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卫国
- 作品数:60 被引量:246H指数:8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08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楚科奇海陆架多环芳烃时空分布及风险评价
- 蔡献贺汪卫国赵蒙维
- 北部湾油气平台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在北部湾4个毗邻的油气开采平台周边海域布设26个站点,取得表层沉积物,通过分析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质量分数,揭示油气开采活动对其周边海域造成的环境影响.结果显示:26个站点总PAHs为19.67~6 877.68ng/g,最高值出现在40站位,最低值在80站位,PAHs的组成以五环芳香物为主;其次是四环;再次是三、六环.菲的相对浓度最高.源解析显示,大部分站位多环芳烃来源于石化产品高温不完全燃烧.风险评价显示:在靠近1、2号油气平台的40、45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五环PAHs质量分数超过ERL值,且二苯并(ah)蒽的质量分数超过ERM值,表明40、45站位沉积物具有潜在或严重的生态风险.部分站位沉积物中茚并(1,2,3-cd)芘对生物可能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油气开采活动已经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但随着距离增大迅速变小.
- 矫立萍黄思添陈莉莉汪卫国
- 关键词:海洋化学多环芳烃源解析沉积物
- 蒙古高原北部湖泊和风成沉积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 <正>通过对蒙古国北部Gun Nuur湖芯和Shaamar风成沉积剖面的沉积学、地球化学、14C年代学的分析,得出蒙古北部全新世气候变化如下: 10-8.4ka BP,为冷干气候环境: 8.4-7.3ka BP,为温和湿...
- 汪卫国
- 文献传递
- 闽江下游及河口区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为探究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特征,于2009年在该区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25个,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了粘土矿物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粘土矿物的相对百分含量范围分别为:高岭石(33%-47%,平均值为42%),伊利石(27%-43%,平均值为34%),绿泥石(20%-29%,平均值为24%),蒙脱石(0%-3%,平均值为1%).在显著水平为0.01时,伊利石与高岭石、绿泥石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伊利石与高岭石的相关系数为-0.825,伊利石与绿泥石的相关系数为-0.611.通过对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含量分布的分析及与中国近海的粘土矿物含量分布对比,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受物质来源、地形条件、介质环境、粘土矿物自身颗粒大小形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于黄河和长江,闽江表层沉积物中具有较高的高岭石含量,较低的伊利石含量,与珠江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类似,这反映出气候效应的影响.
- 冯华高爱国朱旭旭汪卫国倪冠韬彭建平
- 关键词:海洋化学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气候效应
- 台湾海峡西部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特征被引量:4
- 2009年
- 为研究台湾海峡西部表层沉积物磁化率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采自平潭至汕尾近海海域的22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磁化率分析,得出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值均呈从近岸向外海递减趋势,且厦门湾以北近岸海域的低频磁化率明显高于厦门湾以南的,频率磁化率在平潭岛外侧和汕尾近岸海域相对较高,且自平潭岛向南,有一明显的递减趋势。通过和前人关于台湾海峡西部沉积物类型和重矿物分布研究的对比发现台湾海峡西部表层沉积物磁化率在近岸细粒沉积物中高,外海粗颗粒沉积物中低,磁化率值的变化趋势和沉积物中磁铁矿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台湾海峡西部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沉积物来源的影响。
- 杨黎静汪卫国
- 关键词:台湾海峡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磁性矿物
- 北欧海深海氧同位素5/6界线沉积记录突变
- 汪卫国赵蒙维于晓果
- 南海中部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常量元素组分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11年
- 为研究南海中部沉积物中常量元素组分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南海中部中沙以南陆坡—深海盆区的表层沉积物和2根柱状样进行了SiO2、Al2 O3、Fe2 O3、TiO2、K2 O、MnO、P2 O5、CaCO3等常量元素组分及生物硅(BSi)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南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SiO2、Al2 O3、Fe2 O3、TiO2、K2 O等与陆源碎屑矿物有关的常量元素组分含量的变化主要受生源CaCO3含量的控制,而CaCO3的含量,则受水深的控制.CaCO3含量与水深的关系表明,研究区CaCO3临界补偿深度约为3 800 m.受底层洋流的控制,研究区海山附近硅质生物碎屑局部富集,并稀释其他元素含量.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MnO和P2O5含量的分布规律不同于其他常量元素组分,其中,Mn可能部分交代CaCO3中的Ca,P2O5部分可能为海底超基性岩海解来源的.2根柱样的地球化学变化特征显示,晚更新世以来,南海中部CaCO3临界补偿深度以浅海底沉积物中除Mn和P以外的其他各常量元素含量受生源CaCO3含量的影响,而在CaCO3临界补偿深度以深的海域,则受BSi含量的影响.南海中部沉积物柱样中的CaCO3和BSi含量变化与全球变化有关,可作为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代用指标.
- 汪卫国陈坚
- 关键词:海洋化学南海中部晚更新世沉积物影响因素
- 厦门湾口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正>近年来,随着世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磁学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重建污染历史、检测现代环境污染、追踪与分离污染源等方面。可以预见,环境磁学必将成为我国海洋底质调查和环境监测的一项分析内容。在利用环境磁学方法监...
- 汪卫国赖志坤
- 文献传递
- 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春季悬浮体及沉积物来源与输运机制被引量:5
- 2010年
- 台湾海峡作为连接东海和南海的重要通道,其悬浮体和沉积物的来源和输运格局非常复杂。2005年4~5月利用带有浊度传感器和荧光传感器的SD204型CTD对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627个站位的悬浮体特性进行了综合调查,并采集了底层沉积物。在室内分别利用英国Marlvern公司生产的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和德国ELEMENTOR公司生产的ELEMENTOR varioELIII型元素分析仪对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和沉积物碳、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春季受粤东沿岸流、韩江冲淡水、九龙江冲淡水及台湾海峡混合水影响,其中粤东沿岸流在向北输运过程中影响强度逐渐减弱,韩江冲淡水影响范围较大,并且在西南季风的控制下向东北方向输运;长时间尺度的沉积物输运格局表明,近岸沉积物由岸向海输运,远海地区沉积物由海向岸输运,并且在汕尾南部海域、南澳岛东南部海域形成了沉积物的汇聚区,沉积物以陆源为主;表层沉积物的输运过程受控于区域内水团、悬浮体分布及运动格局;在春季上升流形成早期尽管叶绿素荧光值相对较低,但其对表层沉积物的输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
- 王爱军陈坚叶翔黄财宾汪卫国赖志坤胡毅李云海
- 关键词:台湾海峡悬浮体粒径趋势分析输运过程
- 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中硫酸盐浓度变化模型与硫酸盐甲烷界面(SMI)的计算被引量:3
- 2015年
- 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在有机质早期成岩作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且较浅的硫酸盐甲烷作用带往往预示着下部有较大的甲烷逸散,或下部暗含天然气水合物藏(或天然气藏)。南海北部作为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了解赋存区沉积物中硫酸盐浓度变化对我们研究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和水合物的赋存是有重要帮助的。本文在分析了南海北部陆坡多个站位的沉积物柱状剖面中硫酸盐浓度变化特征之后,提出了南海北部硫酸盐变化模型及SMI界面深度计算方法。根据南海北部硫酸盐变化特征由浅至深可依次划分为有机质氧化驱动硫酸盐还原带、中层过渡带及下部甲烷厌氧氧化还原硫酸盐带。其中部分站位下部甲烷厌氧氧化硫酸盐还原带可分为上、下两层,两者硫酸盐还原速率以及硫酸盐梯度具有明显差异。有机质氧化带与甲烷厌氧氧化还原硫酸盐带在区内各处广泛发育,中层过渡带的存在与否取决于下部甲烷通量,在通量较大的地区中层过渡带消失。表层硫酸盐浓度增大是由有机硫氧化产生硫酸盐引起的。还应该注意的是,在计算SMI界面深度时,应剔除上部有机质氧化消耗硫酸盐的相关数据后进行计算,若下部甲烷厌氧氧化层根据硫酸盐还原速率可以划分成不同的两层,则应该使用下层数据进行拟合,计算SMI界面深度。
- 张劼雷怀彦汪卫国郝赛赛龚楚君
- 关键词:早期成岩作用SMI天然气水合物南海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