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欣欣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海藻
  • 3篇底栖海藻
  • 3篇养殖
  • 3篇养殖模式
  • 3篇优势种
  • 3篇原绿球藻
  • 3篇三疣梭子蟹
  • 3篇梭子蟹
  • 3篇球藻
  • 3篇绿球藻
  • 2篇大型海藻
  • 2篇固定化
  • 2篇浮游
  • 2篇潮间带
  • 1篇动物调查
  • 1篇盐度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分析
  • 1篇有机污水
  • 1篇诱变

机构

  • 1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11篇毛欣欣
  • 10篇蒋霞敏
  • 3篇傅财华
  • 2篇王腾飞
  • 2篇王春琳
  • 2篇张泽凌
  • 1篇王弢
  • 1篇林清菁
  • 1篇高秀芝
  • 1篇叶丽
  • 1篇石灏
  • 1篇王瑞颖
  • 1篇郑海斌
  • 1篇钱鹏
  • 1篇许存宾

传媒

  • 3篇宁波大学学报...
  • 2篇生物学杂志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麂列岛大柴屿潮间带底栖海藻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11年
2008年5月(春天)和2009年3月(冬天)分别对南麂列岛大柴屿潮间带进行了大型海藻调查,鉴定出大型海藻4门33属44种,其中红藻门25种,褐藻门10种,绿藻门8种,蓝藻门1种.南麂列岛大柴屿大型海藻主要为暖温性藻类,占藻类总种数的77.8%,其次为亚热带性藻类,占17.8%,冷温性藻类最少,占4%,调查未发现冷水性藻类.南麂列岛大柴屿潮间带大型海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春季46.43%、冬季48.89%的调查种类分布在低潮带,其中包括一些中潮带延伸种类,中、低潮带的海藻组成相似性值为0.57,高、中潮带相似性值为0.22,高、低潮带之间没有共有种.优势种有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无柄珊瑚藻(Corallina sessilis)、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铁钉菜(Ishige okamurai)、羽状凹顶藻(Laurencia pinnata)、粗枝软骨藻(Chondria crassicaulis)、花石莼(Ulva congllobata).比较1988年孙建璋等在南麂列岛的本底调查资料发现,海藻多样性明显下降.
傅财华蒋霞敏毛欣欣许存宾
关键词:底栖海藻南麂列岛优势种
原绿球藻固定化培养去除NH_4^+-N的效果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探究固定化微藻去除污水中NH4+-N的效果,以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为藻种,采用褐藻胶包埋技术,进行了不同藻球密度(0、100×104、300×104、500×104、700×104、900×104cells·ball-1)、不同藻球用量(固定化藻球与人工污水的体积比V水/V藻球为4∶1、3∶1、2∶1、1∶1)及藻球加固工艺(Ca Cl2加固)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藻比悬浮藻生长缓慢,去除NH4+-N的速率小于悬浮藻;固定化藻球藻细胞密度越高,去除NH4+-N的效果越好,但考虑单位藻细胞去除率,包埋密度以700×104cells·ball-1为宜;经N饥饿处理的藻细胞去除NH4+-N效果显著优于未饥饿组;固定化藻球用量大,去除NH4+-N越快,V水/V藻球为1∶1培养3 d后去除率可达100%;固定化藻球定期加固,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加对NH4+-N的吸收量。
毛欣欣蒋霞敏钱鹏
关键词:原绿球藻固定化
朱家尖潮间带底栖海藻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对浙江舟山朱家尖情人岛潮间带的大型海藻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该潮间带大型海藻的组成、分布和温度属性,并利用相似性指数(Sc)分析了调查海域潮间带大型海藻相似性值.结果表明:采集到的34种海藻隶属3门23属,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7属8种,红藻门(Rhodophyta)14属20种,褐藻门(Phaeophyta)6属6种.春季主要优势种为铁钉菜(Ishige okamura)、孔石莼(Ulva pertusa)、小杉藻(Gigartina intermedia);夏季为铁钉菜、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小石花菜(Gelidium divaricatum)等;秋、冬季节为铁钉菜.红藻门种类在调查海域的出现频率为58.8%,为优势门类;绿藻门种类在该海域的总体水平分布呈均匀状态.70.6%的调查种类分布在低潮带,其中包括一些中潮带延伸种类,中、低潮带的海藻组成相似性值为0.36,并且中、低潮带的生境趋同效果大于高、中潮带.朱家尖潮间带大型海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温水性种类占绝对优势,优势种多为暖温性种.
毛欣欣蒋霞敏傅财华
关键词:大型海藻
一种用于去除有机污水中氨氮的固定化原绿球藻藻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去除有机污水中氨氮的固定化原绿球藻藻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点是将N饥饿处理1d的原绿球藻液于8000r/min,10℃离心浓缩15min后,将沉淀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再离心2次后,将沉淀加入少量COA...
毛欣欣蒋霞敏张泽凌
文献传递
三疣梭子蟹不同养殖模式浮游生物的动态变化
为了探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养殖塘浮游生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3年6~12月在宁波象山东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对三疣梭子蟹3种养殖模式(模式Ⅰ:单养,400m2,底泥四周1m铺...
毛欣欣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环境因子浮游生物养殖模式
三疣梭子蟹两种养殖模式浮游植物与产量的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为获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两种养殖模式浮游植物与产量是否存在差异,于2012年6月—12月在宁波市象山县东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7门32属57种。模式Ⅰ浮游植物7门30属54种;模式Ⅱ5门19属32种。藻类平均细胞密度、平均生物量均为模式Ⅰ>模式Ⅱ。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模式Ⅰ>模式Ⅱ,Pielou指数均值模式Ⅰ<模式Ⅱ。养殖前期(8月)、中期(10月)、起捕(12月)时,对三疣梭子蟹壳长、壳宽、体重测量取其平均值,均为模式Ⅰ>模式Ⅱ。三疣梭子蟹产量模式Ⅰ>模式Ⅱ。研究表明,模式Ⅰ优于模式Ⅱ。
毛欣欣蒋霞敏王瑞颖王春琳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混养浮游植物
温、光、盐对三角褐指藻紫外诱变株生长、总脂及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为了优化微藻培养条件,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不同光照强度(20、40、60、80、100、120ixmol·m-2·S-1)和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对三角褐指藻紫外诱变株MP.2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光、盐对MP-2的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影响显著(P〈0.05)。MP.2生长和总脂积累的适宜温度为10~25℃,最适20℃;低温有利于EPA和PUFA的积累,15℃时EPA(30.94%)和PUFA(39.53%)较高;MP.2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为20~120μmol·m-2·S-1,最适光强为40μmol·m-2·S-1,低光强有利总脂的积累,光照强度为20~40μmol·m-2·S-1。时总脂含量(25.81%~25.26%)较高;光强对PUFA和EPA的积累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100p,mol·m-2·S-1时EPA高达29.15%,光照强度80~100μmol·m-2·S-1时PUFA高达40.22%-40.56%;MP-2生长的适宜盐度为10~40,最适盐度25,高盐有利总脂的积累,盐度30~35时总脂含量高达36.54%-36.66%,低盐有利EPA和PUFA积累,盐度为10~15时EPA高达31.31%~31.46%,盐度15时PUFA最高(44.75%)。
叶丽蒋霞敏毛欣欣高秀芝张泽凌
关键词:光强盐度总脂脂肪酸
浙江东极潮间带底栖海藻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1年
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对浙江舟山东极潮间带的大型海藻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该潮间带大型海藻的组成和分布,并利用相似性指数分析了调查海域潮间带大型海藻相似性值.结果表明:采集到的107种海藻隶属3门59属,其中绿藻门7属17种,红藻门40属73种,褐藻门12属17种.红藻门种类在调查海域的出现频率为68.2%.80.4%的调查种类分布在低潮带,其中包括一些中潮带延伸种类,中、低潮带的海藻组成相似性值为0.54.春季优势种为花石莼、孔石莼、浒苔、粗枝软骨藻、珊瑚藻、日本多管藻、萱藻、鼠尾藻、囊藻、铜藻、羊栖菜、裙带菜、网地藻、铁钉菜;夏季优势种为肠浒苔、缘管浒苔、浒苔、花石莼、石莼、孔石莼、刺松藻、珊瑚藻、粗枝软骨藻、石花菜、密毛沙菜、繁枝蜈蚣藻、拟厚膜藻、羊栖菜;秋季优势种为珊瑚藻、粗枝软骨藻、羊栖菜、长石莼、花石莼;冬季优势种为萱藻、坛紫菜、羊栖菜、珊瑚藻.铜藻生物量高达22.97kg.m-2,鼠尾藻生物量为15.11kg.m-2,萱藻生物量为8.41kg.m-2,珊瑚藻优势种为1.74~2.80kg.m-2.
郑海斌蒋霞敏傅财华毛欣欣石灏王腾飞
关键词:海藻优势种
原绿球藻的营养组分分析及饵料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探究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marinus)的应用,采用生化分析测定了其营养组分,并进行了投喂蒙古裸腹溞和褶皱臂尾轮虫饵料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原绿球藻干品中含粗蛋白42.32%,粗脂肪11.47%,碳水化合物15.11%和灰分17.48%。含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35.88 mg/g,包括必需氨基酸8种(占总氨基酸的37.54%);粗脂肪中含13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8种(占粗脂肪总重的58.26%),单不饱和脂肪酸(54.12%)含量较高,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4.14%)。用原绿球藻投喂蒙古裸腹溞,藻最佳浓度是400×104 cells/m L,溞世代净生殖率达4.33,内禀增长率为0.23。蒙古裸腹溞在用原绿球藻强化之后,二十碳五烯酸(EPA)能有效富集,浓度可达6.69%。不同密度的原绿球藻饲喂对褶皱臂尾轮虫抱卵数和抱卵率均影响显著。投喂藻密度在48—96h阶段以600×104 cells/m L为佳,而96—144h以400×104 cells/m L为佳。通过研究发现,原绿球藻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饵料效果,但在蒙古裸腹溞和褶皱臂尾轮虫培养中,仍建议与其他藻混合投喂。
蒋霞敏毛欣欣
关键词:原绿球藻营养分析饵料
三疣梭子蟹两种养殖模式浮游动物调查被引量:2
2014年
于2012年6-12月,在宁波市象山县东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对主养三疣梭子蟹池塘两种混养模式(模式Ⅰ: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黑鲷、菲律宾蛤仔混养;模式Ⅱ: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黑鲷混养)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与比较。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动物13属19种,其中,原生动物3属3种;轮虫2属5种;枝角类2属3种;桡足类6属8种。浮游动物平均密度模式Ⅰ(370 ind./L)〉模式Ⅱ(209 ind./L);平均生物量模式Ⅰ(17.974 mg/L)〈模式Ⅱ(18.102 mg/L)。Margalef指数为0.22~0.81;Shannon-Wiener指数为1.28~3.03;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4~0.96,均值都是模式Ⅰ〉模式Ⅱ。
毛欣欣蒋霞敏王春琳伊祥华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