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博
-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钾长石为助烧剂对β-SiC超精油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以β-SiC为主料,钾长石、硼玻璃、刚玉混合粉为烧结助剂,精萘作为造孔剂,采用低温无压烧结制备β-SiC超精油石。通过SEM、煮沸法、万能试验机及洛氏硬度测定等测试手段对油石试样的微观形貌、气孔率、密度、抗弯强度及硬度进行了表征,探索了钾长石质量分数的变化对β-SiC超精油石气孔率、密度、抗弯强度和硬度的影响,并且从微观结构方面探究了其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当钾长石含量为11%(wt,质量分数)时,超精油石气孔率为40.39%,密度为1.48g/cm^3、抗弯强度为27.17MPa,洛氏硬度为41.94HRB,达到最佳水平。
- 李凡王晓刚樊子民邓丽荣陆树河王嘉博
- 关键词:钾长石助烧剂孔隙率微观结构
- 带稳压二极管测试功能的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稳压二极管测试功能的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包括壳体、单刀双掷开关K4和指针表头,壳体内设有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和稳压二极管测试电路,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整流滤波电路、电压可调稳压输出电路和...
- 郑琪柴钰尚长春安静宇白云狄常馨王嘉博尚冬梅陈妍冰田俊峰
- 文献传递
- 聚乙烯亚胺对β-碳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作为表面活性剂对工业用β-SiC超细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采用离心式喷雾干燥技术对碳化硅浆料进行干燥。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粉体综合测试仪测试了改性前后粉体的形貌、表面性质、粒度及流动性。结果表明:PEI在粉体表面形成了包覆层,使粉体团聚现象减少;喷雾干燥大大地提高了粉体的流动性,综合流动性指数由原粉的44增加到88;改性并没有改变粉体内部的物相与结构;PEI仅仅是吸附包覆,通过空间位阻效应使得粉体稳定分散。
- 王晓刚张瑞邓丽荣郝丽丽陆树河王嘉博华小虎
- 关键词:SIC粉体聚乙烯亚胺表面改性喷雾干燥
- 一种新型弹性磨料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弹性磨料,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改性碳化硅40~80份,高分子基体20~60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6‑1.8份,所述改性碳化硅:硅烷偶联剂作为改性剂对碳化硅进行改性,所述硅烷偶联剂:碳化硅为1:1...
- 邓丽荣陆树河华小虎王嘉博
- 一种矿井电缆短路故障选线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井电缆短路故障选线装置,包括电流信号生成电路模块和多个电流互感器,以及多个信号调理电路模块和数据处理显示电路模块;电流信号生成电路模块由正弦信号发生器和电压互感器构成,电流互感器套装在出线电缆接地线...
- 狄常馨付周兴尚长春柴钰安静宇郭小平白云郑琪景宁波王嘉博张奇尚冬梅
- 文献传递
- 晶型及化学成分对SiC粉体氧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研究粒度标号为W2.5和W10、晶型为3C和6H的3C-W2.5、3CW10、6H-W2.5、6H-W10这4种SiC粉体的氧化性能,通过同步热分析仪讨论4种粉体在30~1 400℃时的非等温氧化特性,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氧化前、后粉体的物相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起始氧化温度从高到低的SiC粉体依次为3C-W10、6H-W2.5、6H-W10、3CW2.5,与其化学成分中SiO2相对含量由大到小的关系相一致;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高温氧化后同一晶型的粉体粒度标号为W2.5的质量变化大于W10的,粒度相同时,3C-SiC的质量变化小于6H-SiC的;加热至1 400℃后,SiC晶体表面有玻璃状SiO2生成。
- 王楠王晓刚邓丽荣杨家庆王嘉博
- 关键词:SIC粉体化学成分
- β-SiC粉体中常见金属杂质的亚临界水热去除工艺被引量:1
- 2021年
- 高纯β-SiC粉体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晶圆、半导体窑具、半导体芯片设备用陶瓷器件等产品。高温高压可以促进水热反应,采用亚临界水热法可去除工业合成β-SiC粉体中的金属杂质。研究不同酸体系下β-SiC粉体中常见金属杂质的去除效果。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检测微量元素的含量,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β-SiC粉体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于Cr和Zr去除效果较好的是HCl体系,对于Ca、Fe、Mg和Ti去除效果较好的是HCl+HF+HNO_(3)体系,对于Al和K去除效果较好的是H_(2)SO_(4)+(NH_(4))2SO_(4)体系。采用HCl体系处理的最佳反应温度为200℃,采用HCl+HF+HNO 3体系处理的最佳反应温度是220℃,采用H_(2)SO_(4)+(NH_(4))2SO_(4)体系处理的最佳反应温度是200℃。其中,H_(2)SO_(4)+(NH_(4))2SO_(4)体系可将β-SiC粉体中常见金属杂质含量降低至最少(杂质总含量为920.31 mg/L),因此该体系为β-SiC粉体除杂的最优方案。
- 王波段晓波邓丽荣邓丽荣陆树河王嘉博
- 关键词:水热法金属杂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 高悬浮性β-SiC研磨液制备工艺研究
- 2012年
- 碳化硅具有优异的磨削性能,但其研磨液悬浮性一直未得到改善。选用β-SiC微粉,通过沉降实验和显微观察,研究了增稠剂黏土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分散剂四甲基氢氧化钠和聚乙二醇,以及pH值对研磨液悬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增稠剂可明显提高研磨液的悬浮性,增稠剂和分散剂添加的顺序不同则对悬浮液性能影响不同。在黏土质量分数为3%,羧甲基纤维素钠质量分数为0.3%,pH=8时研磨液零沉降,悬浮性最好。
- 刘晓风邓丽荣陆树河王嘉博华小虎王晓刚
- 关键词:研磨液Β-SIC分散性
- β-SiC微粉的气流分级工艺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生产型流化床对喷式气流粉碎分级机对β-SiC微粉进行气流粉碎分级实验研究,通过探讨不同的工艺参数对分级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进料速率、每一个粒级的产物所对应的最佳分级轮转速和进料粒度,并优化工艺流程。结果表明,最佳进料速率为42 kg/h;针对不同粒度的产物确定了最佳的分级轮转速;采用优化工艺能够高效地、稳定地获得不同粒径的分级产品,可实现粒度大于W2.5产品的β-SiC微粉的精细分级,分级产物粒度分布窄,颗粒形貌均匀。
- 邓丽荣王晓刚张倬陆树河华小虎王嘉博
- 关键词:SIC微粉气流分级
- 碳化硅陶瓷热压烧结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实验采用α-SiC、β-SiC粉体为原料,B4C为烧结助剂,热压烧结制备SiC陶瓷。以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烧结压力为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三者对SiC陶瓷烧结特性与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1900℃、保温时间60 min及烧结压力50 MPa的烧结条件下可以获得致密度为99.2%的SiC陶瓷,当添加10%的β-SiC后,陶瓷生成大量长柱状颗粒,同时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亦有所提高,但因固相烧结不存在弱界面结合,故对SiC陶瓷整体性能的增强有限。
- 王晓刚崔佳刘银波吴行健王嘉博
- 关键词:热压烧结Β-SIC抗弯强度断裂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