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斌

作品数:23 被引量:74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物种
  • 5篇两栖
  • 4篇种群
  • 4篇两栖动物
  • 4篇脊椎动物
  • 3篇新物种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太行隆肛蛙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蝌蚪
  • 2篇系统发育
  • 2篇隆肛蛙
  • 2篇分子系统
  • 2篇保护区
  • 1篇动物生态
  • 1篇动物生态学
  • 1篇新记录种
  • 1篇新属
  • 1篇亚种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成...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贵阳学院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茅台学院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成都师范学院

作者

  • 23篇王斌
  • 18篇江建平
  • 7篇谢锋
  • 5篇刘炯宇
  • 4篇蔡波
  • 3篇李成
  • 3篇张德志
  • 2篇臧春鑫
  • 2篇叶昌媛
  • 2篇费梁
  • 2篇陈晓虹
  • 2篇李家堂
  • 2篇周材权
  • 2篇王燕
  • 2篇陈跃英
  • 2篇王跃招
  • 2篇蔡蕾
  • 1篇冯祚建
  • 1篇吕可
  • 1篇宋雪琳

传媒

  • 5篇生物多样性
  • 5篇四川动物
  • 4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Zoolog...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OI基因序列的饰纹姬蛙四川盆地种群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
2018年
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在中国广泛分布于秦岭以南地区,在四川盆地是常见的两栖动物之一,研究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可为当地两栖动物的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的遗传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采用线粒体COI基因为分子标记,探讨四川盆地饰纹姬蛙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程度、种群历史动态.共采集饰纹姬蛙28个种群354只,成功获得其COI基因618 bps片段序列.分析结果发现17种单倍型,总体单倍型多样性(Hd)为0.166,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 75,基因流(Nm)为1.60.各种群间固定系数(Fst)和遗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270、0.140.中性检验中,Tajima’s D=-2.380,P 〈0.001;Fu’s Fs=-22.169,P 〈0.02,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错配分布图呈泊松状的单峰.通过计算得出种群扩张时间约在更新世晚期0.235 Ma BP.上述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饰纹姬蛙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间基因交流水平高,不同种群间遗传分化不明显,并且在历史上有过扩张的现象.
张梦洁徐亮亮张婧常青王斌朱立峰江建平
关键词:饰纹姬蛙四川盆地COI种群遗传多样性种群扩张
云南臭蛙种组的物种界定和演化研究
物种界定和演化是研究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问题。本文基于形态度量和多基因位点数据对云南臭蛙种组物种进行界定,并推断其演化模式。本文所用方法为形态多变量分析、分子系统发育重建、物种树推断、遗传结构分析和种群动态分析。主要结果和...
王斌陈贵英江建平谢锋
关键词:基因树
文献传递
中国脊椎动物2021年度新增物种报告被引量:4
2022年
为了及时掌握脊椎动物在中国的新增情况,本文汇总了2021年发表的脊椎动物新物种及新记录种的基本信息。结果表明,2021年中国新增脊椎动物95种,包括新种80种,新记录15种。其中鱼类新种15种、两栖类新种28种、爬行类新种31种和新记录10种、鸟类新种1种和新记录3种、哺乳类新种5种和新记录2种。在新增物种中,冷血脊椎动物占绝大多数(占总数的88%),提示这些类群可能仍是以后探索的重点;两栖类新增物种集中于无尾目、爬行类集中于有鳞目,分别为27种和40种,各占其新增物种总数的96%和98%;新增哺乳类动物全部为小型兽类。本次新增物种的分布涉及30个省区,其中云南33种、四川11种、广西10种、西藏和广东均为7种、台湾6种,累计约占新增物种总数的70.5%;其余省区新增物种在5种或以下。有84个物种(占总数的88%)发表时应用了分子系统学研究,提示这一技术手段是分类工作的重要支撑。在新发现的95个物种中,绝大部分物种为中国学者发表;除3种鸟类新记录种外,其余的新种和新记录均正式发表于英文期刊,其中在中国出版的3种期刊发表了21个新种和2个新记录种。本文工作可为中国脊椎动物的分类和保护等相关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江建平蔡波蔡波王斌温知新张德志
关键词:脊椎动物新物种
中国两栖动物系统进化与保护
费梁叶昌媛江建平谢锋曾晓茂李成李健王跃招戴强郑渝池王斌陈跃英李胜全刘炯宇吕可
1、课题来源与背景:调查清楚中国两栖动物资源的物种多样性及研究其系统进化是认识和理解、管理、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两栖动物资源的科学基础。该项目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四川省、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的立项资助...
关键词:
关键词:两栖动物系统进化动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被引量:648
2016年
为全面评估中国野生脊椎动物濒危状况,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于2013年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编制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们编制了《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蒋志刚江建平王跃招张鹗张雁云李立立谢锋蔡波曹亮郑光美董路张正旺丁平罗振华丁长青马志军汤宋华曹文宣李春旺胡慧建马勇吴毅王应祥周开亚刘少英陈跃英李家堂冯祚建王燕王斌李成宋雪琳蔡蕾臧春鑫
关键词:野生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
中国两栖动物受威胁现状评估被引量:92
2016年
为了了解我国两栖动物受威胁现状和致危因素,进而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和开展国际合作,本文依据中国两栖动物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利用《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在国家或地区的应用指南》(4.0版),对中国已知的408种两栖动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并编制了《中国两栖动物红色名录》。评估结果表明:中国两栖动物有1种灭绝,1种区域灭绝,受威胁的两栖动物共计176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43.1%,明显高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的物种受威胁率(30.8%)。中国两栖动物特有种272种,其中48.9%属于受威胁物种。中国两栖动物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目是有尾目(63.4%),明显高于无尾目(39.0%);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科是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仅有1种,100%受威胁),小鲵科(Hynobiidae)(86.7%)和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78.1%)。有11个省区的受威胁物种数占本省区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30%及以上,前3位分别是四川(40.8%)、广西(39.2%)和云南(37%)。中国大多数两栖动物物种分布在西南山地和华南地区,以海拔2,000 m以下区域为主。栖息地退化或丧失、捕捉、环境污染列受威胁两栖动物致危因子的前3位。鉴于中国两栖动物区系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进一步加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种群和生境监测及相关科学研究,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开展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和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的关键性基础工作。
江建平谢锋臧春鑫蔡蕾李成王斌李家堂王杰胡军华王燕刘炯宇
关键词:灭绝濒危濒危等级两栖纲
太行隆肛蛙更新世冰期的多个异域避难所:谱系地理和历史种口动态分析
更新世冰期循环带来的气候变化对东亚的秦岭地区内的生物谱系多样性及历史种口的影响现在仍缺乏研究。本文用ND2基因和溯祖模拟来验证更新世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历史生物地理和种群动态是否有影响。系统发育分析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王斌江建平谢锋
关键词:太行隆肛蛙异域
文献传递
中国脊椎动物2022年度新增物种报告
2023年
为及时掌握中国脊椎动物在2022年的新发现情况,本文汇总了87篇文献和1份中国观鸟年报上脊椎动物新物种及新记录种基本信息。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新增脊椎动物120种,隶属于17目43科71属。新增物种包括新种98种,新记录17种,亚种级提升为种级5种;其中鱼类6目11科16属30种;两栖类2目8科25属44种(新种34种、新记录10种);爬行类2目11科17属26种(新种21种、新记录3种、亚种级提升为种级2种);鸟类3目5科5属6种(新种1种、新记录3种、亚种级提升为种级2种);哺乳类4目8科8属14种(新种12种、新记录1种、亚种级提升为种级1种)。新增物种中,冷血脊椎动物占总数的83%;鱼类新增物种集中于鲤形目、两栖类集中于无尾目、爬行类集中于有鳞目、哺乳类集中于啮齿目,分别为22种、37种、25种、11种。本次新增物种分布记录涉及26个省域,有106种仅记录于1个省域。有99种发表时应用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有111种为中国学者发表;105种发表于期刊,其中在中国出版的3种英文期刊发表了19个种。本文工作可为脊椎动物的分类和保护等相关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此外,本文工作也提示冷血脊椎动物可能是中国以后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的重点类群,整合分类方法是未来分类工作的重要支撑。
江建平蔡波蔡波王斌温知新张德志张德志马舜
关键词:脊椎动物新物种
贵州发现昆明钝头蛇被引量:1
2023年
2020年8月在贵州省普安县(25°47′02″N,105°01′07″E,海拔1636 m)采集到3号蛇类标本。它们在形态上与昆明钝头蛇(Pareas niger)相似。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此次采集的钝头蛇标本与昆明钝头蛇的1号地模标本序列聚为一支,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4%,远小于钝头蛇属物种之间的遗传距离(5.60%~23.90%)。综合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此次采集到的钝头蛇标本为昆明钝头蛇,为贵州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杨桂平李仕泽刘京王斌李灿李灿
关键词:细胞色素B基因
贵州省两栖类新记录种——中华湍蛙及其蝌蚪描述被引量:2
2020年
2015-2018年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湍蛙属Amolops 3号成体标本及1号蝌蚪标本,经过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学比较,确定为中华湍蛙Amolops sinensis,为贵州省两栖动物新记录。另外,本文首次对该种的蝌蚪进行了形态描述。
李仕泽刘京徐宁魏刚王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