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杰

作品数:7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股骨
  • 4篇创伤
  • 3篇加压钢板
  • 3篇股骨粗隆
  • 3篇股骨粗隆间
  • 3篇股骨粗隆间骨...
  • 3篇钢板
  • 3篇粗隆
  • 3篇粗隆间
  • 3篇粗隆间骨折
  • 2篇动力髋
  • 2篇动力髋螺钉
  • 2篇胫骨
  • 2篇髋螺钉
  • 2篇螺钉
  • 2篇老年
  • 2篇老年股骨
  • 2篇老年股骨粗隆
  • 2篇老年股骨粗隆...

机构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7篇沈杰
  • 6篇谢肇
  • 3篇王序全
  • 3篇黄强
  • 3篇许建中
  • 2篇汪小华
  • 2篇吴宏日
  • 1篇马树枝
  • 1篇黄科
  • 1篇贾硕
  • 1篇余鑫

传媒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皮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 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 PCCP)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采用PCCP和DHS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年龄≥60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DHS组67例,包括男性27例,女性40例,年龄60~106岁,平均81.3岁。按AO分型,A1型17例,A2型43例,A3型7例。PCCP组76例,包括男性30例,女性46例,年龄61-100岁,平均80.7岁。按AO分型,A1型20例,A2型47例,A3型9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颈干角变化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CCP组和DHS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术前ASA评分、术后输血量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CP组较DHS组在手术时间[(50.45±16.22)min vs(76.04±13.30)min]、术中出血量[(43.33±16.49)mL vs(240.00±108.56)mL]、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2.38±5.37)g/Lvs(15.73±5.80)g/L]、住院时间[(9.95±4.13)d vs(16.15±6.34)d]明显下降(P〈0.05)。术后随访12-28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PCCP组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颈干角变化等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PC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微创、稳定等优点,在手术创伤、功能恢复等方面优于DHS。
沈杰黄强谢肇王序全马树枝许建中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动力髋螺钉
3种内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创伤性比较被引量:9
2014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伴有骨质疏松和(或)多种内科疾病的患者,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是外科医师的首要目标,这要求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最佳疗效。传统的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作为稳定性股骨转子问骨折的标准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黄强沈杰王序全许建中谢肇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性最佳疗效动力髋螺钉内科疾病
膜诱导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外置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 探讨应用膜诱导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外置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采用膜诱导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外置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07例患者资料.其中62例二期手术去除骨水泥后植骨修复骨缺损时将外置锁定加压钢板更换为髓内钉内固定(简称内固定组),45例保留原有外固定(简称外固定组).内固定组62例患者,男52例,女10例,年龄18~61岁,平均39.6岁;骨缺损长度3~17 cm,平均6.93cm;Cierny-Mader分型:Ⅲ型15例,Ⅳ型47例;病因:血源性9例,创伤性53例;部位:近端15例,中段28例,远端19例.外固定组45例,年龄18~65岁,平均41.3岁;骨缺损长度5~12 cm,平均7.12 cm;Cierny-Mader分型:Ⅲ型13例,Ⅳ型32例;病因:血源性6例,创伤性39例;部位:近端12例,中段19例,远端14例.结果 10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平均23.5个月.其中一期术后20例感染复发,复发率为18.7%(20/107),再次行清创手术,术后10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二期术后101例(内固定组58例,外固定组43例)骨缺损获得骨愈合,内固定组平均影像学骨愈合时间6.2个月,外固定组平均影像学骨愈合时间6.9个月;6例(内固定组4例,外固定组2例)患者发生骨不连,骨不连发生率为6.5%(4/62)、4.4% (2/45).二期术后内固定组3例、外固定组2例患者感染复发,复发率分别为4.8%(3/62)、4.4% (2/45).术后外固定组5例发生钉道感染,6例发生外固定松动.结论 LCP外固定结合膜诱导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存在钉道感染和外固定架松动,不利于移植骨的重建塑形.同LCP相比较,髓内钉组影像学愈合与临床骨愈合时间更短,因此更适合于二期重建.
傅景曙汪小华吴宏日沈杰黄科喻胜鹏谢肇
关键词:外固定器胫骨
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被引量:50
2015年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7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9.67岁,平均40.9岁。I期清创后平均骨缺损长度6.7cm(2.0—18.5cm),在骨缺损处填塞抗生素骨水泥诱导生物膜形成,Ⅱ期在膜内植骨重建骨缺损,观察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结果17例患者随访24-32个月(平均27个月),均获得临床骨愈合。术后4~6个月均获得影像学骨愈合。其中2例I期术后感染复发,再次清创后,1例发生外固定架近端钉道感染,拆除外固定钢板螺钉并局部换药处理后控制感染;2例出现功能障碍,1例足内翻畸形,1例踝关节僵直,1例出现金属排斥反应。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可取得良好疗效,尤其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关注患肢功能性并发症的预防。
汪小华傅景曙沈杰谢肇
关键词:骨髓炎胫骨骨折
锁定型Gamma钉与改良Gamma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比较锁定型Gamma钉(LGN)与改良Gamma钉(MGN)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18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143例接受LGN或MGN内固定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GN组67例,MGN组76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在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端压缩程度、颈干角角度变化等方面的差异,其中计量资料采用组间t检验(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端压缩程度),计数资料(颈干角角度变化)采用χ2检验。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与MGN组比较,LGN组骨折愈合时间较长[(16.8±7.4)周vs(14.4±6.6)周,P<0.05],但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佳[(86.6±6.3)分vs(83.1±6.7)分,P<0.05],且颈干角角度变化≥10°比例更小(3.0%vs 14.5%,P<0.05),骨折端压缩程度更少[(4.4±2.5)mm vs(7.3±3.1)mm,P<0.05]。结论 LGN和MGN均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但LGN在防止骨折压缩、塌陷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更具优势。
张磊沈杰黄宰宇刘丹何帅应志豪吴震东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内固定
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C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PCCP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3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年龄、骨折类型、术前阿司匹林应用、合并内科疾病等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及不同血红蛋白(HGB)水平的患者分布情况。结果平均隐性失血量499 mL,占总失血量92.54%,HGB平均下降11 g/L,A2.3型与A3型骨折患者HGB<80 g/L入院时发生率6.62%,术后14.70%,A2.3型(862 mL)、A3型(698 mL)平均隐性失血分别高于A1型(430 mL)、A2.1型(450 mL)和A2.2型(415 mL),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A2.3型与A3型骨折、术前阿司匹林应用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微创PCCP手术显性失血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围手术期大量隐性失血的主要影响因素,A2.3型与A3型骨折是围手术期HGB<80 g/L老年患者的早期预测因素。
黄强沈杰王序全许建中谢肇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
En bloc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长骨Cierny-MaderⅣ型创伤后骨感染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en bloc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对长骨Cierny—MaderⅣ型创伤后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6例长骨创伤后骨感染患者,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21-68岁,平均41岁。Cierny—Mader分型均为Ⅳ型。均采用en bloc切除清除病灶及膜诱导骨重建技术分期治疗。观察患者感染治愈、骨愈合、肢体功能活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6例患者Ⅰ期清创后形成2—10.9cm(平均5.5cm)的节段性骨缺损。7例需行局部皮瓣转移覆盖伤口。5例行二次清创。全身使用抗生素及Ⅱ期植骨时间分别为2—6周(平均2.5周)和6-36周(平均12周)。随访24-45个月,平均29.5个月。1例复发,予再次清创及永久抗生素骨水泥填充后痊愈。骨感染治愈率为97%(35/36)。所有患者于术后4—8个月(平均5.9个月)获得骨愈合,并最终能独立行走。30例恢复原本工作或体力劳动。患者无疼痛及再骨折等并发症,6例出现邻近关节僵硬。结论采用en bloc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能够彻底清除病灶,降低复发率并保存患肢功能,是根治性保肢治疗长骨Cierny—MaderⅣ型创伤后骨感染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吴宏日贾硕傅景曙喻胜鹏余鑫沈杰谢肇
关键词:骨髓炎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