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军政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肟化
  • 4篇环己酮
  • 4篇氨肟化
  • 3篇动力学
  • 3篇酮肟
  • 3篇肟化反应
  • 3篇环己酮肟
  • 3篇氨肟化反应
  • 3篇催化
  • 2篇乳化
  • 2篇微乳
  • 2篇微乳化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筛
  • 1篇英文
  • 1篇英文教学
  • 1篇失活
  • 1篇失活动力学
  • 1篇全英文教学
  • 1篇钛硅

机构

  • 6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王军政
  • 5篇辛峰
  • 2篇金颖
  • 2篇杨立斌
  • 1篇丁峰
  • 1篇张向京
  • 1篇颜卫
  • 1篇杨立新

传媒

  • 2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07
  • 3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乳化对ECH和TMAC反应的影响及动力学
2006年
在微乳化和非微乳化条件下研究了环氧氯丙烷(ECH)和三甲胺盐酸盐(TMAC)的反应。采用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测定两种条件下随反应时问变化的各物质的量。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在20~40℃时,微乳条件下10min时ECH的转化率接近60%,是非微乳条件时转化率的3倍以上;微乳条件下1,3-二氯-2-丙醇(DCP)的生成量比非微乳条件下的高出1个数量级。由此证明微乳条件下生成DCP反应的速率远高于非微乳体系。并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微乳化条件下ECH和TMAC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王军政丁峰辛峰
关键词:微乳化环氧氯丙烷反应动力学
微乳条件下环己酮的氨肟化反应被引量:2
2007年
针对钛硅分子筛(TS-1)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在浆态条件下进行时存在的固液分离和溶剂回收等问题,尝试采用微乳化的方法加以解决。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氨水/环己酮的水包油(O/W)型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实现了TS-1催化环己酮的氨肟化反应。通过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及助表面活性剂(叔丁醇)的用量对反应选择性及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在环己酮转化率随之提高的同时,环己酮肟的选择性先升高后降低,且在65℃时达到最高;而助表面活性剂(叔丁醇)的用量对环己酮的转化率没有明显影响,却显著影响了反应的选择性。X射线衍射图和傅立叶变换红外谱图显示,所得的环己酮肟结晶度好、纯度高。
金颖王军政辛峰
关键词:微乳液CTAB氨肟化环己酮肟
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本征动力学被引量:7
2006年
对钛硅分子筛(TS-1)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进行了研究。根据该反应体系中环己酮可能部分吸附在TS-1分子筛活性中心上与氨发生亚胺机理,未被吸附的环己酮和羟胺中间体发生羟胺机理(双机理),建立了氨肟化反应以及该反应体系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动力学方程,结合实验数据,对参数进行了估算及统计检验,对氨肟化反应和过氧化氢分解的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真实反映TS-1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的反应规律。同时,对双机理模型中各机理也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双机理模型中的亚胺和羟胺机理在反应体系中发生的几率跟反应温度有很大关系。另外,过氧化氢分解动力学模型只适用于该反应体系。
颜卫杨立斌王军政张向京辛峰杨立新
关键词:环己酮环己酮肟氨肟化钛硅分子筛本征动力学
微乳条件下氨肟化反应的探索性研究
微乳液作为热力学稳定的高度分散体系,具有大的液液两相界面积,存在影响液液两相化学反应的可能性.TS-1催化的环己酮氨肟化反应,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工艺.本文研究在微乳条件下TS-1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考察微乳化对环...
王军政
关键词:微乳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环己酮肟TS-1催化
文献传递
TS-1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的失活动力学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间歇反应器,对液相环己酮氨肟化过程中TS-1分子筛的催化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考察,在失活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失活动力学模型:rde=1.01×1014exp(-1.17R×T105)C0A.76C0B.82C0C.38a1.64,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估值。
杨立斌辛峰金颖王军政
关键词:TS-1分子筛环己酮氨肟化失活动力学
留学硕士生化学反应工程全英文教学初探和反思被引量:2
2019年
目前,留学硕士生的全英文学位课程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就我校化工学院留学硕士生化学反应工程全英文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本文总结和探讨了英文教材的编写、教学方式的调整、课后交流与答疑的设置、学生水平的评价体系和授课教师的激励措施等关键问题,最后从教学反思中展望了化学反应工程全英文课程建设的前景。
王军政辛峰
关键词:化学反应工程全英文教学留学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