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玲
-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速效胰岛素诺和锐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评价速效胰岛素诺和锐(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GD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6例患者分为速效胰岛素诺和锐组(34例)及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32例)。分别比较两组糖代谢指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均用量、低血糖事件发生人次及遗忘注射胰岛素人次的差异。结果 (1)两组患者经治疗8周,三餐前、三餐后2h和睡前末梢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诺和锐组三餐后2h末梢血糖较诺和灵30R组明显下降(P<0.05),诺和灵30R组早餐前末梢血糖较诺和锐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中晚餐前、睡前末梢血糖及HbA1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诺和锐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日均用量与诺和灵30R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3)诺和锐组餐后2hC肽上升幅度明显高于诺和灵30R组(P<0.05)。(4)诺和锐组低血糖事件发生人次及遗忘注射胰岛素人次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在控制GDM糖代谢及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采用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诺和锐的效果优于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而且安全性及依从性更佳。
- 陈频叶洪江王惠玲张玲徐向进
-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速效胰岛素诺和锐
- 复方丹参滴丸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DDP)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糖脂代谢及IGT转归的影响。方法应用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出IGT患者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
- 陈频徐向进王惠玲
- 文献传递
- 复方丹参滴丸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 陈频徐向进王惠玲
- 糖尿病前期治疗的现状及循证医学被引量:8
- 2012年
- 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是指血糖水平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的代谢异常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两者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糖尿病前期患者较血糖正常者不仅若干年后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升高,而且有更大的几率罹患心血管疾病。
- 王惠玲徐向进陈频
-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循证医学临床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受损糖调节受损糖耐量减低
- 复方丹参滴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 徐向进陈频王惠玲
- 复方丹参滴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DDP)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出T2DM患者66例,其中男3l例,女35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33例和二甲双胍治疗组33例...
- 徐向进陈频王惠玲
- 文献传递
- 复方丹参滴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DDP)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出T2DM患者66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分别予以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每日3次,每次0.5g治疗,两组均同时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观察期为6个月,于基线及6个月时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HbA1c、2h空腹胰岛素(2h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Matsuda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FPG明显高于同期二甲双胍治疗组(P<0.05)。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lb/Cr)降低(P<0.05或P<0.01),TC、TG、UAlb/Cr均明显低于同期二甲双胍治疗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 陈频王惠玲张玲李夏秦徐向进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复方丹参滴丸二甲双胍胰岛素抵抗
- 复方丹参滴丸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DDP)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糖脂代谢及IGT转归的影响。方法应用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出IGT患者7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34例)和空白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予以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两组均予以生活方式干预。观察期为6个月,于基线及6个月时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给予CDDP干预6个月时糖代谢指标OGTT 2hPG、空腹胰岛素(FIns)、2h胰岛素(2hIns)、HOMA-IR较干预前分别下降0.66mmol/L、3.89mU/L、38.9mU/L、1.10,Matsuda指数升高17.31(P<0.05或P<0.01),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较OGTT FPG、OGTT 2hPG、HbA1c、IRT 2hIns、HOMA-IR明显降低,Matsuda指数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组脂代谢指标TC、TG、LDL-C分别下降0.78mmol/L、0.34mmol/L、0.44mmol/L(P<0.05或P<0.01),TC、LDL-C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治疗组患者的糖尿病转化率为11.77%,低于对照组的18.75%;正常糖耐量(NGT)转化率为29.41%,高于对照组的18.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改善IGT患者糖脂代谢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但其预防IGT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作用仍有待今后扩大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 陈频王惠玲张玲李夏秦徐向进
-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糖耐量减低胰岛素抵抗
- 利拉鲁肽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方向分化诱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尼克酰胺和利拉鲁肽3阶段诱导方案对hBM-MSCs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双硫腙染色法鉴定诱导后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DX-1)、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葡萄糖激酶(GK)、胰岛素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添加10nmol/L利拉鲁肽作用7d后诱导效率明显增加。诱导过程中细胞形态由长梭形逐渐变为圆形,并聚集生长,至诱导末出现大量圆形葡萄状聚集生长的胰岛样细胞团;双硫腙染色阳性细胞量、细胞PDX-1、GLUT2、GK、胰岛素的蛋白表达、细胞的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均逐渐增加(均P〈0.05)。结论在体外,高糖、尼克酰胺联合利拉鲁肽可使hBM-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IPCs。
- 陈频张芳芳王惠玲徐向进
-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拉鲁肽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