院通过变革传统的组织体系,打破以专业学科组建二级学院的逻辑,以"产业——职业——专业"的复合逻辑优化专业体系,构建以平台为依托、项目为牵引、人员交叉流动的组织架构,探索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二级学院激励机制,进而推动组织的转型。
- 欧阳育良林仕彬
-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研究:背景、现状与前瞻
- 2010年
- 本文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2003-2009年名师评选现状,发现教学名师在类型、学科、地区分布以及性别比例、学历层次、职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结构性不平衡。未来教学名师奖工作一方面要完善评审指标,一方面注重名师评选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教学名师奖评选应和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有机结合成一个系统工程。
- 林仕彬
- 关键词:教学名师奖
-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 2016年
- 校企合作已成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道路,但从实践层面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对628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企业规模、产业类型、员工劳动合同时间、用工短缺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影响显著。
- 林仕彬谢西金陈长城
- 关键词:LOGISTIC回归模型校企合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产业学院组织变革及制度逻辑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产业学院受多重制度逻辑影响,社会逻辑、产业逻辑等多重制度逻辑催生这种新的教育组织形态。在“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理念的支持下,产业逻辑成为产业学院的中心逻辑,推动着产业学院由“新兴组织场域”向“成熟组织场域”转变。专业体系、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和制度保障等是推动产业学院组织变革的关键。
- 林仕彬
- 关键词:制度逻辑
- 高职院校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和功能被引量:4
- 2010年
- 高职高专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处理好院校与政府、市场的关系。政府正确发挥管理、领导、财政支持、间接调控、评估监督等职能,对促进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林仕彬
- 关键词:高职院校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
- 西方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理论的文献综述
- 2009年
- 本文梳理近百年来西方国家主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理论,归纳出特质因素论、心理动力论、人格类型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职业决策理论等,并通过以上理论的介绍,发现当前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以期为我国就业指导服务。
- 林仕彬
- 关键词:就业指导
- 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研究评述被引量:9
- 2015年
-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研究、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机制研究、职业院校外部关系研究、职业教育质量和吸引力研究等领域中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和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界定的分析框架评述,提出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推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
- 李懋林仕彬
- 关键词: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
- 高职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研究综述及新进展被引量:6
- 2018年
- 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石,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功能的发挥和长远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中长久不衰的热点问题。文章对有关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并提出该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 林仕彬林文锋
- 关键词:结构调整与优化
- 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背景、现状与前瞻被引量:12
- 2010年
- 文章从国家启动精品课程的背景出发,通过对2003~2009年七年来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分析,发现存在地区分布、学校分布、科类分布上不均衡和重复建设的现象。未来精品课程申报应根据配额进行调整,适当向东北、西北两地倾斜,并重视精品课程的集聚效应和示范作用。
- 林仕彬
- 关键词:高职高专课程
- 建构主义视域下学习力导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8
- 2023年
- 学习力导向的教学改革是面向学生未来的,致力于为学生可持续性学习赋能。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力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基于系统观念从“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学习创生力”等方面探索破解学习力现实困境的路径。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社会适用从根本上革新传统教学范式,启动校企“双导师”双向交流机制,建构“一体三化”课程体系及“三环五步”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培育、发展及转化。
- 向琼李思玲林仕彬
-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力教学改革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