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非

作品数:51 被引量:440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经济管理
  • 8篇农业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篇城市
  • 8篇土地利用
  • 8篇旅游
  • 4篇土地资源
  • 4篇土壤
  • 4篇净初级生产力
  • 4篇初级生产力
  • 3篇师范
  • 3篇皖江城市
  • 3篇皖江城市带
  • 3篇管理专业
  • 3篇CASA模型
  • 3篇GIS
  • 3篇城市带
  • 2篇地理
  • 2篇遥感
  • 2篇院校
  • 2篇师范院校
  • 2篇铜尾矿
  • 2篇土地资源管理

机构

  • 50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滁州学院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工业经济...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工程技...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51篇沈非
  • 16篇黄薇薇
  • 9篇查良松
  • 5篇程久苗
  • 5篇袁甲
  • 4篇陈明星
  • 4篇罗小瑞
  • 4篇王甜甜
  • 3篇聂兵
  • 2篇张小会
  • 2篇付文凤
  • 2篇吴悦
  • 2篇张菲菲
  • 2篇麻金继
  • 2篇史学正
  • 2篇朱永恒
  • 2篇费罗成
  • 2篇范树平
  • 2篇谷家川
  • 2篇陆林

传媒

  • 12篇安徽师范大学...
  • 7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安徽工业大学...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土壤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人文地理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地理教育
  • 2篇滁州学院学报
  • 2篇宿州学院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明光市凹凸棒石粘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被引量:7
2006年
安徽明光市凹凸棒石粘土资源丰富,在我国稀有非金属矿产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调查明光市凹凸棒石粘土资源的基本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特征,分析了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沈非查良松葛伟
关键词:凹凸棒石粘土
江淮分水岭地区滁州市降水量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揭示滁州市1952—2012年的降水变化规律,利用其逐日降水量数据,对滁州市年、季、月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降水倾向率为10.232mm/10a;四季中春季降水量减少和夏冬降水量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且春夏降水较多,秋冬较少;各月降水量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且分布不均。年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628d/10a;四季平均降水强度和降水日数分别呈总体增加和减少趋势,同时春秋两季以中雨为主,夏季主要是暴雨,冬季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十二个月中2个月以小雨为主,5个月以中雨为主,1个月以大雨为主,4个月以暴雨为主。
谷家川林玉标周亮广沈非查良松任浩然
关键词:降水降水日数
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城市能源强度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城市能源强度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全国的DMSP‑OLS夜光灯光遥感数据与NPP‑VIIR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进行相互定标,形成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集、以各省年度的夜间灯光亮度平均值作为...
麻金继林锡文郭金雨陶圣荣沈非
高等师范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实践教学对学生知识的获取以及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实践性强,实践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改革对策.
沈非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采用AHP决策分析方法和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构建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求算出安徽省各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度在0.6以上的共有5个;可持续发展度在0.5-0.6之间的有7个;在0.5以下的有5个;区内各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布较均衡,但以长江沿岸经济带为主的安徽省中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高于安徽南部和安徽北部.
陈明星查良松沈非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动物多样性特征被引量:13
2013年
土壤动物的恢复、群落演替及其多样性对于铜尾矿废弃地的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在铜陵市铜尾矿区设置4个样地23采样点,共捕获土壤动物4622只个体,隶属5门10纲18目29类。结果表明,铜尾矿自然废弃地与其对照组土壤动物多样性差异明显,自然废弃地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d、大型土壤动物密度、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多样性指数H'和D.G指数均小于其对照组且存在显著差异。而复垦废弃地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和D.G指数小于其对照组且存在显著差异,多样性指数H'大于其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其他土壤动物群落指标与其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相似系数q表明,外围林地间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最大,其次是复垦废弃地与外围林地间,自然废弃地与其它3个样地间相似性最小。从垂直分层来看,复垦废弃地土壤动物表聚性强于自然废弃地,尾矿废弃地表聚性强于外围林地。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铜尾矿区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指标关系密切,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总钾含量,重金属全镉含量也不容忽视,植被因素和土壤全铜含量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相对较小。由此可见,土壤含水量、土壤基质的优劣、土壤有机质与营养元素的含量等因素限制了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动物的恢复与重建,而这些因素的改善主要归功于尾矿废弃地的土地复垦和作物种植。所以,尾矿废弃地的复垦与利用有利于土壤动物的恢复与重建。
朱永恒沈非余健张小会陆林
关键词:土壤动物多样性铜尾矿
基于RS与GIS的福建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1996年和2001年2期1∶10万TM假彩色影像资料,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分析了福建省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林地、耕地的减少和草地、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5年间,城镇建设用地的年变化率最大,因此,加强林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是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对策。
沈非陈明星史学正
关键词:土地利用
宣城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及营销策略被引量:3
2005年
国内游客是宣城市旅游业的主体客源.通过对宣城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的细致分析,确定了国内游客的地理目标市场,并提出了相应的市场营销对策.
黄薇薇沈非
关键词:国内客源市场市场营销
边缘型旅游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阐述了边缘型旅游地的概念和类型,从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感知、社会经济等方面透视了边缘型旅游地的特性,并系统探讨了边缘型旅游地的动态演替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边缘型旅游地的开发应走产品特色化、形象驱动化、区域联动化、政府主导化的综合发展战略。
黄薇薇沈非
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比较研究——以中部地区为例被引量:19
2008年
科学分析我国中部地区六省份土地集约利用变化规律有利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对1997—2006年中部地区六省份相关评价数据进行全局主成分分析,并运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得出中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变化规律:中部地区六省份近10年来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状态,但各省上升幅度不一;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其中,河南、山西两省可划为集约利用类,安徽、湖北、湖南三省可划为中度利用类,江西省可划为低度利用类;部分省份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对策。
费罗成程久苗沈非张明锋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