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
-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真核表达载体p4CCL20-ZsGreen1-DR的构建与鉴定(英文)
- 2011年
- 背景:抗炎药物高通量筛选体系的建立,可为相关药物的研究提供一个理想的技术平台。目的:构建以核因子κB顺式作用元件4×CCL20基序为增强子,以SV40为启动子,以ZsGreen1-DR为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4CCL20-ZsGreen1-DR。方法:以PGL2-control质粒为模板,PCR扩增目的片段SV40,两侧引入KpnⅠ/BamHⅠ酶切位点,克隆至pZsGreen1-DR质粒的Kpn Ⅰ/BamH Ⅰ酶切位点中,构建成pSV40-ZsGreen1-DR载体。将4×CCL20基序双链DNA克隆到pSV40-ZsGreen1-DR载体的BglⅡ和EcoRⅠ酶切位点之间,构建p4CCL20-ZsGreen1-DR重组质粒。结果与结论:经过DNA测序分析证实p4CCL20-ZsGreen1-DR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该重组质粒可作为抗炎药物高通量筛选体系的基础。
- 王勇王志中钟兵王恒邹庆华陈渝
- 关键词:测序分析
- 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放大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甲氨蝶呤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将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放大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BA-c ELISA)引入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检测,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敏感、特异的甲氨蝶呤检测方法。方法将NH2活性生物素与MTX单抗Ig G化学连接,采用亲和素-HRP酶标记系统,建立放大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连续制备5批试剂盒,对试剂盒进行批内批间精密度、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检测口服MTX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MTX浓度,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结果建立的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放大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甲氨蝶呤的方法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MTX的灵敏度达到0.087 ng/m L,检测下限为0.137 ng/m L,检测线性范围为0.1~10 ng/m L;批内RSD为3.3%~8.7%,平均批内差异为6.5%,批间RSD为7.6%~9.9%,重复性教好,检测回收率为94.2%~112.8%。结论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放大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TX,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 牟方祥王恒吴红邹德生邹庆华万萍方勇飞
- 关键词:甲氨蝶呤生物素
- 莪术醇通过JAK3/STAT信号途径抑制Jurkat细胞增殖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观察莪术醇对抑制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从JAK3/STAT信号途径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6.25、12.5、25、50μg/mL)莪术醇干预处理人Jurkat细胞株,分别用新型四唑单钠盐法、流式细胞技术观察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及细胞周期分布。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莪术醇诱导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设正常对照组、IL-2刺激组、JAK3抑制剂组及莪术醇干预组,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JAK3、STAT3及STAT5a磷酸化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莪术醇体外处理24 h后,Jurkat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呈浓度依赖性下降(P<0.05)。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显示,随着莪术醇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的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比例呈浓度依赖性增多,G2/M细胞比例则呈减少趋势。50μg/mL的莪术醇处理24 h后,细胞表现出核固缩、碎裂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50μg/mL的莪术醇可抑制JAK3与STAT5a磷酸化蛋白的表达(P<0.05,P<0.01),但对STAT3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莪术醇作用于Jurkat细胞S~G2/M期,阻滞S期细胞向G2/M期移行,并下调JAK3/STAT5信号分子以抑制该细胞增殖。
- 王恒王勇江晓霁王志中刘晓飞方勇飞
- 关键词:莪术醇JURKATT细胞细胞增殖
- 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保存时间及温度对TNF-α检测结果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的保存时间、温度对RA患者外周血与关节积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例RA患者的外周血与关节积液按照不同保存时间与温度条件分为A组(血清,室温0 h)、B组(全血,室温36 h)、C组(全血,室温72 h)、D组(全血,4℃72 h)、E组(血清,室温72 h)、F组(关节液,室温0 h)、G组(关节液,室温72 h),用ELISA法检测各组TNF-α浓度,分析处理前后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 B、D、E组TNF-α浓度显著高于A组(P均<0.05);F组TNF-α浓度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非参数两关联样本检验显示C组TNF-α浓度显著高于A、B、D组;G组TNF-α浓度显著高于F组(P<0.05)。结论外周血及关节积液TNF-α水平变化趋势一致,TNF-α检测受时间和温度影响,且温度影响更显著。
- 王志中李军梅王勇王恒牟方祥吴红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Α温度
- 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阴道支原体感染特点及药敏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临床观察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阴道内支原体感染特点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46例女性RA患者(RA组)、113例女性非RA其他疾病患者(非RA组)及126例女性健康体检者(健康组)。收集研究人群的宫颈分泌物标本,对其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并分类(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等)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RA组、非RA组及健康组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16);3组患者中解脲脲原体型、人型支原体型和混合型(解脲脲原体型+人型支原体型)感染的构成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两两比较显示,RA组与健康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非RA组与健康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3组支原体感染者进行12种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支原体对四环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的药物敏感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性RA患者、非RA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支原体阳性率具有相似特点,而女性RA患者、非RA患者均与健康体检者在支原体感染类型构成上存在不同,且3组支原体感染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药物敏感性也存在明显不同。
- 邹德生王勇牟方祥王恒方勇飞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支原体药物敏感性
- 羌活二黄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机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羌活二黄汤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效果,并从Treg/Th17细胞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常规建立佐剂型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中药(羌活二黄汤)高剂量组(18 g/kg)、中剂量组(9 g/kg)及低剂量组(4.5 g/kg)。于关节肿胀第1天开始定时灌胃给药,在4周内连续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的变化,4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踝关节作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CCK-8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Treg/Th17的百分比。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中药高剂量组能够降低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24 d(1.33±1.56),28 d(0.17±0.28),P<0.01;24 d(3.00±1.33),28 d(0.67±0.67),P<0.01],明显抑制脾淋巴细胞的增殖[24 h(0.25±0.03),48 h(0.25±0.03),72 h(0.27±0.01),P<0.01;24 h(0.26±0.03),48 h(0.25±0.03),72 h(0.27±0.01),P<0.01],减轻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炎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脾淋巴细胞Treg百分比降低[(5.75±0.46)%,P<0.01],而Th17百分比明显增高[(1.84±0.45)%,P<0.01],呈失衡状态。经高剂量中药干预后,大鼠脾淋巴细胞Treg百分比明显上升[(11.19±2.01)%,P<0.01],Th17百分比下降[(0.98±0.35)%,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中、低剂量组无明显治疗效应(P>0.05)。结论18 g/kg羌活二黄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纠正CD4+T淋巴细胞亚群Treg/Th17的失衡有关。
- 乾灿王勇匡梅吴红王恒
- 关键词:佐剂型关节炎脾淋巴细胞TREG
- 高原脐贴软膏对家兔皮肤急性毒性和刺激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高原脐贴软膏对家兔皮肤是否有急性毒性及刺激性。方法将16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完整皮肤实验组、完整皮肤对照组、破损皮肤实验组和破损皮肤对照组。在脱毛及破损皮肤造模24 h后,分别予试验组和对照组家兔高原脐贴软膏和空白基质软膏。给药24 h后,连续观察14 d并称量家兔体质量。家兔12只,随机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家兔背部两侧分别给予高原脐贴软膏和空白基质软膏,连续观察72 h有无局部皮肤刺激反应。结果试验家兔无急性中毒表现,试验组与对照组家兔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家兔接触高原脐贴软膏后皮肤刺激分值为0,无皮肤刺激性。结论高原脐贴软膏经皮给药对家兔无急性毒性,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外用制剂。
- 江晓霁方勇飞冯晓枫潘柏良流沙陈筱珺王恒刘晓飞
- 关键词:皮肤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
- 肠道菌群调节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的发病
- 刘晓飞邹庆华钟兵王恒牟方祥方勇飞
- 微生物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炎为病理基础,遗传和环境因素均发挥重要作用.与RA相关的基因被不断发现和验证[1],但并不能完全解释疾病发病,例如有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RA的发病一致率仅为15%~30%,部分流行病学家认为个体需具备RA遗传背景并且暴露于某些特定环境下,最终才能导致RA发病[2].
- 刘晓飞王恒邹德生方勇飞
- 关键词:微生物类风湿关节炎
- 急性轻型高原病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急性轻型高原病,又称急性高原反应(AMS),是指机体由平原进入到高原地区(海拔3000m以上)或久居高原进入到更高海拔地区,在数小时内发病,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促、乏力、纳差、睡眠障碍,重者出现恶心、呕吐、发绀、少尿或血尿等症状的综合征。一般无特殊重要体征,常见有呼吸深快,心率加快,面色苍白。肢端发凉,少数患者血压轻度异常、颜面或四肢水肿。近年来,如何防治AMS,成为研究的热点。对于急性轻型高原病的防治,可采用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现综述如下。
- 江晓霁王志中王勇王恒刘晓飞方勇飞
- 关键词:急性高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