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柳

作品数:20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内政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亚洲象保护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亚洲象
  • 6篇保护区
  • 5篇种群
  • 3篇眼斑水龟
  • 3篇栖息
  • 3篇栖息地
  • 3篇栖息地选择
  • 2篇植物
  • 2篇尚勇保护区
  • 2篇生境
  • 2篇生境选择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海龟
  • 1篇盗猎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电催化
  • 1篇动物
  • 1篇新活动

机构

  • 12篇海南师范大学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教育部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云南西双版纳

作者

  • 20篇林柳
  • 10篇张立
  • 7篇史海涛
  • 4篇冯利民
  • 3篇汪继超
  • 2篇金延飞
  • 2篇张龙田
  • 1篇何滨
  • 1篇潘文婧
  • 1篇杨江波
  • 1篇关亚丽
  • 1篇王伟
  • 1篇王锐萍
  • 1篇陈德坤
  • 1篇肖繁荣
  • 1篇吴迪
  • 1篇赵莲
  • 1篇王秋月
  • 1篇黄颖
  • 1篇蔡清秀

传媒

  • 7篇兽类学报
  • 3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四川动物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野生动物生态...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饲养环境下眼斑水龟的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被引量:1
2023年
濒危物种眼斑水龟Sacalia bealei是中国特有种,受过度捕猎、宠物贸易等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本研究采用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人工饲养环境下眼斑水龟的活动进行观测与分析,记录了眼斑水龟在2种环境中的14种姿势和73种动作,采用PAE编码系统对记录到的姿势、动作和环境进行编码,最终为眼斑水龟建立了包括运动、休息、摄食、排遗、警戒、冲突、求偶交配、产卵和其他在内的9大类共66种行为的行为谱,并使用中性化的语言对观察到的行为进行了描述和定义,其中求偶交配行为10种,产卵行为分为4个过程。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眼斑水龟生态功能和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眼斑水龟人工保育提供科学依据。
罗美丽胡丽金史海涛林柳
关键词:眼斑水龟行为谱保育
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亚洲象的栖息地选择、分布和对植被的影响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典型的“生态系统工程师”和物种保护的“旗舰物种”。2004年2月-2008年6月,利用村寨访问、样线调查、样方调查和...
林柳
关键词:亚洲象栖息地选择地理信息系统植物种类
海南四眼斑水龟的分类地位与命名被引量:1
2018年
分布于海南岛的四眼斑水龟Sacalia quadriocellata种群长期被认为与其他地区的四眼斑水龟没有差别,但是分子生物学方法发现,它与其他地区四眼斑水龟种群存在较大遗传差异,形态学研究的结果也支持分子生物学将其列为独立物种的建议,但该物种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中文和拉丁学名。根据国际龟类物种命名习惯及先验原则,建议将分布于海南岛的四眼斑水龟独立新种的拉丁学名命名为Sacalia insulensis Adler,1962,并拟定中文名为海南四眼斑水龟。
林柳孙亮王伟史海涛
关键词:拉丁学名
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栖息地评价被引量:28
2015年
本文利用亚洲象种群野外调查数据,结合3S技术,应用生态位因子分析(Ecological Niche Factor Analysis,ENFA)模型对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栖息地状况进行评价,并对适宜栖息地做出预测。结果表明:ENFA分析的边界值M=1.375>1,耐受值T=0.478,说明亚洲象对环境条件有一定选择性和耐受性,但生态位仍不宽,专化程度较高;影响亚洲象栖息地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为植被因素,尤其是竹林和竹阔混交林;在本研究中,象群在农地中的分布点占所有分布点的45.2%,它们对栖息地预测结果的影响显著;与有农地象分布点所预测的亚洲象栖息地相比,无农地象分布点所预测的亚洲象总栖息地面积共减少2 652.5 km2,其中农地面积减少最大,共计1 788 km2,所占比例由35.7%降低至6.3%。因此,有农地象分布点所预测得到的亚洲象栖息地分布是人为干扰模式下的亚洲象栖息地状况,而无农地象分布点所预测的亚洲象栖息地是真正适宜亚洲象生存的栖息地;这些栖息地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子保护区和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其周边地区,且已呈现岛屿化,因此急需在勐养子保护区和普洱之间、勐腊和尚勇子保护区之间以及中国—老挝边境地区建立生态廊道以保护亚洲象种群的长期维持和健康发展。
林柳金延飞杨鸿培罗爱东郭贤明王利繁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
海龟是海洋保护理想的旗舰物种
2023年
旗舰物种的“明星效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我国对海洋保护高度重视,选择理想的代表物种作为旗舰物种,对海洋保护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龟是大型的海洋爬行动物和海洋活化石物种,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海龟的独特外形特征使其具有很高的识别度,憨态可掬的形象和特殊的生活史使其充满魅力;海龟在我国被利用的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海龟在沿海地区可遇见性和可接触性高,与人类有很好的关系。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海龟是海洋保护理想的旗舰物种。
林柳张婷史海涛
关键词:海龟生物多样性文化价值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和栖息地评价被引量:24
2014年
通过社区村寨访问、监测网络、痕迹追踪和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等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和栖息地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勐腊子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约为25—32头,2009年其数量增至35—42头;2006—2007年期间,亚洲象的分布区包含保护区东南部和东部的两片区域,面积共221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2%;象群在分布区内开辟了固定的活动路线,总长约65 km,它们利用这些路线巡回取食天然植物和农作物并导致严重的人象冲突;栖息地评价研究表明亚洲象对栖息地具有一定的选择偏好性,保护区内亚洲象喜好的栖息地面积为328.5 km2,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5%,且主要被分为两大斑块1和2,分别位于保护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
林柳金延飞陈德坤郭贤明罗爱东赵建伟王巧燕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种群
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新活动廊道的开辟和利用被引量:24
2008年
利用村寨访问、痕迹追踪和3S技术,对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亚洲象种群活动范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尚勇亚洲象的活动区域包括尚勇保护区的大部分区域,保护区西部的上中良、曼粉、河图和南平等村寨的部分集体林以及由河图、南平延伸,途经田房,龙匡和咖啡二队直至老挝境内的狭长廊道,总面积约395km2。廊道长约17km,呈"S"形,两端宽中间窄,最窄处约0.66km,廊道内天然林面积仅占37.6%,且呈不连续分布。至2006年12月,记录亚洲象经由该廊道的跨境活动共6次,象群不仅利用此廊道在不同栖息地之间来回活动,而且还以廊道内的天然林或橡胶林为庇护所,取食周围的农作物。栖息地减少和破碎化、人类活动和盗猎威胁是导致亚洲象在此区域内活动并最终开辟新活动廊道的原因。在勐养、勐腊和尚勇保护区以及中国老挝之间建立生态走廊带,严厉打击盗猎和科学的栖息地管理是恢复和增大亚洲象生存空间,缓解人象冲突,更好地保护亚洲象的有效措施。
林柳朱文庆张龙田冯利民王利繁陶庆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廊道盗猎跨境
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眼斑水龟的生境选择被引量:2
2016年
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0′05″N^24°56′20″N,117°12′42″E^117°22′45″E)采用访问调查、笼捕法及样方法进行眼斑水龟(Sacalia bealei)种群分布和生境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眼斑水龟的种群相对密度为0.003 0只/笼捕日,主要分布于溪流一级分支;(2)对一级分支、溪流主干和二级分支间21个生态因子的差异性检验表明,一级分支与主干在其中13个因子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而一级分支与二级分支在其中16个因子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因此眼斑水龟偏好分布的一级分支与主干及二级分支间存在显著的生境差异,其生境特征表现为:人为干扰距离较大(250.17±27.03)m、海拔中等(276~389 m)、坡度较缓(18.50±2.21)°,溪流的水面宽度适中(3.86±0.17)m、水深较大(0.95±0.13)m、水流较缓(0.29±0.02)m/s、基底类型为石质,溪流两侧的植被郁闭度较大(50.10%±3.56%)、果树丰度较高(1.40±0.20)株/m^2、地面落叶厚度较大(4.97±0.16)cm,并且溪流中石洞数目(0.26±0.02)个/m^2和露石率(47.10%±2.27%)最高、水生动物种类(3.97±0.26)种/m^2和密度(5.03±0.35)个/m^2也较高。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保护好溪流两岸植被,同时减少偷猎行为的发生,对眼斑水龟野生种群的保护将会有积极的作用。
胡庆如杨江波林柳肖繁荣汪继超史海涛
关键词:眼斑水龟种群密度生境选择
勐养保护区亚洲象微卫星位点筛选及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9
2008年
本文以亚洲象肌肉样品提出的DNA为模板,从非洲象31个微卫星位点和5个已知亚洲象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勐养亚洲象的微卫星位点,进而对在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3年采集到的191份亚洲象粪便样品中提出的DNA进行特异性PCR扩增、基因分型、检测位点信息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6个位点中有14个位点能在亚洲象肌肉样品提出的DNA中成功扩增,且经测序证实为微卫星位点。其中9个多态位点能在185份粪便样品DNA中稳定扩增。勐养种群中,3个位点可能偏离Hardy-Weubberg平衡,至少8个位点间无明显连锁存在,平均等位基因数3.78±1.72,平均期望杂和度0.32±0.06,平均观察杂和度0.36±0.0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28,说明这9个位点适用于勐养亚洲象的遗传学研究。根据微卫星位点的杂合度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于其他亚洲象种群,勐养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且等位基因频率具有特异性。
蔡清秀林柳潘文婧罗述金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近缘种微卫星位点
象科动物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现存的象科动物(Elephantidae)分为非洲草原象(Loxodonta africana)、非洲森林象(Loxodonta cyclotis)和亚洲象(Elephas maximus)3种,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它们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复杂,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既可能是积极的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作用。积极的作用包括: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促进种子萌发;创造断层,维持群落多样性;为其他动物增加食物资源;为其他动物创造栖息地。消极的作用包括:使一些物种的种群数量减小;使森林变成灌木丛和草原等。而由于活动受限导致的种群密度过高是象科动物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消极作用的主要原因。当前象科动物的3个物种均面临种群数量锐减和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的危机,为此迫切需要针对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开展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并且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管理措施。
林柳张立
关键词:生态系统消极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