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巍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白血
  • 11篇白血病
  • 10篇急性
  • 7篇细胞
  • 7篇儿童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淋巴细胞白血...
  • 4篇患儿
  • 4篇急性白血
  • 4篇急性白血病
  • 4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治疗儿童
  • 3篇髓细胞
  • 3篇综合征
  • 3篇疗效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骨髓
  • 3篇白血病患儿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保定市儿童医...
  • 1篇河南省儿童医...

作者

  • 13篇林巍
  • 7篇郑胡镛
  • 6篇周翾
  • 5篇朱光华
  • 4篇张元元
  • 4篇王彬
  • 4篇张瑞东
  • 4篇漆佩静
  • 3篇李斯丹
  • 3篇杨骏
  • 3篇范佳
  • 2篇郜慧芳
  • 2篇秦茂权
  • 2篇吴润晖
  • 2篇吴颖
  • 2篇谢静
  • 2篇吴敏媛
  • 2篇李伟京
  • 2篇于皎乐
  • 2篇王凯

传媒

  • 5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LL患儿诱导缓解期长春新碱联合应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发生毒副作用单中心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诱导缓解期联合应用长春新碱与三唑类药物出现的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ALL患儿在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长春新碱和三唑类药物联合应用出现毒副作用。将患儿分为无联合用药组、长春新碱+伊曲康唑联合组,长春新碱+伏立康唑联合组,长春新碱+氟康唑联合组,分析4组患儿相关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及治疗预后。结果共纳入ALL患儿708例,发病中位年龄为8(1~16)岁。存在长春新碱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组共215例,其中联合伊曲康唑组79例,联合伏立康唑组36例,联合氟康唑组100例。无联合用药组493例。联合用药组患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血压37例(17.2%),趾端麻木39例(18.1%),腱反射迟钝4例(1.8%),腹痛腹胀42例(19.5%),肠梗阻5例(2.3%),低血钠43例(20%)。联合用药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无联合用药物组(P<0.05)。联合用药组中,高血压发生率、腱反射迟钝发生率及低血钠发生率:伊曲康唑组与伏立康唑组无差别(P>0.05),但大于氟康唑组(P<0.05);趾端麻木、腹痛腹胀发生率:伊曲康唑组大于伏立康唑组大于氟康唑组(P<0.05);肠梗阻发生率:伏立康唑组大于伊曲康唑组大于氟康唑组(P<0.05)。对于发生的毒副作用,给予相关的对症处理及调整药物后,相关并发症均可以得到缓解及消失。结论在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三唑类药物联合长春新碱用药可能加重毒副作用发生,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相比氟康唑可能更容易加重长春新碱毒性,故建议治疗过程中避免同时使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及长春新碱。
林巍张元元吴颖郑雪岭李静于皎乐漆佩静范佳郜慧芳黄鹏丽何红波王林娅许清源石岩张瑞东郑胡镛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春新碱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联合用药毒副作用
10例伴TLS-ERG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TLS-ERG融合基因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影响。方法回顾及总结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诊断急性白血病且TLS-ERG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危险度评估及预后。结果 150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中检测出10例(0.6%)伴有TLS-ERG融合基因,其中男7例,女3例,中位年龄8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4例。6例ALL患儿中,免疫分型:4例为普通B淋巴细胞表型,1例为前B淋巴细胞表型,1例为带髓系标记的B淋巴细胞表型;危险度评估:2例为标危,4例为中危。4例AML患儿中,3例为AML-M2型,1例为AML-M5型。ALL患儿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ALL 2008方案进行化疗,6例均在诱导缓解期达到完全缓解,按照化疗方案规律治疗,定期检测微小残留病(MRD)均小于1×10^(-4)。4例AML患儿中,2例患儿在第一疗程ADE(阿糖胞苷+柔红霉素十依托泊苷)化疗第21d复查骨穿提示未缓解,放弃治疗;1例患儿完成第一轮ADE化疗后骨髓完全缓解,按照化疗方案完成两轮ADE、MIT+AR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CLASP(阿糖胞苷+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后复发,后放弃治疗;1例患儿第一疗程化疗后完全缓解,后经过2疗程ADE、MIT/ARA、CLASP后骨髓细胞学完全缓解,TS-ERG融合基因仍阳性,故行父亲6/10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至今。结论 TLS-ERG融合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阳性率低,但在ALL及AML患儿中均可发生。根据本中心资料,该融合基因对于ALL患儿的治疗及预后影响不大,但伴有TLS-ERG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该融合基因发生率较低,单中心资料有限,故需要多中心更大宗的资料进一步证实。
林巍谢静郑胡镛张元元吴颖范佳漆佩静郜慧芳张瑞东
关键词:儿童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获得性造血干/组细胞克隆性疾病,以骨髓病态造血和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点,表现为难治性一系或多系细胞减少的血液病。MDS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儿童MDS与成人MDS有很大不同,本文对近年来儿童MDS的临床诊治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林巍吴润晖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造血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诱导缓解期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临床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u,ALL)患儿,在诱导缓解化疗期间发生可逆性后部白质性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sdrome,RPL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诱导缓解化疗期间出现RPLS的8例患儿。回顾性分析RPLS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患儿发生RPLS中位时间为诱导缓解化疗第28(23~34)d,以癫痫为主要表现,2例视觉障碍,3例意识障碍;均有粒细胞缺乏、电解质紊乱及凝血功能障碍;应用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8例患儿均存在典型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特征,6例患儿出现血管源性水肿,预后良好,2例患儿出现细胞毒性水肿,其中1例复发,预后不良。结论RPLS可发生在ALL患儿诱导缓解化疗期间,有特征性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表现,头部MRI检查是诊断及评估RPLS预后的重要手段。其发病机制暂不明确。在化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血压、血常规、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积极处理。
林巍谢静郑胡镛程华张元元张瑞东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神经系统
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8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年10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及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8例I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依据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KMT2A基因重排(KMT2A-R)阳性组与KMT2A-R阴性组并对两组进行预后对比,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儿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28例IALL患儿男10例、女18例,发病年龄为10.9(9.4,11.8)月龄。25例为B-ALL(89%),余3例为T-ALL(11%)。婴儿B-ALL大部分为早前B淋巴细胞表型(16/25,64%)。获得染色体核型结果的共22例(79%),7例为正常核型,无复杂核型,15例为异常核型,其中t(9;11)4例、t(4;11)2例、t(11;19)2例、t(1;11)1例,其他异常核型6例。FISH检测KMT2A-R阳性者共19例(68%)。实时定量PCR检测KMT2A融合基因阳性者共16例(57%)。24例患儿完成规范的诱导化疗并可进行疗效评价,诱导化疗完全缓解23例(96%),复发并死亡4例(17%),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46±13)%,5年总生存率(OS)为(73±10)%,生存时间31.3(3.3,62.5)个月;KMT2A-R阳性组(15例)与KMT2A-R阴性组(9例)的5年EFS和5年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6±14)%比(61±18)%,(64±13)%比(86±13)%,χ^(2)=1.88、1.47,P=0.170、0.224]。结论IALL患儿大多伴有KMT2A-R,传统化疗耐受性差,治疗期间复发率高,预后差。
石岩卢煜张瑞东张元元林巍于皎乐吴颖范佳漆佩静黄鹏丽蔡力肖黄倩张攀孙玉眉刘燕郑胡镛
关键词:白血病婴儿预后
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白血病患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疾病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导管结局、凝血指标、血管内皮细胞及静脉血管通畅率、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期间导管失用率(1.67%)低于对照组(11.67%),导管保留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研究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0.64±0.28)mg/L、(3.02±0.63)g/L]低于对照组[(0.78±0.21)mg/L、(3.39±0.65)g/L],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14.76±3.61)、(44.63±9.11)s]高于对照组[(12.92±3.82)、(40.70±8.9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1.34±0.28)、(1.42±0.33)、(1.53±0.49)μg/L]均低于对照组[(1.52±0.46)、(1.69±0.59)、(1.85±0.6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vWF水平较治疗7 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静脉血管通畅率(95.0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白血病患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利于保留导管,预防出血和血栓再发生,并且可促进短期预后改善。
杨莉管玉洁宋丽丽苏于泰林巍刘炜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白血病中心静脉导管静脉血栓
FLT3,NPM1,WT1,c-KIT基因突变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核仁磷酸蛋白(NPM1)、Wilms瘤基因(WT1)及c-KIT基因突变发生的频次,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PCR方法检测2005年1月-201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A ML患者的FLT3、NPM1、WT1及c-KIT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这些突变与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56例患儿中FLT3、NPM1、WT1及c-KIT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2.5%、30.1%、4.7%及12.1%。FLT3及WT1阳性的非M3型AML患儿第一疗程完全缓解率(CR)降低(P=0.027,P=0.014)。单纯FLT3-ITD阳性的非M3型AML患儿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及无事件生存时间(EFS)最低,单纯NPM1阳性或无基因突变的患儿RFS及EFS最高(P<0.001)。结论 FLT3、NPM1、WT1及c-KIT基因突变在儿童AML患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有其独特性,加强对这四种基因突变的研究与认识利于儿童AML准确分层治疗,从而提高长期生存率。
周翾李伟京骆燕辉林巍漆佩静李斯丹郑胡镛吴敏媛
关键词:FLT3NPM1WT1C-KIT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2例白血病患儿的鉴别诊断
2009年
林巍王彬朱光华周翾
关键词:白血病患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学检查化疗后
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LAG)方案应用于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7年2月-2010年3月共有10例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儿接受FLAG方案治疗。男8例,女2例;中位年龄8岁(4~12岁)。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儿8例,其中AML-M25例,AML-M43例;ALL患儿2例,均为B-ALL患儿;复发患儿6例,难治性患儿4例。FLAG方案具体为:氟达拉滨25mg.m-2.d-1,第1-5天静脉滴注;阿糖胞苷2g.m-2.d-1,第1-5天静脉滴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300μg.d-1皮下注射,第0天开始,用至中性粒细胞≥0.5×109L-1。结果 10例患儿中6例(60%)获完全缓解,1例(10%)获部分缓解,3例(30%)未缓解,总有效率70%。8例AML患儿中6例(75%)获完全缓解,2例(25%)未缓解。2例B-ALL患儿中1例获部分缓解,1例未缓解。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不良反应,未见严重的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 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白血病具有一定疗效,特别对复发难治性AML患儿更有效。此方案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治疗方案之一。
林巍周翾王彬朱光华
关键词: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儿童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资料,了解儿童MDS疾病发生、发展特点,为进一步规范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12例MD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疾病转归资料。结果共收集病例12例,中位年龄9(4~14)岁;男7例,女5例。临床资料:12例患儿病史平均2个月(0.5~5.0个月),临床表现为贫血10例(83.3%)、出血4例(33.3%)、肝脾大3例(25.0%)、发热2例(16.7%)、特殊皮疹2例(16.7%)。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二系(75.0%)或三系(25.0%)减低,以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为著;骨髓以增生活跃为主(11/12例,91.7%),三系均出现病态造血6例(50.0%)、二系病态造血5例(41.7%);抗碱血红蛋白中位数0.1200(0.0300—0.1976),高于正常;小巨核细胞〉0.30者8例(66.7%,0.05~0.88);异常染色体6例(占50.0%)。病例均临床观察超过1年。3例找到合适供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例死于移植并发症、2例存活。7例仅予支持治疗:3例进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后予以化疗治疗(1例化疗后因合并重症感染死亡、2例存活),转化白血病中位时间为7个月;另4例目前带病存活。2例失访。结论儿童MDS起病较急、病程较短、进展快、白血病转化率高。血常规以血细胞减少为主;骨髓虽增生活跃,但病态造血明显伴抗碱血红蛋白升高、小巨核细胞比例升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林巍张莉廉红云张蕊苏雁金玲杨骏朱光华姜锦吴润晖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