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宏艳

作品数:98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专利
  • 3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1篇配合物
  • 38篇水热
  • 31篇催化
  • 26篇水热合成
  • 26篇热合成
  • 25篇配体
  • 24篇酰胺
  • 23篇吡啶
  • 21篇金属
  • 19篇酸盐
  • 18篇晶体
  • 18篇晶体结构
  • 16篇光催化
  • 15篇铜配合物
  • 14篇有机配体
  • 14篇降解
  • 14篇分子
  • 13篇多金属
  • 13篇多金属氧酸盐
  • 12篇甲酸

机构

  • 97篇渤海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98篇林宏艳
  • 71篇刘国成
  • 64篇王秀丽
  • 31篇田爱香
  • 30篇曾凌
  • 29篇张巨文
  • 24篇王祥
  • 20篇应俊
  • 16篇刘滨秋
  • 14篇王青林
  • 11篇徐娜
  • 9篇张艳萍
  • 8篇朱烈
  • 6篇胡海良
  • 5篇陈宝宽
  • 5篇田原
  • 4篇赵刚
  • 4篇张红
  • 4篇张益嘉
  • 4篇蔡克迪

传媒

  • 12篇渤海大学学报...
  • 5篇应用化学
  • 4篇东北师大学报...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分子科学学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化学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第七届全国配...
  • 1篇第六届全国物...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5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10篇2017
  • 14篇2016
  • 7篇2015
  • 1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亚甲基蓝和刚果红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一种亚甲基蓝和刚果红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以氯化铜、八水铬钼酸钠和N,N'‑双(4‑吡啶甲酰基)乙烷烃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配合物Cu<Sub>5</Sub>(μ<Sub>2</Sub>‑OH)<Sub>2</Sub...
林宏艳曾凌王祥刘国成孙俊俊田爱香张巨文王秀丽
文献传递
用于检测人体的生物标志物3-硝基酪氨酸的荧光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应用
一种用于检测人体的生物标志物3‑硝基酪氨酸的荧光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应用,分子式如下:[Zn(3‑ebpba)(HBTC)];其中,3‑ebpba为(E)‑4,4'‑(乙烯‑1,2‑二基)双‑(3‑吡啶基)苯甲酰胺,...
林宏艳耿骏曾凌张红王秀丽朱烈刘国成王祥常之晗
基于噻菌灵银配合物修饰的Keggin型晶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在Hg&lt;sup&gt;2+&lt;/sup&gt;离子传感方面的应用
一种基于噻菌灵银配合物修饰的Keggin型晶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其分子式:[Ag<Sub>6</Sub>(tbz)<Sub>4</Sub>(bmz)<Sub>2</Sub>(HPW<Sub>12</Sub>O<Su...
田爱香应俊张艳萍张巨文王祥刘国成林宏艳刘滨秋杨阳侯雪宁亚莉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高效催化氧化脱硫的Waugh型多金属氧酸盐基金属-有机配合物及其应用
一种用于高效催化氧化脱硫的Waugh型多金属氧酸盐基金属‑有机配合物,该配合物的分子式如下:[Co<Sub>3</Sub>(4‑H<Sub>2</Sub>dpye)(MnMo<Sub>9</Sub>O<Sub>32</S...
林宏艳刘倩倩鲁俊俊曾凌朱烈王祥刘国成王秀丽徐娜常之晗
铜配合物[Cu_2(L)_2(SiW_(12)O_(40))(H_2O)_8]·H_2O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了基于半刚性双吡啶双酰胺配体L(N,N′-双(4-吡啶甲酰胺)-1,2-环己烷)和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铜功能配合物[Cu_2(L)_2(Si W_(12)O_(40))(H_2O)_8]·H_2O,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53 10(10)nm,b=1.339 10(12)nm,c=1.429 40(12)nm,α=71.514 0(10)°,β=66.926 0(10)°,γ=68.111 0(10)°,V=1.846 0(3)nm^3,Z=1,R_1=0.067 3,w R_2=0.181 1.配合物由离散的[Si W_(12)O_(40)]^(4-)杂多阴离子和[Cu_2(L)2(H_2O)_8]^(4+)阳离子组成,2种结构单元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层结构.标题配合物修饰的碳糊电极对NO^(2-)还原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而且该配合物对降解亚甲蓝分子有显著的光催化效率.
林宏艳王青林王桂娇曾凌刘国成
关键词:多金属氧酸盐水热合成
一种Anderson型多酸基的超分子化合物L_2[(NiMo_6O_(24)H_4)]·2H_2O的合成与结构
多酸基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是当今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不仅因为其结构的多样性,而且由于它们在催化和吸附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1,2]。本文选用3-氨基吡啶(L)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基于Anderson型多酸的二维...
刘丹娜林宏艳常之晗王秀丽
关键词:水热合成多金属氧酸盐超分子
文献传递
一种罗丹明B和靛蓝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方法
一种罗丹明B和靛蓝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方法,以氯化铜、八水铬钼酸钠和&lt;i&gt;N&lt;/i&gt;,&lt;i&gt;N&lt;/i&gt;ˊ-双(3-吡啶甲酰基)烷烃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配合物,将双氧水加入含有...
林宏艳王秀丽曾凌常之晗刘国成田爱香张巨文
文献传递
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o_2(Dpq)_2(btec)(H_2O)_6]·2H_2O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被引量:5
2009年
以1,2,4,5-均苯四羧酸(btec)和二-吡啶-(3,2-d:2,3′-f)-二氮萘(Dpq)为混合配体,水热合成了一种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o2(Dpq)2(btec)(H2O)6].2H2O,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978(5)nm,b=2.9822(16)nm,c=0.7058(4)nm,β=94.199(6)°,V=1.8848(18)nm3,Z=2,R1=0.0350,wR2=0.0796。该化合物由1,2,4,5-均苯四羧酸中羧基氧原子、二-吡啶-(3,2-d:2,3′-f)-二氮萘的螯合氮原子及水分子中氧原子与中心Co(Ⅱ)离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几何构型。羧酸作为桥连配体连接2个相邻的中心Co(Ⅱ)离子形成钴配合物的双核单元,双核单元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相互连接构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钴配合物修饰碳糊电极(Co-CPE)在0.1mol/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电位范围+600~-300mV内有1对归属于Co(Ⅱ)/Co(Ⅲ)的氧化还原峰,而且此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的氧化有很好的电催化效果。
林宏艳王秀丽刘国成
关键词:水热合成晶体结构超分子网络电化学性质
一种快速吸附和选择性分离阳离子染料污染物的吸附分离材料及其应用
一种快速吸附和选择性分离阳离子染料污染物的吸附分离材料及其应用,其分子式是下式中一种:{HCu(L)[CrMo<Sub>6</Sub>(OH)<Sub>6</Sub>O<Sub>18</Sub>]}·4H<Sub>2</...
林宏艳林佳凤王秀丽曾凌朱烈徐娜刘国成常之晗王祥
文献传递
一维超分子化合物[(L^1)(H_4SiMo_(12)O_(40))]·8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质被引量:4
2015年
以有机胺分子丙二胺(L1)为配体,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一个新的基于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阴离子[Si Mo12O40]4-的有机-无机杂化超分子化合物[(L1)(H4Si Mo12O40)]·8H2O(1),并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分子式为C3H30Mo12N2O48Si,三斜晶系,P 1空间群,a=12.8900(6),b=13.3870(6),c=13.5260(6),α=87.0260(10)°,β=88.6050(10)°,γ=88.2740(10)°,Z=2,V=2329.22(18)3,Mr=2041.64,Dc=2.888 g/cm3,F(000)=1896,μ=3.259 mm-1,S=1.077,R=0.0504,wR=0.1513.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是由离散的多金属氧酸盐簇H4Si Mo12O40和丙二胺分子L1组成,两种组分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带状链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修饰碳糊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NO2-还原的电催化性能.CCDC:1040790.
林宏艳刘丹娜陈路飞韩娜乐茂刘国成
关键词:水热合成多金属氧酸盐超分子网络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质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