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坤

作品数:36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0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8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6篇体育
  • 8篇运动员
  • 4篇体育课
  • 4篇教学
  • 3篇大学生
  • 3篇游泳
  • 3篇游泳运动
  • 3篇游泳运动员
  • 3篇少年运动员
  • 3篇体育道德
  • 3篇体育锻炼
  • 3篇体育学
  • 3篇体育学习
  • 3篇青少年运动
  • 3篇青少年运动员
  • 3篇教育
  • 3篇高校
  • 2篇道德
  • 2篇锻炼
  • 2篇锻炼习惯

机构

  • 25篇华东师范大学
  • 19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扬州职业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南京信息职业...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扬州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扬州市职业大...

作者

  • 36篇王坤
  • 8篇季浏
  • 7篇孙开宏
  • 3篇薛耀锋
  • 2篇沈丽群
  • 1篇吴薇
  • 1篇孔煜
  • 1篇陈作松
  • 1篇孙麒麟
  • 1篇李欣
  • 1篇黄涛
  • 1篇尹剑春
  • 1篇杨光
  • 1篇程蜀琳

传媒

  • 3篇天津体育学院...
  • 3篇体育学刊
  • 2篇体育科学
  • 2篇上海体育学院...
  • 2篇武汉体育学院...
  • 2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山东体育学院...
  • 1篇辽宁体育科技
  • 1篇基础教育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信息技术...
  • 1篇当代职业教育
  • 1篇当代体育科技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育学习中内隐观念与自我妨碍之间关系:成就目标的中介作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揭示体育学习中内隐观念对自我妨碍的影响,考察成就目标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 236名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运动能力信念、成就目标与自我妨碍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的内隐观念对自我妨碍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其中,能力增长观具有负向预测效应,能力实体观则具有正向预测效应;(2)掌握目标可以对自我妨碍产生负向预测效应,成绩回避目标则产生正向影响效应,但成绩趋近目标对学生自我妨碍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3)在学生的内隐观念与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中,成就目标存在着显著部分中介效应。能力增长观可通过掌握目标间接减少学生的自我妨碍,能力实体观可通过成绩回避目标间接增加学生的自我妨碍。结论:体育学习中应改变学生动机气氛知觉,避免评价学生的能力,有助于直接或间接减少学生的自我妨碍。
王坤孙开宏
关键词:体育学习自我妨碍
备战第32届夏季奥运会视域下基于Fanger模型的运动中热环境对人体热感觉及能量消耗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基于传热学领域的Fanger模型计算与模拟第32届夏季奥运会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极端热环境条件下人体热感觉和能量消耗的变化。有关运动中热环境与人体热感觉的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对于人体热感觉的影响最大,环境温度每增加1℃可引起热感觉0.20~0.25个等级的升高;其次为环境风速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环境风速从0增加至0.2 m/s可引起热感觉约0.10个等级的降低,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加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越小;环境相对湿度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最小,环境相对湿度每增加10%可引起热感觉约0.10个等级的升高。有关运动中热环境与人体能量消耗的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对人体代谢当量的影响最大,环境温度每上升1℃可引起代谢当量约0.20 METs的增加;环境风速对人体代谢当量的影响次之,当环境风速从0增加至0.2 m/s,人体代谢当量增加了约1.70 METs;环境相对湿度对人体代谢当量的影响最小,环境相对湿度每上升10%可引起人体代谢当量约0.09 METs的增加。
季泰袁伟琪王坤
关键词:热环境人体热感觉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内容体系构建与项群化应用——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2024年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深入辨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涵要义,全面梳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提取的宏观参照依据,结合专家共识将价值引领、品德修养、专业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体育品格确立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5大范畴,同时借鉴“项群理论”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挖掘,并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做出应用解析,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参考。
王坤陈国壮
关键词:学校体育公共体育课程
中小学工程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教学与评价方式
2022年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工程思维的内涵,对国内外培养工程思维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了国外研究中经典的工程思维培养教学案例,整理了国内外工程思维的评价方法,希望能为中小学工程思维培养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宋玉洁薛耀锋王坤朱芳清
关键词:工程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案例
大强度耐力运动对大学生运动员NT-proBNP、血清铁、血红蛋白、白介素-6和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大强度耐力训练对大学生运动员心脏标志物、血清铁、血红蛋白、白介素-6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名男性学生运动员,在100min内完成20 000m长跑和哈佛台阶试验,心率控制在180~200次/min。在运动前(T1)、运动后即刻(T2)和运动后3h(T3)测定运动员的心率、血压、血浆NT-proBNP、血清铁、血红蛋白以及白介素-6的表达。结果: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NT-proBNP含量较运动前显著增加(P<0.05),血清铁和白介素-6含量较运动前显著降低(P<0.05),血红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运动后3h,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浆NT-proBNP、血清铁、血红蛋白以及白介素-6的表达均与运动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强度耐力训练后心脏损伤标志物NT-proBNP含量显著性增高,应该是对运动刺激的一种生理适应,不具有病理性改变意义。白介素-6浓度发生显著性上升,并不能表明发生运动性炎性反应,并未对心功能造成伤害。血清铁含量的下降,表明运动并未过量,没有对机体造成损伤。
王坤
关键词:白介素-6血清铁大强度耐力训练
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监管责任研究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含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的法律责任作出相关规定,但关于第三方平台的责任内涵尚界定不清。平台监管责任的模糊规定造成了现实中平台责任的过分扩大,同时也造成了平台推诿责任,形成监管...
王坤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第三方平台
如何设计不同热环境下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基于运动中人体热舒适性的视角被引量:1
2022年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对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强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课堂实际环境,从运动中人体热舒适性的视角探究不同热环境下如何科学设计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基于运动人体热舒适性模型,利用5种模拟条件分别计算当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环境风速、服装覆盖率以及人体热舒适性5个因素发生改变时体育课运动强度的推荐值。结果显示:不同热环境下中小学体育课的推荐运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影响最大的热环境因素是环境温度,其次是环境风速,环境相对湿度影响最小。从运动人体热舒适性的视角看,不同热环境下的推荐运动强度均满足义教新课标的要求,表明基于该视角能够较好地对不同热环境下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强度进行科学设计。基于不同热环境的中小学体育课运动强度设计通过影响学生的热应激程度、热环境相关的健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热负荷心理忍耐力,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维度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形成。
季泰王坤杨光
关键词:热环境人体热舒适性中小学体育课
对体育科学研究中多元混合方法的探索被引量:8
2010年
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当今两大科学研究方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各有其方法论原则和特点。研究认为,对于体育这一复杂现象,任何一种单一的研究方法都无法从本质上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释和把握,多元的混合方法研究对改善体育研究这种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化的综合研究,实现体育研究方法论的根本性转换方面,有着切实的可行性,从而最大化地实现研究的目的,使体育研究呈现出更加绚丽的图景。
王坤季浏
关键词:体育科学
面向中文医疗问题检索的语义匹配技术研究
随着医疗问答社区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这些医疗服务平台进行在线查询和问诊。目前医疗问答社区主要通过搜索引擎提供问题检索服务,基于精确匹配的检索方法不能充分地理解用户查询的语义,同时难以应对多样的医学实体表述。有监督...
王坤
关键词:语义匹配
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取向的预测:个体与情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个体(目标定向、能力知觉)和情境(动机气氛、同伴关系)变量对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取向的预测效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9名青少年运动员的目标定向、能力知觉、动机气氛、同伴关系和体育道德取向进行测量。结果:(1)任务定向与高水平体育道德相关,自我定向与低水平体育道德相关,能力知觉与高水平体育道德相关,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目标定向存在3种类型(即高任务/低自我、中任务/中自我和高任务/高自我),不同类别复合目标定向型的体育道德取向存在显著的差异,高任务复合适宜自我目标定向与高水平的体育道德相关;(2)掌握气氛与高水平体育道德相关,成绩气氛与低水平体育道德相关,同伴接纳与低水平体育道德相关;(3)掌握气氛、成绩气氛和能力知觉对自我定向与体育道德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高掌握气氛、低成绩气氛和高能力知觉可以更加有效减轻自我定向对体育道德取向的消极影响。结论:个体和情境变量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道德取向有显著独立和交互预测效应。
孙开宏季浏王坤
关键词:运动员体育道德能力知觉动机气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