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如峰

作品数:28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14篇骨髓
  • 11篇儿童
  • 10篇多发
  • 10篇多发性
  • 10篇多发性骨髓瘤
  • 10篇骨髓瘤
  • 8篇干细胞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白血
  • 7篇白血病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细胞因子
  • 5篇急性
  • 5篇骨髓间充质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淋巴细胞白血...
  • 4篇急性淋巴细胞
  • 4篇急性淋巴细胞...

机构

  • 16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林如峰
  • 16篇陆化
  • 14篇王永韧
  • 13篇李建勇
  • 11篇沈文怡
  • 10篇方拥军
  • 10篇陆勤
  • 9篇刘澎
  • 9篇芮耀耀
  • 9篇何璐璐
  • 8篇陆世丰
  • 7篇吴雨洁
  • 7篇张建富
  • 7篇汪承亚
  • 6篇葛峥
  • 5篇吴鹏
  • 5篇黄婕
  • 5篇周莉
  • 4篇费小明
  • 3篇仇海荣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第10届全国...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2005年华...
  • 1篇2005年华...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6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种细胞因子转录水平异常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对体外培养的MM病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IL-1B, IL-6, SCF,TPO, G-CSF等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与正常人和非MM病人的比较,进一步探讨MM病人BM-MSCs的改...
沈文怡陆化李建勇林如峰汪承亚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录异常检测
老年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小肠动脉畸形消化道大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2006年
季鸥陆化林如峰刘澎沈文怡白剑锋曹权范伟李建勇
关键词:胃肠出血
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靶向干预多发性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分析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对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凋亡及其对IL-6、IL-1β、SCF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含10%FBS的1640培养液培养得到MSCs,流式细胞术(FCM)鉴定所培养细胞的表型,以终浓度分别为0 nmol/L、50 nmol/L、100 nmol/L、150 nmol/L、200 nmol/L的PS-341作用MSCs 4 h,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荧光显微镜下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6、IL-1β、SCF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PS-341可诱导MSCs凋亡,与其浓度成正比;与对照组(0 nmol/L PS-341)比较,浓度分别为50 nmol/L、100 nmol/L、150 nmol/L、200 nmol/L的PS-341作用MSCs 4 h后明显抑制IL-6、IL-1β、SCF的表达(P<0.05);PS-341对IL-6和SCF的抑制与PS-341浓度成正相关(P<0.05),在初发/难治复发和完全缓解(CR)两组患者间均无显著差异;对IL-1β的抑制在CR组较初发/难治复发组更明显(P<0.05);PS-341作用后IL-1β表达的强弱对IL-6及SCF的表达无影响。结论:PS-341诱导MM患者MSCs凋亡和抑制其IL-6、IL-1β、SCF的表达,是PS-341有效治疗MM的靶点之一。
陆化林如峰沈文怡葛峥刘澎张建富吴雨洁费小明李建勇
以骨髓坏死为首要表现的Ph+带髓系标记的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正>目的加强对骨髓坏死(bone marrow necrosis,BMN)病因及病理过程复杂性的认识,了解 Ph+带髓系标记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方法报道分析1例以BMN为首发症状的Ph+带髓系标记的...
林如峰李建勇陆化吴雨洁仇海荣肖冰张建富杨慧
文献传递
靶向干预多发性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维持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微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靶向干预MSCs有望成为MM治疗新的途径,本实验通过分析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al)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MM患者MSCs凋亡及其IL-6、IL-1β、SCF表达的影响,探讨上述药物可能新的作用机制和MSCs作为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方法:含10%FBS的1640培养液培养MSCs,以终浓度分别为0μmol/L、1.0μmol/L、3.0μmol/L、5.0μmol/L、7.0μmol/L的Thal,0μmol/L、0.1μmol/L、1.0μmol/L、5.0μmol/L、10.0μmol/L的Dex作用MSCs8h,倒置光学显微镜和AnnexinV/FITC-PI双染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RT-PCR检测分析IL-6、IL-1β和SCF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Thal、Dex均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MM患者MSCs凋亡;Thal下调MSCs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P<0.05),对IL-6的抑制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加重,对IL-1β和SCF表达的下调与药物浓度无明显关系(P>0.05);Dex明显抑制MSCsIL-6、IL-1β、SCF的表达(P<0.05),对3种细胞因子的抑制呈药物浓度依赖性。结论:Thal、Dex能诱导MM患者MSCs的凋亡,抑制其IL-6、IL-1β、SCF的表达,是有效治疗MM的靶点和机制之一。
林如峰陆化刘澎王永韧沈文怡季鸥葛峥汪承亚李建勇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多发性骨髓瘤沙利度胺地塞米松
药物对多发性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异常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Velcade)、三氧化二砷(As2O3)、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和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al)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
林如峰
关键词: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抗肿瘤药物
文献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进展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已经证实传统意义上完全缓解(CR)的患者体内仍残留约1010个肿瘤细胞,是疾病进展和复发的根源。为进一步了解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ic,FCM)检查细胞表面抗原及染色体异常倍体和荧光原位杂交(flu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ztion,FISH)分析染色体异常核型可用于临床以监测微小残留病的动态变化,判断预后并指导治疗。
林如峰陆化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变
17例伴有肺部改变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伴肺部改变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临床表现、CT特征性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为PLCH患者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17例PLCH患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及接受Ⅲ型化疗方案(诱导阶段6周+维持阶段52周)化疗后的疗效和预后。结果 17例PLCH患儿起病时伴有肺部弥漫性改变为主的多脏器损害,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胸部CT表现出特征性变化。17例均接受Ⅲ型方案化疗,其中8例完全缓解,预后良好;4例化疗后复发,其中1例预后良好,3例死亡;3例化疗中疾病进展放弃治疗,死亡;1例化疗中疾病进展再诱导化疗,目前持续化疗中,存活;1例化疗维持治疗中,目前持续随访。结论儿童伴肺部改变的LCH多为婴幼儿起病,伴多脏器损害,早期高强度化疗可改善预后,但部分病例肺部进展明显,预后不良。
陆世丰方拥军芮耀耀何璐璐周莉黄婕吴鹏林如峰王永韧陆勤
关键词: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评估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价南京儿童医院(NCH)2009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方案治疗AP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人院的初诊APL并采用NCH2009APL方案化疗的21例患儿,男15例,女6例,分析初诊资料、早期治疗反应及远期生存。结果本组患儿中位发病年龄7.15岁,初发白细胞数〉50×10^9/L的4例,(10-50)×10^9/L1例,〈10×10^9/L有16例。所以病例均有t(15;17)染色体和/或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19例患儿诱导治疗1个疗程骨髓完全缓解(CR),1例2个疗程CR,1例诱导早期死亡,诱导CR率达95.24%,中位CR时间34d。存活的20例患儿经标准NCH2009APL方案化疗,总体5年无事件生存率达95%;诱导缓解、DAE、IA方案后均有不同程度感染,仅1例死亡,1例感染后严重肺损伤,余均获得良好的控制。无并发中枢浸润病例,无骨髓复发或髓外复发病例。结论NCH2009APL方案治疗儿童APL获得较高的诱导缓解率和远期生存率,疗效确切。
周莉陆勤芮耀耀何璐璐黄婕吴鹏陆世丰林如峰王永韧孙晓燕方拥军
关键词:化疗儿童
唐氏综合征合并儿童血液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了解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患儿发生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提高DS患儿合并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DS合并恶性血液病患儿资料并复习文献,了解DS患儿合并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结果:4例合并血液病的DS患儿中,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2例为巨核细胞系的病态造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表现出了对甲氨蝶呤的明显毒性,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显示了对化疗的良好反应。结论:DS患儿特殊基因背景决定了其生后特征性血液病表现及治疗反应。
陆世丰陆勤芮耀耀何璐璐周莉黄婕吴鹏林如峰王永韧方拥军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