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同光

作品数:226 被引量:537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53篇专利
  • 4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6篇动力工程及工...
  • 36篇航空宇航科学...
  • 28篇理学
  • 23篇电气工程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建筑科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电子电信
  • 2篇水利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1篇风力机
  • 83篇气动
  • 47篇风力机叶片
  • 28篇失速
  • 25篇大型风力机
  • 23篇动态失速
  • 23篇翼型
  • 22篇气动性能
  • 22篇尾迹
  • 21篇叶片
  • 19篇气动力
  • 18篇动特性
  • 18篇数值模拟
  • 18篇值模拟
  • 17篇气动特性
  • 17篇空气动力
  • 15篇自由涡
  • 14篇定常
  • 13篇优化设计
  • 12篇风能

机构

  • 226篇南京航空航天...
  • 26篇河海大学
  • 8篇同济大学
  • 4篇内蒙古工业大...
  • 4篇无锡风电设计...
  • 3篇南京理工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空气动力...
  • 2篇教育部
  • 2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北京应用物理...
  • 1篇常州工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华北电力科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江苏天奇物流...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 1篇南通河海大学...

作者

  • 226篇王同光
  • 45篇王珑
  • 43篇柯世堂
  • 32篇许波峰
  • 26篇赵振宙
  • 26篇曹九发
  • 24篇钟伟
  • 17篇郑源
  • 17篇吴永健
  • 13篇张震宇
  • 11篇司海青
  • 11篇赵宁
  • 11篇吴江海
  • 7篇罗源
  • 6篇周克印
  • 6篇李涛
  • 6篇李勇
  • 6篇葛耀君
  • 5篇赵林
  • 5篇朱翀

传媒

  • 31篇太阳能学报
  • 18篇南京航空航天...
  • 17篇空气动力学学...
  • 6篇机械工程学报
  • 6篇中国电机工程...
  • 5篇振动与冲击
  • 5篇计算力学学报
  • 5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应用数学和力...
  • 3篇工程力学
  • 3篇第六届全国风...
  • 3篇第十届全国风...
  • 2篇航空学报
  • 2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可再生能源
  • 2篇中国科学:物...
  • 2篇中国空气动力...
  • 1篇电脑编程技巧...

年份

  • 12篇2023
  • 12篇2022
  • 12篇2021
  • 9篇2020
  • 16篇2019
  • 13篇2018
  • 15篇2017
  • 15篇2016
  • 17篇2015
  • 19篇2014
  • 18篇2013
  • 8篇2012
  • 30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2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转捩的风力机翼型动态失速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12年
以风力机专用翼型的动态失速为对象,采用一种基于流场当地变量的Gamma-Theta转捩模型配合SSTk-ω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转捩对动态失速性能的影响和动态失速下的转捩规律。结果表明,使用考虑转捩效应,能够使动态失速过程中上仰段大迎角状态下失速和下俯段气流再附的模拟得到改善。在动态失速上仰段,上表面转捩由后缘分离泡向前缘分离泡的转变过程较快,导致转捩点迅速前移;而在下俯段,前缘分离泡向后缘分离泡的转变过程中经过了自然转捩和再层流化的过渡,因此转捩点的移动较上仰段平滑。
王强赵宁王同光钟伟王珑
关键词:风力机翼型动态失速转捩模型
大型风力机的几何非线性动态响应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随着风力机大型化、柔性化发展,风力机叶片的变形越来越大,几何非线性效应也越来越明显。采用自由涡尾迹方法提高风力机气动载荷计算精度,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风力机叶片结构梁模型。应用伽辽金方法建立叶片的几何非线性刚度矩阵,同时构建了叶片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采用Newmark直接积分法进行时间步长推进,并采用修正的Newton-Raphson方法进行增量迭代计算,实现了大型风力机叶片气动与非线性结构耦合计算模拟。最后,通过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Phase VI风力机实验数据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以大型风力机NH1500为算例,计算了叶片的线性与非线性动态响应,分析了叶片几何非线性对动态响应和气动性能的影响。这对于提高大型风力机设计水平和各个部件载荷计算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曹九发王同光王枭
关键词:风力机
柔性风力机的H_∞鲁棒控制律设计及仿真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柔性风力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叶片俯仰阻尼小、工作稳定性差和疲劳载荷严重等特点。将H∞鲁棒控制理论引入到具有柔性的风力机控制律设计中,再结合柔性风力机动力学模型,给出选择合适加权函数的方法。基于这种控制律设计方法,设计出3个不同H∞鲁棒控制器,并对其进行抗干扰和鲁棒性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得到综合考虑发电机工作稳定性、变桨结构性能及叶片广义位移、速度都较佳的H∞鲁棒控制器。
曹九发王同光王珑
关键词:H∞鲁棒控制权函数
一种具有降噪结构的风力机叶片
本发明属于风力机降噪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降噪结构的风力机叶片,风力机叶片前缘以降噪结构作为填充材料,所述降噪结构包括相互贯通的小孔蜂窝层、大孔蜂窝层和声波反射层,本发明依据能量转化原理,噪声使得气体在蜂窝空芯内运动...
王珑唐泽灵王同光韩然吴永健
文献传递
干扰气流对Darrieus风轮气动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Darrieus风轮单个叶片的力矩特性曲线随方位角成波浪形变化,90°和270°方位角的力矩系数为极小值且为负值,严重影响立轴风力机整体气动特性。针对此问题,提出通过导叶来引入干扰气流,对两方位角的流场进行改善,进而提高整体气动特性的性能改善方法。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二维数值计算,以270°方位角加导叶的和无导叶的直叶片立轴升力型风轮为对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导叶使270°方位角附近区域的叶片力矩系数明显提升,最大力矩系数由无导叶的-0.03提升到0.07,使270°方位角叶片的吸力面负压系数和压力面正压系数都有较大提高;风轮风能利用系数在运行范围内都有明显提高,在最佳尖速比下提高12%。
赵振宙王同光陈景茹李涛郑源
关键词:立轴风力机导叶
考虑停机位置风力机塔架-叶片耦合体系风致稳定性能分析
2020年
强风停机状态下叶片位置会显著影响风力机塔架的绕流及稳定性能。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主研发的3 MW水平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方法对叶片单个旋转周期间8个停机位置下风力机塔架-叶片体系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规范曲线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方法的有效性。此外,结合有限元方法计算不同停机位置下风力机体系动力特性、静风响应、屈曲稳定性能和极限承载力。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停机状态下叶片位置对风力机体系风致响应和稳定性能的演化规律,归纳总结出此类风力机体系风致失稳破坏的最不利控制工况。研究表明:在风力机叶片的1个旋转周期内,当叶片与塔架完全重合(即工况1)时,体系气动性能最差但静风响应较小;随着叶片顺时针旋转,其风致稳定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工况3处其临界失稳风速达到最大,在工况6处临界失稳风速最小。同时研究发现:风力机塔架与叶片的耦合效应会产生一种能显著提高体系极限承载能力的"逆向效应",并且随着叶片对塔架遮挡面积的减小,该"逆向效应"愈加显著。
柯世堂徐璐徐璐葛耀君
关键词:风力机结构动力响应极限承载力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的损伤检测或修复的微波热激励系统及其热激励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的损伤检测或修复的微波热激励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波电源、电流控制器、磁控管、波导、微波辐射天线、以及靠近微波辐射天线设置的微波能量转换器,电流控制器与微波控制仪通过导线相连接,微波能量转换器...
周克印李勇田裕鹏阎雷孙一丹王同光
风力机叶片的三维非定常气动特性估算被引量:11
2008年
结合动量-叶素理论、非定常空气动力和动态失速模型来计算风力机叶片的二维非定常气动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经过适当修正后考虑三维旋转效应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分析比较二维和三维两种计算结果,给出更为合理的计算叶片非定常气动特性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风力机叶片的三维非定常气动特性计算结果与二维时的计算结果相比有较大改善。
伍艳王同光
关键词:风力机非定常空气动力
风力机叶片旋转平面内弯曲对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变分渐近梁截面分析方法(VABS)精确计算旋转平面内弯曲的复合材料叶片截面特性,耦合空间一维Euler-Bernoulli梁模型,分析了不同弯曲幅度对考虑弯扭耦合特性的风力机叶片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非定常叶素动量理论,考虑动态入流和动态失速模型求解叶片的气动载荷,分析了叶片前掠和后掠在相同控制策略时各风速下对气动功率的影响,以及在极端阵风条件下的气动弹性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叶片弯曲对截面特性和前几阶的固有频率的影响较小,但在扭转方向具有较大影响。同时在相同控制策略下,叶片后掠会使风力机的功率降低,但能有效降低极端阵风下的载荷波动。
李义金王同光钱耀如
关键词:风力机面内弯曲气弹响应
基于转捩模型Phase VI风力机气动特性数值计算被引量:10
2017年
采用γ-Reθt转捩和SST湍流模型,从来流风速7、10、13、15、20和25m/s六个工况,分别模拟计算Phase VI风轮的转矩、叶片表面压力系数以及表面流线,并与S?rensen计算结果、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转矩对比结果表明,转捩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为7.8%;SST湍流模型最大误差为24.3%;S?rensen计算最大误差为33.4%,误差主要发生在叶片失速风速区域。在大部分叶片截面,转捩模型的表面压力系数结果与试验值更加吻合。从叶片表面流线看出,转捩模型可以反映出叶片表面转捩现象,而湍流模型无法体现。
赵振宙曾冠毓王同光李涛汪瑞欣钱思悦郑源
关键词:转捩模型PHASE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