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东 作品数:19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多层螺旋CT诊断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CCA)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名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的资料,探讨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和终止情况,统计成人先天冠状动脉畸形(CCA)的发生率及CT表现。结果300例中,检出各类CCA共84例,检出率为28.0%,其中起源异常11例,检出率3.7%;冠状动脉结构异常71例,心肌桥(MB)67例,检出率为22.3%,回旋支发育异常4例,检出率1.3%;冠状动脉终止异常2例,均为冠状动脉瘘,检出率0.7%。结论MSCT能够准确地显示冠脉起源、结构和终止异常,对成人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利东 杨晓光 刘挨师 苏秉亮关键词:冠状动脉畸形 冠状动脉成像 多层螺旋CT 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骨关节外伤患者的爱伤部位进行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原始数据传输至ADW4.1工作站进行二维(MPR)、三维(SSD、MIP、VR)重建。结果原始轴位图像是诊断的基础,二维图像对于显示骨关节损伤的结构细节及骨折内部情况方面有优势;三维图像对于显示骨折的空间关系方面具有优势。结论螺旋CT二维、三维图像的综合运用对于各部位骨折、关节脱位的显示效果良好,能为骨关节外伤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刘秀兰 王利东 张兴华关键词:关节 外伤性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 64层螺旋CT诊断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12年 慢性中耳乳突炎是耳科最常见的疾病,根据病理及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cholesteatoma,CMC)常引起听力严重的损害及颅内外并发症。检查方法主要有X线、CT、MRI.X线检查因其图像分辨力低,不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以及细微结构的破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MRI检查费用高,对骨质破坏显示不如CT,不能作为常规检查;CT的广泛普及以及扫描技术和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CT诊断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已成为首选检查方法。 邢桂荣 赵盛 王利东关键词:胆脂瘤 慢性中耳炎 64层螺旋CT 心率变化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心率变化对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0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总结不同心率及其变化对冠脉图像质量影响,并观察不同心率组的最佳时相分布规律。结果增强扫描时平均心率为64次/min。共评价冠状动脉3032节段,7组中(≤55、56~60、61~65、66~70、71~75、76~80和≥81次/min)不能评价(血管运动伪影、血管纤细)冠脉节段占冠脉总数百分比分别为:13.4%(70/522)、13.0%(91/702)、19.5%(122/626)、18.6%(82/440)、28.1%(74/263)、24.9%(64/257)和37.8%(84/222)。平均心率、节律变化大与运动伪影冠脉节段数经χ2检验,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心率快、心律不齐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利东 杨晓光 刘挨师 苏秉亮关键词: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64层螺旋CT左心室扫描参数优化的个体化选择 2012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左心室扫描参数优化的个体化选择。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6~2012-06期间,选取3 mo内因临床诊断或治疗行2次心脏CT扫描病人90例。首次选用管电流500 mAs,第2次检查采用400 mAs,通过分别测量两次检查图像质量、左心室心肌信噪比SNR(myo)等参数,指导左心室CT个性化参数扫描。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种扫描参数在胸部横径为31-35 cm范围得到的冠脉SD值无统计学差别,心肌信噪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管电流400 mAs适用于胸部横径小于35 cm的左心室CT受检者。 邢桂荣 王利东关键词:左心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诊断冠脉壁血管-心肌桥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壁血管-心肌桥在16层螺旋CT(MSG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的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MSCT检查临床疑似冠心病(CHD)患者300例中检出的67例壁血管-心肌桥影像学特点,并判断壁血管-心肌桥与动脉粥样硬化... 王利东 杨晓光 刘挨师 苏秉亮关键词:心肌桥 影像学特征 血管造影术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响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有关因素。方法:对30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病人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总结不同心率及其变化和呼吸运动对冠脉图像质量影响,并观察不同心率组的最佳时相分布规律。结果:增强扫描时平均心率为64次/min。共评价冠状动脉3032节段,七组中(≤55次/min、56~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71~75次/min、76~80次/min和≥81次/min)不能评价(血管运动伪影、血管纤细)冠脉节段分别占冠脉总数百分比分别为:13.4%(70/522)、13.0%(91/702)、19.5%(122/626)、22.7%(100/440)、31.2%(82/263)、28.8%(74/257)和37.8%(84/222)。平均心率、节律变化大、呼吸运动与运动伪影冠脉节段数经χ^2检验图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心率快、心律不齐及呼吸运动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利东 杨晓光 刘挨师 苏秉亮 李志军关键词:冠状动脉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对载心肌桥冠状动脉整体形态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壁冠状动脉于舒张中、晚期的显示规律,并分析壁冠状动脉于舒张早、中期的狭窄程度与载MB冠状动脉整体形态等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247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成像,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包括CPR),观察血管与心肌的空间关系,确认完全性心肌桥,并对壁冠状动脉的形态进行判断:在MPR像上观察冠脉全程走行,并进行分组。在血管腔内重组成像中测量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并进行两组间t检验。结果在总计1247例受检者中发现完全性心肌桥81例,84处。按照MB近、远端血管形态可分为两组:正常组和迂曲成角组。两组间t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即载MB冠状动脉走行迂曲成角时,舒张期MCA狭窄程度较走行正常者严重。选取38例分析其静态心电图,迂曲成角组所占比例为61.1%(11/18例),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0.0%(6/20例),有明显心绞痛症状者中,迂曲成角组所占比例为50.0%(9/18例),亦明显高于正常组的25.0%(5/20例)。结论舒张期MCA狭窄程度与载MB冠状动脉整体走行有关,迂曲成角组舒张期狭窄程度大于正常组,且前者临床症状更重。 王碧昊 刘挨师 王利东关键词:多层螺旋CT 心肌桥 HRCT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耳部病变的临床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CT高分辨率(high resolution CT,HRCT)扫描或重建及后处理技术在耳部疾病检查中的优越性。方法:对34例耳疾病人先进行常规CT检查后,又对其进行HRCT重建或扫描,并对图像行容积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出二、三维图像。结果:34例病人常规CT扫描与高分辨率重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的对比,常规CT中漏诊中耳炎11例,漏诊骨折4例;通过HRCT重建或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后对中耳炎、骨折及先天发育异常可进行详细的分型。常规CT扫描与HRCT重建(扫描)经配对t检验图像质量有差异性。结论:对疑有耳疾的病人,正确而熟练地应用HRCT扫描或重建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邢桂荣 王利东 刘挨师关键词:耳部病变 HRCT 青年上颌窦及毗邻结构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通过上颌窦三维立体重建,进一步研究青年上颌窦的立体形态、位置,为临床种植牙、拔牙及外伤和肿瘤手术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临床研究及人类学青年数据库积累资料。方法:选择正常志愿者34例(68例),男、女各17例,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19.8岁。选取上颌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上下牙列排列整齐及牙齿完整无缺者。实验方法:受试者取仰卧位,以听眦线(OML)为基线,自眶下缘平行扫描至上下颌牙咬合面。利用牙科应Dentalscan行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关参数。结果:眶下孔最大孔径3.89±1.27mm,眶下管下壁厚度为0.30±0.48mm,眶下孔形态分型:横椭圆形占76.5%(52例)、圆形占23.5%(16例),其中有副孔者占1.5%(1例),其余均为单孔;尖牙窝壁厚1.10±0.40mm;上颌窦最大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分别为35.10±5.35mm、37.63±4.01mm和26.00±4.13mm。以上结果除眶下孔最大孔径男女组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1.眶下管从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图像上观测,其整体走行大多位于上颌窦腔内,是导致上颌窦形态复杂、个体差异大的原因之一。2.尖牙窝横断面观大多有较明显凹陷,为上颌窦前壁最薄弱处,其上方紧邻眶下孔,孔内有眶下神经及血管通过。从尖牙窝处开窗入路的诸多手术,应注意保护眶下神经及血管。3.螺旋CT三维重建是研究上颌窦立体形态、空间位置及其毗邻结构的有效方法。 牛一山 李志军 王利东 王兰关键词:上颌窦 螺旋CT三维重建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