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阳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发酵
  • 3篇分批发酵
  • 3篇补料
  • 3篇补料分批
  • 3篇补料分批发酵
  • 2篇溶氧
  • 2篇L-色氨酸
  • 2篇L-苏氨酸
  • 1篇氮源
  • 1篇衍生物
  • 1篇遗传算法
  • 1篇有机氮源
  • 1篇诱变
  • 1篇诱变育种
  • 1篇育种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正交试验优化

机构

  • 8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8篇王东阳
  • 3篇冯志彬
  • 3篇陈宁
  • 2篇徐庆阳
  • 1篇李静
  • 1篇谢希贤
  • 1篇陈宁
  • 1篇王健

传媒

  • 2篇发酵科技通讯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酿造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L-苏氨酸发酵液脱色工艺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考察了活性炭对L-苏氨酸酸发酵液的脱色效果及脱色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是理想的脱色剂。确立L-苏氨酸酸发酵液的脱色工艺为:活性炭加入量l%,60℃,发酵液pH=5.0,脱色时间为15min。
冯志彬王东阳徐庆阳陈宁
关键词:L-苏氨酸发酵液活性炭
谷氨酸高产菌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研究
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重点研究了L-谷氨酸高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总结如下: (1)以天津短杆菌TN631为出发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方法选育L-谷氨酸高产菌。经摇管初筛、摇瓶复筛、遗...
王东阳
关键词:L-谷氨酸发酵
文献传递
基于遗传算法的谷氨酸发酵动力学参数估计被引量:8
2005年
把遗传算法应用于求解谷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参数,取交叉概率Pc=0.8、变异概率Pm=0.06、初始种群为20、遗传世代数为200代,能进一步提高谷氨酸分批发酵过程状态变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吻合程度。模拟值与实验值对比显示,该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反映谷氨酸分批发酵过程。
王东阳王健陈宁
关键词:遗传算法发酵动力学
以棉籽饼粉为有机氮源的L-苏氨酸发酵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以L-苏氨酸生产菌TRFC为供试菌株,研究确定了罐上棉籽饼粉的最佳用量及过程控制模式。首先分析了棉籽饼粉浓度对苏氨酸流加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产物积累以及微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初始棉籽饼粉浓度为3g/L,进一步研究了pH、溶氧等环境条件对L-苏氨酸发酵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控制模式。在最优条件下,采用补料分批发酵工艺,通过10L罐发酵36h,最终产酸可达117.8g/L,糖酸转化率为47.2%。
冯志彬王东阳徐庆阳陈宁
关键词:L-苏氨酸补料分批发酵
L-色氨酸中试生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为提高L-色氨酸发酵水平,在100L发酵罐上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操作条件对L-色氨酸发酵有显著影响。残糖浓度、补料方式、柠檬酸钠添加质量分数、接种量及溶氧量分别控制在5 g/L、溶氧控制脉冲补料、2 g/L、5%及10%~15%时,发酵效果最好,在1 m3罐上进行验证实验,L-色氨酸产量稳定在40 g/L左右。
王东阳蔡传康闫汝东冯志彬张华
关键词:L-色氨酸柠檬酸钠溶氧补料分批发酵
L-组氨酸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10年
以L-组氨酸生产菌TL1105为供试菌株,研究了接种龄、接种量及温度溶氧等因素对L-组氨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龄为20h,接种量为6%,pH7.0,温度31℃,溶氧为20%时,L-组氨酸产量最高,在此条件下进行5批1m3中试罐实验,发酵产量稳定在30g/L左右,糖酸转化率大于20%。
王东阳蔡传康闫汝东张华戈连峰
关键词:L-组氨酸溶氧补料分批发酵
正交试验优化L-色氨酸发酵培养基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优化L-色氨酸发酵培养基。[方法]以大肠杆菌TRJH0709为供试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L-色氨酸合成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L-色氨酸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0 g/L、硫酸铵15.0 g/L、酵母粉1.5 g/L和柠檬酸2.0 g/L。其中葡萄糖对试验效果影响最大。在该最优条件下,L-色氨酸摇瓶产量可达19.0 g/L。[结论]为L-色氨酸的中试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东阳蔡传康闫汝东冯志彬张华
关键词:L-色氨酸正交试验培养基优化
芳香族氨基酸及衍生物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陈宁赵鹤王东阳谢希贤焦庆才刘帅冯志彬李静蔡传康刘均忠
该项目属于发酵工程领域。芳香族氨基酸包括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是国家鼓励且重点开发的高附加值氨基酸品种,在食品、医药和饲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中国的苯丙氨酸已实现了产业化并由该项目承担者主持制定了行业标准,但色...
关键词:
关键词:发酵工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