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皓秋

作品数:83 被引量:262H指数:9
供职机构: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4篇脉冲场
  • 23篇电泳
  • 23篇脉冲场凝胶电...
  • 20篇沙门菌
  • 16篇耐药
  • 15篇分子
  • 13篇毒力
  • 13篇多位点序列分...
  • 13篇霍乱
  • 13篇基因
  • 12篇伤寒
  • 12篇伤寒沙门菌
  • 12篇霍乱弧菌
  • 10篇副伤寒
  • 9篇毒力基因
  • 9篇基因组
  • 9篇甲型
  • 9篇甲型副伤寒
  • 9篇甲型副伤寒沙...
  • 8篇志贺菌

机构

  • 82篇杭州市疾病预...
  • 6篇浙江大学
  • 2篇杭州市萧山区...
  • 2篇杭州市下城区...
  • 2篇杭州市第二人...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杭州市江干区...
  • 1篇杭州市上城区...
  • 1篇杭州市西湖区...
  • 1篇浙江省建德市...
  • 1篇浙江省杭州市...
  • 1篇富阳市疾病预...
  • 1篇浙江省龙泉市...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萧山医院

作者

  • 83篇汪皓秋
  • 51篇潘劲草
  • 39篇张蔚
  • 34篇郑伟
  • 28篇孟冬梅
  • 28篇俞骅
  • 15篇叶榕
  • 13篇于新芬
  • 12篇郑之北
  • 12篇孙昼
  • 10篇濮小英
  • 7篇楼秀芹
  • 7篇陈琦
  • 5篇刘涛
  • 5篇黄仁杰
  • 5篇王衡
  • 5篇文艳苹
  • 5篇黄志成
  • 5篇李钧
  • 5篇施世锋

传媒

  • 15篇中国卫生检验...
  • 9篇中华预防医学...
  • 8篇中华微生物学...
  • 7篇中国预防医学...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国际流行病学...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预防医学文献...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11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重实时PCR检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毒素和紧密素基因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 建立多重实时PCR检测志贺毒素(stx1、stx2)基因和紧密素基因(eae)的方法。方法 优化多重实时PCR反应条件,检测系列稀释的阳性菌DNA提取物及纯化阳性质粒。检测42株携带已知毒力基因的大肠埃希菌株,并比较其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对比3种粪便样品处理和DNA提取方法,选出最适方法。同时用该方法对36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直接检测且对阳性标本进行菌株分离和鉴定。结果 多重实时PCR方法最低可以检测到10^1拷贝/pJ的毒力基因和10。CFU/p.1的DEL933大肠埃希菌。检测42株携带已知毒力基因的大肠埃希菌的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粪便样品的DNA提取以BP肉汤增菌6h后煮沸提取效果最好。36份腹泻患者粪便中2份eae阳性,均鉴定为大肠埃希菌。结论 建立的同时检测stx1、stx2、eae基因的多重实时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毒力基因鉴定及临床腹泻粪便标本的快速筛检。
于新芬潘劲草孟冬梅叶榕汪皓秋张蔚谢立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毒力大肠杆菌
杭州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基因组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了解近年来杭州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基因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对2002—2013年杭州地区分离的60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代表株进行测序并下载公共数据库中的39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基因组数据.以ATCC9150基因组为参考序列,鉴定所有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去除重组,构建基于SNP位点的系统发育树.用SRST2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工具扫描获得MLST型别,用SISTR扫描获得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型别,用SRST2和BLASTN扫描获得耐药基因.选择7种抗生素对60株杭州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45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基因组序列去重组后共鉴定得到19258个SNP位点,菌株平均距离为0.0070,距离小于0.05的占96.73%,提示45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基因组差异较小.58株杭州ST85型分离株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提示2002—2013年杭州地区甲型副伤寒疫情主要由ST85型菌株克隆传播引起.杭州菌株与5株国内5省菌株遗传距离较远(平均距离为0.057),与15株云南菌株距离较近(平均距离为0.0032),与柬埔寨菌株的距离最近(平均距离为0.0018),提示ST85型菌株存在跨国传播的可能性.2株杭州ST129型分离株中,HZ333与分离自江苏的两株菌近源(平均距离为0.0097),提示ST129型部分菌株存在国内传播的可能性.60株杭州菌株除2株未分型外,其余58株菌被分为9个cgMLST型别;公共数据库中391株菌除57株未分型外,其余334株菌被分为165个cgMLST型别.60株杭州菌株均携带耐药基因,其中56株菌携带aac6-Iy耐药基因,4株菌携带aac6-Iaa耐药基因;公共数据库中的39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除了13株菌未携带耐药基因,其他378株菌均携带aac6-Iy耐药基因.60株杭州菌株中56株菌对7种抗生素均敏感;3株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1株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结论 2002—2013年杭州地区甲型副�
汪皓秋俞骅郑伟郑之北潘劲草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单核苷酸多态性多位点序列分型耐药基因
杭州地区相同分子型别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临床和食品分离株基因组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研究杭州地区分子型别相同的临床和食品来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基因组水平的分子差异及进化关系。方法 利用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型别一致的1株临床来源和6株食品来源的ST8型菌株进行基因组共线性、ncRNAs分布和毒力基因携带分析。联合NCBI Assembly数据库中ST8型菌株基因组,构建基于全基因组SNPs位点的进化树,进行溯源分析。结果 杭州地区临床和食品来源的菌株基因组共线性一致。菌株在毒力基因 lmo 0036和 lmo 2396的序列和 rli48, rli62和rliG 分子,质粒pLmA144的分布存在差异。基因组SNPs进化树显示ST8型菌株呈现高度同源。食品分离株中12-004与临床株12-103的进化上最接近,只有16个SNPs差异。结论 杭州市场近年肉类食品中存在遗传进化高度相似的一群ST8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杭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临床分离株感染可能来自这群菌株。
俞骅董华丽汪皓秋楼秀芹刘涛张蔚王旭初潘劲草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非编码RNA
沙门菌H抗原的xTAG法鉴定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利用Luminex xTAG技术,建立能高通量鉴别沙门菌H抗原的xTAG悬浮芯片法,用于沙门菌的血清型别鉴定。方法以沙门菌编码H抗原的fliC和fljB基因为目标基因,选取其保守片段设计上游通用引物,选取可变片段设计下游特异性引物;合成时上游引物的5′端用生物素标记,下游引物的5′端连接特定的TAG序列;标本经多重PCR扩增并标记生物素和TAG序列后,与含anti-TAG序列的编码磁珠混合液杂交分型,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藻红蛋白的反应报告结果。利用建立的xTAG悬浮芯片法鉴定145株沙门菌日常分离株的H抗原,并与传统的血清凝集试验比较。结果31种沙门菌H抗原经多重PCR扩增后,与xTAG磁珠杂交后可鉴别分型,各H抗原间无交叉反应,且重复性良好,与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及志贺菌DNA等亦无交叉反应。对145株沙门菌进行H抗原鉴定,与传统的血清凝集试验比较,其敏感度为95.1%,特异度为100%。结论利用xTAG悬浮芯片法鉴定沙门菌H抗原,特异准确,可在4~5 h内完成90多株常见血清型沙门菌的H抗原鉴定。
郑之北郑伟濮小英文艳苹潘劲草汪皓秋
关键词:沙门菌H抗原
萧山区2007年-2010年宋内志贺菌的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2007年-2010年萧山区分离的宋内志贺菌的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分析其流行规律。方法:对130株宋内志贺菌进行生化反应和血清分型鉴定,利用PCR方法检测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基因。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型分析,并使用BioNumerics进行聚类分析以确定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130株菌株均为宋内志贺菌,均具有ipaH基因。PFGE分型将菌株分成90个型别,相似性72.4%~97.9%,主要分为A、B、C三个克隆群。结论:PFGE分型结果表明2007年-2010年萧山区的宋内志贺菌来源具有多样性,A、B、C三个克隆群的菌株占据主导地位,应引起重视。
丁水军陈棋炯汪皓秋孙永祥傅丹青
关键词:宋内志贺菌IPAH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杭州甲型副伤寒分离菌株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杭州部分地区甲型副伤寒暴发与散发分离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及菌株耐药状况。方法对2002-2005年杭州地区L县和X区5起暴发疫情和10起散发病例的分离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采用纸片法(K-B法)测定2种分离株的抗生素敏感性。结果分离自2个地区的15株菌株被分为A、B、C、D共4型,A、B、C等3个型密切近缘,同属一个克隆系。L县2005年7月和8月2起暴发菌株和8月3株散发菌株的PFGE型别均属B型,X区2004年12月和2005年9月的2起暴发菌株和9,10月的6株散发菌株的PFGE型别同属C型。4个型别的菌株对复方磺胺甲唑和利福平均100%耐药,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氯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均敏感,对氨苄西林、多西环素和四环素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除1株散发菌株外,2002-2005年分离自杭州L县和X区的甲型副伤寒病原菌属于同一克隆系。散发病例可能均属于暴发流行后的散发流行。
汪皓秋潘劲草孟冬梅张蔚孙昼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耐药
一起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菌株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O139群霍乱弧菌形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对杭州一起暴发的65株O139群霍乱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取其中20株多重耐药菌株进行结合性转座子样SXT元件标志基因intSXT和Ⅰ类整合子的PCR检测,并对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区扩增产物应用限制性酶切和DNA测序分析携带的基因盒。结果:65株O139群霍乱菌株中,56株(86.2%)均呈同一耐药谱,对11种抗生素多重耐药,仅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丁胺卡那敏感。20株多重耐药菌株中,SXT元件标志基因intSXT均阳性,Ⅰ类整合子5′保守区、基因盒区和3′保守区也均阳性。其携带基因盒为氨基糖苷腺苷酰基转移酶基因aadA2。结论:此次暴发的多重耐药的O139群菌株均携带有SXT元件,Ⅰ类整合子在多重耐药菌株的形成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张蔚潘劲草孟冬梅汪皓秋
关键词:霍乱弧菌耐药整合子
杭州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分子型别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食品分离株的分子分型情况,了解当地流行株的型别特征。方法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分子分型。PFGE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MLST数据的最小生成树。结果 6个血清型组成的133株杭州食品分离株共获得19个MLST型别,并发现1个新的ST型ST767。ST9和ST121是数量最多的型别。用AscI和ApaI酶切分别获得33和45个PFGE带型。结论杭州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分子型别分布广泛,大部分菌株是可引起人李斯特菌病的Lineage I和Lineage II菌株。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比较严重,应加强监测与管理以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俞骅潘劲草汪皓秋斯国静刘涛楼秀芹张蔚严杰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多位点序列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一起由O_3:K_6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诊断,为整起事件的调查处置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参照《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检验及防治》、GB/T4789-2008进行操作,对9份标本采用直接分离与增菌培养同时进行,对分纯后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9份病人肛拭中分离出6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66.7%,经血清分型均为O3:K6型;对6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结论:引起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为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
王飞梁杰黄志强汪皓秋郑伟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
浙江省首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了解自浙江省杭州市腹泻婴儿中分离的1株大肠埃希菌O157:H7(HZ1-11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ATB1525细菌半动化生化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应用O157特异性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H7特异性抗血清试管凝集试验、以及PCR检测O抗原特异性rfbE基因和H7特异性fliC基因,进行菌株血清型的鉴定。应用多重Real-tim ePCR和常规PCR检测stx1、stx2、hly和eae毒力基因。对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并与国内代表菌株进行比较。ATB1525药敏检测仪和纸片法检测菌株的抗药性。结果:细菌生化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山梨醇阴性。血清型为O157:H7。毒力基因stx2、hly和eae均阳性,stx1阴性。PFGE谱带同江苏分离O157:H7菌株几乎完全相同,带型的相似度为97%。结论:该菌株为浙江省首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O157:H7,与国内近年在江苏等地流行的STECO157:H7菌株密切相关。STEC O157:H7已开始对浙江地区的人民健康构成了威胁。
孟冬梅潘劲草张蔚汪皓秋于新芬施世锋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O157:H7志贺毒素PFGE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