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军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植物
  • 4篇升金湖
  • 3篇多样性
  • 3篇藻类
  • 3篇植被
  • 3篇生态因子
  • 3篇浮游藻类
  • 2篇水质
  • 2篇浮游植物
  • 1篇形态学
  • 1篇植物区
  • 1篇植物区系
  • 1篇生物量
  • 1篇湿地
  • 1篇湿地植被
  • 1篇水生
  • 1篇水生植被
  • 1篇水质监测
  • 1篇水质评价
  • 1篇气候

机构

  • 8篇安徽大学
  • 5篇安徽升金湖国...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安徽省生态工...

作者

  • 8篇沈军
  • 7篇周忠泽
  • 6篇许李林
  • 6篇孙庆业
  • 6篇赵秀侠
  • 4篇宗梅
  • 3篇许仁鑫
  • 3篇陈元启
  • 2篇徐文彬
  • 1篇马淑勇
  • 1篇陈延松
  • 1篇高攀

传媒

  • 2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安徽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的花粉形态与其生态因子被引量:9
2008年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安徽省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月份开花的25科41属47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扁球形至超长球形,P/E值最大的为安徽贝母(Fritillaria anhuiensis S.C.Chen et S.F.Yin),大小为1.71(1.28—2.30)μm,最小的为粉花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L.),大小为0.83(0.58—0.97)μm;花粉最大的为萱草[Hemerocallis fulva(L.)L.],大小为93.8(85.0—100.0)×61.1(51.3—70.0)μm;最小的为草绣球[Cardiandra moellendorffii(Hance)Migo],大小为11.1(9.5—12.5)×8.8(7.5—10.0)μm。萌发孔主要有单沟(8.3%)、3—4沟(18.8%)、多沟(8.3%)、3—4孔沟(58.3%)、散孔(4.2%)、无萌发孔(2.1%)等类型。外壁纹饰主要有刺状(12.5%)、细网状(33.3%)、粗网状(16.7%)、颗粒状(25.0%)及无明显纹饰(12.5%)等类型。同时研究了其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等,特别提供了7月份的气候因子,得出这些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利用地层中相应化石花粉重建大别山地区古植被、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也为这些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延松周忠泽许仁鑫沈军
关键词:花粉形态古植被古气候
安徽沿江湿地植被与浮游植物动态研究
周忠泽孙庆业许仁鑫沈军许李林赵秀侠宗梅高攀马淑勇
该项目在05年9月-09年10月对菜子湖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共采集记录维管植物42科101属147种,查明了菜子湖和湿地植被分布格局,分析了菜子湖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和驱动因素。通过野外水样采集,根...
关键词:
关键词:浮游植物形态学
升金湖浮游轮虫类型的组合与其生态因子被引量:1
2008年
2006年10月对升金湖上湖,中湖和下湖10个断面27个采样点的调查,发现浮游轮虫14属39种。密度优势种为裂足臂尾轮虫(Branchionus schizocerca)、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月形单趾轮虫(Monostyla lunari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双尖钩状狭甲轮虫(Colurella uncinata forma bicuspida-ta)、真足哈林轮虫(Harringia eupoda)。根据升金湖中轮虫所在分布区的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1月份平均温度、7月份平均温度、10月份平均温度及水体的理化性质,得出浮游轮虫类型组合的所指示的现代气候是中国东部地区温暖湿润气候,同时所指示的生态环境是中国东部地区水生生态系统,为轮虫类的现代地理分布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宗梅周忠泽陈元启孙庆业许李林沈军赵秀侠
关键词:轮虫现代气候
安徽升金湖浮游藻类多样性及其生态因子
在2006年10至2007年7月,对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四次分季度浮游藻类及水质监测。对调查期间水体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等进行了重点分析,选用多样性指数法对水质进行...
沈军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态因子水质监测
文献传递
中国安徽蓼科蓼属一新变种——圆基愉悦蓼被引量:3
2007年
报道了安徽蓼属Polygonum一新变种——圆基愉悦蓼P.jucundumvar.rotundum Z.Z.Zhou&Q.Y.Sun。新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条状披针形,长4.5–9.0cm,宽0.5–0.9cm,基部圆形,近无柄;茎粗1.5–2.0mm。新变种在叶形上还与圆基长鬃蓼P.longisetum var.rotundatum A.J.Li相近,但其植株明显高,可达160cm,茎基部20–26节上生多数不定根,不定根长达10–16cm;花序的花梗长4–5mm,远伸出苞片外,易于区别。对新变种及其近缘种的花粉形态、花被片和瘦果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观察。
周忠泽孙庆业徐文彬沈军许李林赵秀侠
关键词:蓼属蓼科新变种
安徽升金湖冬季浮游藻类多样性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2007年1月对升金湖中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和鉴定,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升金湖域中浮游藻类的分布及优势种的组成、浮游藻类多样性分布。优势种是硅藻门的针杆藻和直链藻。并利用多种多样性评价指数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整个湖泊污染程度较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治理。
沈军许仁鑫周忠泽陈元启孙庆业许李林赵秀侠宗梅
关键词:浮游藻类升金湖
安徽升金湖秋季浮游藻类多样性与水质评价被引量:9
2009年
2006年10月对升金湖中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分布规律及优势种的组成、浮游藻类多样性分布和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多种多样性评价指数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升金湖有浮游藻类8门、101属、358种。浮游藻类的密度差异明显,介于81.7×104~6427×104个/L,主要由蓝藻、绿藻、硅藻、甲藻、裸藻、隐藻、黄藻和金藻等组成,以蓝藻门的鞘丝藻、平裂藻和鱼腥藻,硅藻门的小环藻、针杆藻和直链藻,绿藻门的栅藻和盘星藻为优势种。各种评价指数显示,水体大部分区域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整个湖泊属富营养化范畴。
沈军周忠泽陈元启孙庆业许李林赵秀侠宗梅
关键词:浮游藻类水质评价升金湖
升金湖植物区系及其群落演变被引量:26
2008年
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通过实地调查,在分析升金湖植物群落现状与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水产养殖对升金湖植物群落的影响。调查发现升金湖共有水生和湿生维管植物43科94属125种,其中发现圆基愉悦蓼(Polygonum jucundumvar.routundumZ.Z.Zhou et Q.Y.Sun)这一新亚种;滩涂植物群落主要为白朗苔+阿齐苔群丛(Ass.Carex brownii+Carex argyi)、圆基愉悦蓼群丛(Ass.Polygonum jucundumvar.routundum)和蓼子草群丛(Ass.Polygonum cripolitanum);水生植物群落包括菰群丛(Ass.Zizania caduciflora)、菱群丛(Ass.Trpasp.)、芡群丛(Ass.Euryale ferox)、菹草群丛(Ass.Potamogeton crispus)、金鱼藻群丛(Ass.Ceratophyl-lum demersum)、聚草+金鱼藻群丛(Ass.Myriophyllum spicatum+Ceratophyllum demersum)、聚草+苦草+水车前群丛(Ass.Myriophyllum spicatum+Vallisneria natans+Ottelia alismoides)等。目前全湖水生植被的盖度仅约30%。通过多年的调查记录对比,升金湖沉水植被严重退化,过度的水产养殖可能是主要因素,保护水生植被刻不容缓。
许李林徐文彬孙庆业周忠泽沈军赵秀侠
关键词:水生植被生物量升金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