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珠 作品数:12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国家医药管理局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马杜拉菌属的一个新种 1992年 从我国福建省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有拮抗性的稀有放线菌,其气生菌丝浅紫、粉白色,在孢子梗上大多数产生1~5个(2~4个多见),偶见6~7个孢子的短孢子链;其基内菌丝紫褐色。细胞壁化学组份Ⅲ型,并含少量甘氨酸,糖类型B,含马杜拉糖,磷酸类脂PI型。经鉴定为马杜拉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福建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Fujianensis n.sp.Ruan 1990)。 林永珠 谢阳 阮继生 张亚美关键词:放线菌 液氮超低温保存放线菌条件研究 被引量:7 1999年 用6种保护剂对28株放线菌和小单孢菌进行液氮超低温保存。保存3年4个月其存活率均达100%。拮抗性检查结果表明,肉汤和龙眼蜜保护剂对小单孢菌,牛奶保护剂对放线菌保护效果显著,保存前后其拮抗性无明显变化。 廖爱芳 林永珠关键词:保护剂 放线菌 新的抗肿瘤抗生素洋红霉素的研究:Ⅱ.洋红霉素的鉴别 1990年 陈必兴 林永珠关键词:代谢产物 高温单孢菌属新种──粉黄高温单孢菌 1994年 从我国福建省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中温好气性稀有放线菌No.80-22。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气生菌丝体生长丰茂,粉黄色,单个孢子着生于孢子梗上,常形成穗状的生长体;基内菌丝生长好,有横隔、但不断裂,偶尔可见菌丝上产生的单个孢子。细胞壁化学组份分析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AP)和少量甘氨酸,细胞壁Ⅱ型。全细胞水解含有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马杜拉糖、核糖和少量鼠李糖。磷酸类脂pⅡ,甲基萘醌为MK-(H4)(H6)。45℃不生长。No,80-22菌株与高温单孢菌属内已知菌种的描述均不相同,定名为粉黄高温单孢菌(Thermomonosporaroseoflavan.sp.) 林永珠 程元荣醌的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 1997年 本文采用以甲醇/异丙醇为流动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放线菌中的醌,方法简便,灵敏,毒性低,结果满意。 余辉 谢阳 尤仲杰 林永珠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一种保藏小单孢菌的简便方法─滤纸保藏法 1996年 用滤纸法保藏72株小单孢菌在冰箱10℃无干燥条件下,保藏7年5个月后检查其存活率、抗菌活力,观察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化特征。结果表明,所保藏的菌种全部存活,且抗菌活力、生理特征等保持原有菌株的特征水平。我们认为,用滤纸法保藏小单孢菌效果好,方法简便,适用于在临床上、工业生产上和科研中有实用价值的庆大霉素、小诺霉素、西梭霉素、小单孢菌的保藏。 廖爱芳 杨丽娜 林永珠关键词:小单孢菌 保藏 由洋红马杜拉放线菌福建变种产生的次要组份的分离与鉴别 1989年 洋红马杜拉放线菌福建变种代谢产物经柱层析及制备性薄板层析,除了主要组份洋红霉素外,还分离出A_1、A_2及B_2次要组份。通过UV、IR、质谱及化学方法等手段证明它们分别为洋红霉酮、双氢洋红霉铜及双氢洋红霉素。 林文良 陈必兴 林永珠关键词:放线菌 糖单孢菌属的一个新变种 1990年 作者从福建省福州市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产生活性物质的稀有放线菌,编号3—50并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研究。3—50气生菌丝上着生半个孢子,常形成穗状生长体。基内菌丝生长好,有时可见到横隔,产生单孢子。细胞壁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AP)、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属细胞壁TV型,故属于糖单孢菌属。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与绿色糖单孢菌相似,但又有差别,是一个新变种,定名为绿色糖单孢菌福建变种(Saccharomonospora viridis var.Fujianensis Ruan). 林永珠 阮继生 高小莹关键词:放线菌 小双孢菌新种研究——Ⅱ、小双孢菌属的两个新变种 1993年 从福建省土壤中分离出三株小双孢菌,编号80-98、80-133、80-38,它们的气生菌丝体经常贫乏,特征性颜色粉红、浅粉红,产生呈纵对的孢子。基内菌丝体80-98菌株为红棕、80-133和80-38为棕色、粉棕。在液体培养基上能产生结晶,不需要维生素B,细胞壁化学组份Ⅲ型,全细胞糖B型,含马杜拉糖。细胞膜上甲基萘醌三个菌株均为MK-9(H_2)、MK-9(H_4)。最适生长温度80-98为28~37℃,80-133和80-38为32~40℃。经分类研究证明三个菌株均为小双孢菌属中的新变种,80-98菌株命名为粉红小双孢古田变种Microbispora rosea var gutianensis n.var.1992;80-133和80-38菌株命名为小小双孢菌闽清变种 Microbispora parva var.mingq-ingensis n.var.1992。 林永珠 谢阳 金章旭关键词:变种 小双孢菌新种研究——Ⅰ.福建小双孢菌的鉴定 1993年 从福建省土壤中分离到五株有拮抗作用的小双孢菌,编号为80-11、80-14、80-71、80-74和80-182。这些菌株的气生菌丝体为灰色,基内菌丝体为红棕-紫褐色;在气生菌丝体的短孢子梗上产生呈纵对的孢子;在各种固体培养基上产生丰富的紫色结晶,在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气生菌丝体的生长必需有维生素B,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分泌物附着于菌体表面。细胞壁化学组份Ⅲ型并含有少量甘氨酸,全细胞糖B型,含马杜拉糖。甲基萘醌为MK-9,MK-9(H_2)、MK-9(H_4)。通过分类研究,证明以典型菌株80-182为代表的几个菌株与小双孢菌属中的已知菌种有很大不同,是新种,命名为福建小双孢菌Microbispora fujianensissp·nov·1991。 林永珠 谢阳 金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