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峰
- 作品数:38 被引量:274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肛管后深间隙脓肿的三维超声图像特点
- 2014年
- 肛管后深间隙位于尾骨尖的前侧,在肛提肌和肛尾韧带之间,见图1。在临床上,此间隙的脓肿常与直肠后间隙脓肿或括约肌问脓肿(后侧)难以鉴别,在三维超声图像上,它们有着不同的图像特点,以此进行鉴别诊断,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评估,作出正确的临床决策。
- 王小峰金黑鹰
- 关键词:直肠后间隙脓肿超声图像特点临床医生
- 直肠黏膜脱垂与直肠全层内脱垂的肛管直肠动力学差异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内脱垂与直肠全层内脱垂的肛管直肠动力学差异.方法:对以出口梗阻性便秘为主症,排粪造影诊断为直肠内脱垂的97例患者,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及直肠顺应性检查.根据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将直肠内脱垂分为直肠黏膜内脱垂68例(Ⅰ组)和直肠全层内脱垂29例(Ⅱ组).设正常对照组22例.回顾性研究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及直肠顺应性.结果:直肠全层内脱垂组与直肠黏膜内脱垂组相比,直肠顺应性明显增加(阈感觉:12.2mL/mmHg±7.2mL/mmHg vs6.4mL/mmHg±3.8mL/mmHg,P<0.05;排便感:16.6mL/mmHg±15.9mL/mmHg vs4.7mL/mmHg±2.1mL/mmHg,P<0.05;最大耐受:14.9mL/mmHg±6.9mL/mmHg vs6.3mL/mmHg±1.9mL/mmHg,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降低(82.3mmHg±28.1mmHg vs136.8mmHg±30.7mmHg,P<0.01).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阴性率明显增加(58.6%vs0.0%,P<0.01).内括约肌松弛百分率明显降低(52.5%±25.1%vs66.0%±17.7%,P<0.01).结论:直肠黏膜内脱垂与直肠全层内脱垂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存在差异.
- 余苏萍丁义江叶辉潘世友丁曙晴王小峰
- 关键词: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直肠顺应性直肠内脱垂肛管直肠动力学
- 高脂饮食对结直肠肿瘤易感性的影响及对聚伞花素对其干预机制研究
-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1,2-二甲基肼(DMH)诱导Wistar大鼠结直肠肿瘤的影响及机制分析;用对聚伞花素对其进行干预,并进行机制研究。[方法]取80只wistar大鼠,分为8组:正常饮食组、正常饮食+DMH组、正常饮...
- 王小峰
- 关键词:高脂饮食结直肠肿瘤肿瘤易感性
- 文献传递
- 针灸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30例被引量:24
- 2009年
- 目的评估针灸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疗效及作用特点。方法通过建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路径,以患者报告结果(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为疗效评估的主要方法,30例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共采用两组穴位:第一组天枢、大横、腹结、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第二组大肠俞、肾俞、八髎、四神聪,对腹部和背部穴位深刺,灸四神聪,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20次为1个疗程。采用患者评价便秘生活质量问卷(PAC-QOL问卷)评估法,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2、3周便质评分、便意感次数、排便次数、腹胀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2、3周比较,开塞露或泻药使用例数减少,Bristol便质评分达正常例数比例上升;便意感次数增多;排便次数增多;腹胀减轻(P<0·01)。治疗前后PAC-QOL比较,治疗后患者身体不适、心理不适、便秘相关的焦虑和关心、满意度4方面分值及总分差值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治疗结束时临床痊愈13例,好转9例,无效8例;治疗后1月随访临床痊愈10例,好转7例,无效13例。治疗后3月随访临床痊愈7例,好转8例,无效15例。结论在建立临床路径的基础上,采用PROs疗效评估法,凸显了针灸改善便秘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
- 丁曙晴丁义江王小峰谭妍妍金洵霍维宇季新涛丁康
- 关键词: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疗效评估生活质量
- 动态经会阴超声对女性排便梗阻综合征诊断价值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以传统X线排粪造影为金标准,评估动态经会阴超声对女性排便梗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收治97例女性排便梗阻综合征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X线排粪造影和动态经会阴超声检查,分别对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套叠、肠疝、会阴下降、不协调性排便进行评估,并对两种影像学的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动态经会阴超声诊断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套叠、肠疝、会阴下降、不协调性排便的灵敏度分别为88%、86%、83%、67%、95%,特异度分别为90%、96%、99%、96%、86%。两种影像学在评估直肠前突分度上显示一致性中等,Kappa系数为0.538;直肠黏膜内套叠、会阴下降和不协调性排便一致性较好,Kappa系数分别为0.727、0.655、0.791;肠疝一致性极好,Kappa系数为0.822。经会阴超声测得静息状态肛直角大于X线排粪造影(121.79±9.54vs.112.69±11.73,P<0.05)。结论动态经会阴超声在诊断女性排便梗阻综合征上显示了较高特异性,是一项有效评估女性排便梗阻综合征的影像学技术。
- 薛雅红樊志敏高玲沈广澍岳婧婧姜韵琳王小峰
- 关键词: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套叠
- 腹腔镜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制作及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中心收治的36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膜内造口组和腹膜外造口组,每组18例。术后随访4~16(中位7)月,比较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膜外造口组1例患者因乙状结肠近端拖出后肠壁血供障碍而改行腹膜内造口,故后续的分析中予以剔除。腹膜外造口组手术时间[(25.3±8.5)min]稍长于腹膜内造口组[(14.7±6.4)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术后早期(4周以内)出现造口缺血,均行造口重建手术;腹膜外造口组术后造口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膜内造口组[35.3%(6/17)比0,P〈O.05];两组术后早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8%(10/17)比27.8%(5/18),P〉O.05]。腹膜外造口组后期(超过4周)未出现并发症;腹膜内造口组出现1例造口脱垂、1例造口狭窄和2例造口旁疝,并发症发生率为22.2%(4/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操作并不比腹膜内造口复杂。且其后期造口并发症明显少于腹膜内造口。
- 金黑鹰杜永红王小峰姚航吴崑岚章蓓张金浩
-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腹腔镜肠造口术
- 慢性便秘的临床诊治思维和外科治疗进展
- 慢性便秘是对排便不满意、以症状为基础的疾病,包括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过程艰难、或者两者兼有。临床常常表现为临厕努挣、粗大或干硬大便、排便不尽感、肛门堵塞感、手助排便等。本文介绍了慢性便秘的诊断、保守治疗、外科治疗以及综合治...
- 丁义江邬斌丁曙晴王小峰谭妍妍
- 关键词:慢性便秘外科治疗保守治疗
- 文献传递
- Notch信号转导途径配体基因JAG1和DLL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Notch信号传导途径配体基因JAG1和DLL1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行手术治疗的14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建立患者肿瘤标本组织芯片并对JAG1和DLL1基因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146例患者JAG1表达与其肿瘤分化程度有关.DLL1表达在不同肿瘤部位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基因表达与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4例(91.8%)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42.3±13.3)个月。无瘤生存86例(64.1%),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74%和67%。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预后与TNM分期、病理学类型、微卫星状态、JAG1基因表达有关(P〈0.05)。JAG1基因高表达患者预后优于阴性表达和弱阳性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Notch信号转导途径配体基因JAG1和DLL1表达分别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有关.JAG1基因与预后有关。
- 金黑鹰徐俊华王小峰丁义江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预后
- 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初步探讨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初步探讨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2-10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中心采用TAMIS治疗的7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全组7例患者中1例肿瘤距肛缘11cm者切开肠壁时发现进入腹腔,立即中转经腹前切除手术,其余6例均顺利完成TAMIS。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6~9(平均数7)d。完成TAMIS的6例患者均获得4-12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TAMIS安全可行。但当肿瘤位置相对较高时应警惕穿入腹腔的可能。
- 陈豪金黑鹰王水明王小峰
- 关键词:直肠肿瘤临床疗效
- 经腹会阴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骶前囊肿1例及文献回顾
- 2024年
- 骶前囊肿临床发病率不高,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合适的手术入路是完全切除骶前囊肿的关键,但现还缺乏成熟统一的手术入路。目前,经骶尾入路是多数肛肠外科医师治疗骶前囊肿的首选入路方式,而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入路治疗骶前囊肿的临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骶前囊肿患者的诊治经过,与同道交流相关临床诊疗经验。
- 汤艳王小峰马好薛雅红樊志敏
- 关键词:骶前囊肿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