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伟

作品数:31 被引量:19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6篇矿业工程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1篇空区
  • 11篇采空
  • 11篇采空区
  • 5篇采场
  • 3篇数值模拟
  • 3篇金属矿
  • 3篇金属矿山
  • 3篇矿山
  • 3篇激光
  • 3篇激光扫描
  • 3篇值模拟
  • 2篇弹性力
  • 2篇弹性力学
  • 2篇底柱
  • 2篇地下金属矿
  • 2篇地下金属矿山
  • 2篇点云
  • 2篇岩体
  • 2篇三角网
  • 2篇三角网格

机构

  • 31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深圳市中金岭...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湘潭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钢集团

作者

  • 31篇汪伟
  • 27篇罗周全
  • 16篇秦亚光
  • 8篇谢承煜
  • 5篇贾楠
  • 5篇郑开欢
  • 4篇熊立新
  • 4篇黄俊杰
  • 3篇罗贞焱
  • 3篇文磊
  • 3篇陈杰
  • 2篇曹胜祥
  • 2篇姚曙
  • 2篇颜克俊
  • 2篇刘晓明
  • 2篇张文芬
  • 2篇王益伟
  • 2篇孙杨
  • 1篇吴超
  • 1篇杨仕教

传媒

  • 5篇东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安全科学...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科技导报
  • 2篇黄金科学技术
  • 2篇Transa...
  • 1篇金属矿山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场耦合分析和微震监测的岩体失稳预警被引量:9
2019年
针对当前岩体失稳预警多从单个角度入手,缺乏对灾害孕育内在机理的深入考虑,开展基于多场耦合分析和微震监测的岩体失稳预警研究。建立考虑损伤的岩体多场耦合模型,并编制相应的解算程序。对微震活动性参数与岩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多参量预警指标体系。基于D-S数据融合理论,构建多场耦合分析和微震监测融合的岩体失稳预警模型。以某地下矿山采场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场耦合模型及其解算程序进行采动响应特征分析,运用微震实测数据验证多场耦合分析的正确性。通过构建的预警模型对采场岩体失稳进行预警,预警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验证了预警模型的有效性。
罗周全汪伟秦亚光向军
关键词:岩体失稳
矿山采动垮塌机理及隐患结构探查
2018年
为了实现地下矿山采动垮塌区域边缘矿体的安全回采,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采动垮塌机理研究,确定垮塌区域大致范围,然后在垮塌区边缘矿体内部掘进巷道对隐患结构进行超前探测,进一步探明隐患结构分布情况,最后通过钻探对数值模拟和超前探测结果进行验证并注浆加固.研究表明:采空区两帮为充填体、上部为矿体时,其采动垮塌破坏机理可以概括为"两帮下部三角形平动-两帮上部圆弧形转动-顶板楔形垮塌-两侧采场条形滑移-上部采场整体下沉".通过对数值模拟、超前探测和钻孔验证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对垮塌区域隐患结构的精确探查和控制.
郑开欢罗周全江宏汪伟秦亚光孟坤文磊谢承煜
关键词:采空区滑移线
深部采场无底柱深孔后退式开采围岩力学响应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运用Surpac和FLAC3D组合建模技术建立深部矿区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模拟反演出深部区域现存地应力场,采用模型重构方法获取了采场及周边的局部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某采场利用无底柱深孔后退式采矿方法开采的围岩力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采场围岩的最大拉应力为0.40 MPa,最大水平位移为28.2 mm,出现在采场Y向中轴线附近南帮位置,最大垂直位移为27.43 mm,出现在Y向中轴线附近顶板位置,采场围岩发生了一定范围的塑性破坏;2)采场Y向中轴线附近位置顶板位移较大,应加强地压监测;采场东头由于受到爆破积累损伤的影响,在对东头侧向崩矿时,要适当调整孔网参数;采场南帮临近区域要增加预裂孔、减小单孔装药量及每段起爆药量,防止爆破超挖矿柱,影响整个盘区的稳定。
罗周全陈杰谢承煜汪伟秦亚光陈轶俊
关键词:力学试验地应力场
采空区三维激光扫描信息可视化处理集成系统研发(英文)
2016年
研发了集采空区激光扫描信息管理、空区激光探测点云数据去噪优化、空区三维模型构建及可视化显示和操作、模型编辑、剖面生成、空区体积及顶板面积计算、模型间布尔运算以及可与第三方软件交互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采空区三维激光扫描信息可视化集成处理系统。此系统具有界面简洁、数据导入导出接口丰富、集成度高及应用操作简便等特点。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适应性强。
罗周全黄俊杰罗贞焱汪伟秦亚光
关键词:采空区激光扫描可视化
采空区可视化集成系统信息管理研究与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矿山深部资源开采形成的采空区是矿山主要灾源之一,实现其有效数字化管理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为完善自主研发的采空区三维建模可视化集成系统的功能结构,实现矿山采空区的数字化安全管理,在数据库功能需求分析及采空区信息分类整理的基础上,设计了集成系统采空区信息数据库的功能结构及数据库表结构,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工具,运用Visual C++及SQL语言成功实现了数据库平台的构建,并将开发的采空区信息数据库在凡口铅锌矿采空区管理中展开了实际应用。实践表明,采空区信息数据库的开发有效地完善了集成系统的功能结构,初步实现了采空区的数字化管理,为开展采空区周边相关开采工程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秦亚光罗周全周吉明汪伟孙杨
关键词:采空区信息管理
采空区失稳辨析的RS-CPM方法研究及应用
2015年
采空区稳定性受静态和动态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破坏机理复杂,为了有效辨识金属矿山采空区危险性等级,研究采取了基于粗糙集和突变级数的采空区危险性辨识(RS-CPM)方法。根据突变级数法将选取影响金属采空区稳定性的6个主要因素,即抗拉强度、泊松比、采空区体积、采空区宽高比、埋藏深度和空区群影响系数等构建起具有3个层次的辨析指标体系。根据粗糙集理论确定各个层次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并进行排序,运用突变理论计算得到突变级数值,从而实现对采空区危险性的辨析。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的辨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因而为金属矿采空区的危险性辨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冯雪飞罗周全汪伟路凡
关键词:矿山安全粗糙集突变级数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安全风险计量与可视化表达
2017年
多年高强度的金属矿产开采使得矿区土壤重金属富集。本文精确构建矿区三维地表模型,合理布置367个采样点;调查分析矿区土壤中重金属Cd、As、Cu、Zn和Pb的生态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为:Zn>Pb>Cu>As>Cd,重金属含量实际值远超背景值,且变异系数差异较大,Cd、As、Cu、Zn和Pb在土壤中含量的对数值成正态分布;污染指数均为重度污染,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Cd>Pb>Zn>As>Cu;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达787.29,潜在危害程度很大;Cu、Zn、Pb总非致癌风险HQ小于1,但Cd、As仍存在很高健康风险,且As为主要风险源。本文实现了重金属污染风险状况在三维模型上的可视化表达,为矿区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直观的决策依据。
熊立新秦亚光汪伟张朝波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
重载组合列车管路泄漏诊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重载组合列车是我国货物运输的重要工具,其制动系统中空气管路的泄漏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空气管路泄漏的诊断和定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对管路状态信号进行实时捕捉,并采用多传感器协同定位技术开发研制重载组合列车管路泄漏诊断...
汪伟
关键词:重载组合列车多传感器
文献传递
采空区群失稳模型构建及隔离矿柱安全厚度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许多金属矿山存在采空区群安全隐患。基于CMS对某矿山的采空区群开展定期探测,形成动态监测机制,精确获取采空区群三维边界;研究构建空区群连锁式失稳模型:基于突变理论分析方法,构建了采空区顶板-隔离矿柱力学模型,提出隔离矿柱失稳的判据,计算合理的隔离矿柱安全厚度,阻断空区群连锁失稳过程。运用数值模拟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研究表明通过精确控制隔离矿柱的安全厚度,可有效阻断空区群连锁失稳导致的工程灾害;计算结果为下一步资源回采方案提供了设计参考。
熊立新罗周全谢承煜汪伟
关键词:隔离矿柱
无底柱深孔后退式崩矿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被引量:14
2016年
为实现某铅锌矿山无底柱深孔后退式崩矿法安全高效开采,开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实测-650 m中段原岩应力,运用Surpac-FLAC3D模型生成技术构建数值分析模型,进而采用多元应力回归方法反演初始地应力场.通过弹性力学小薄板理论分析得到顶板稳定性随采场结构参数的变化关系,结合实际采准条件,提出采场结构参数初选方案.基于反演地应力场,进行初选方案开采数值分析,获得各方案力学响应指标.引入多目标理想点法决策,考虑安全和经济指标,计算方案评价指标集与理想解的向量近似度,优化确定该矿无底柱深孔后退式崩矿法采场结构参数为矿房采场宽10 m,矿柱采场宽8 m.
汪伟罗周全秦亚光孙杨
关键词:初始地应力场采场结构参数弹性力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