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斌

作品数:22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降水
  • 6篇雷达
  • 4篇气象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梅雨
  • 2篇滴谱
  • 2篇地面气象
  • 2篇地面气象观测
  • 2篇点化
  • 2篇点数据
  • 2篇液态水
  • 2篇液态水含量
  • 2篇雨滴谱
  • 2篇雨期
  • 2篇双偏振
  • 2篇双偏振雷达
  • 2篇同化
  • 2篇气象观测
  • 2篇资料同化

机构

  • 2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湖北省气象信...
  • 1篇漳河工程管理...

作者

  • 22篇王斌
  • 7篇徐桂荣
  • 6篇付志康
  • 6篇肖艳姣
  • 6篇张文刚
  • 5篇崔春光
  • 4篇万蓉
  • 4篇冷亮
  • 4篇万霞
  • 4篇杜牧云
  • 4篇唐卫
  • 3篇李红莉
  • 3篇惠建忠
  • 3篇何险峰
  • 3篇黄琰
  • 2篇杨浩
  • 1篇王晓芳
  • 1篇宇如聪
  • 1篇彭菊香
  • 1篇王俊超

传媒

  • 7篇暴雨灾害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第31届中国...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8年长江中游夏季C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试验
王斌杜牧云肖艳姣付志康张文刚徐桂荣崔春光董希泉
关键词:梅雨锋双偏振雷达
青藏高原三江源和河湾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对高原夏季风的响应
2023年
本文利用1981~2020年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将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和东南重要水汽通道河湾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分析了降水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典型强弱年对高原季风环流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1)三江源和河湾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均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7月初和8月下旬。夏季降水在21世纪初发生年代际转折,尤其是三江源降水量在近20年增加明显。两个高原季风指数DPMI(Dynamic Plateau Monsoon Index)和ZPMI(Zhou Plateau Monsoon Index)的夏季风爆发时间均超前于河湾区和三江源降水的明显增加期。三江源夏季降水年际变化与两个高原夏季风指数有较好的相关性。三江源与河湾区虽然相邻很近,但三江源夏季降水受高原季风影响程度远大于河湾区。当高原夏季风增强(减弱)时,三江源降水量偏多(少)。(2)三江源降水偏多年,南亚高压偏东偏强,低层高原主体低压异常,有利于西南风和东南风在三江源区域交汇,南方暖湿空气能够深入高原腹地导致水汽辐合偏强。河湾区降水偏多年,河湾区及整个高原主体附近高度场并没有明显异常,河湾区的水汽输送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来自孟加拉湾沿高原南坡的西南路径,另一条来自中亚地区穿过高原上空的西北路径,两条路径在高原东侧汇合继续向东输送。
杨浩杨浩李红莉王斌张文刚
关键词:降水大气环流
毫米波测云雷达THI退速度模糊方法应用效果检验
空气垂直运动在云的形成、发展以及维持过程中不可或缺,它不仅决定了水凝物的凝结、蒸发等过程,还影响云内水凝物相态的分布~[1]。分析空气垂直运动与中小尺度云的发生及演变之间的关系,可优化各种尺度模式中云的形成及维持机制的参...
万霞徐桂荣王斌肖艳姣冷亮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
文献传递
一次梅雨降水的毫米波雷达反演液态水含量对比分析
针对2014年发生在湖北省东南部梅雨期间的1次降水过程的多种设备同步探测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涉及到的设备包括C波段双偏振雷达、毫米波云雷达、微波辐射计、激光雨滴谱仪等,分析的内容包括云水含量的反演结果对比,强降水过程的...
王斌万霞付志康张文刚徐桂荣
关键词:梅雨雨滴谱云水含量
激光云高仪和红外测温仪的云高观测性能比较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基于2016年8月13日—2017年7月31日激光云高仪(CL51)和搭配红外测温仪的微波辐射计(MWR-IRT)的云底高度(CBH)观测资料,对比分析CL51和MWR-IRT的CBH观测结果的差异,探讨不同天气条件下CL51和MWR-IRT的云高观测性能。结果表明:CL51和MWR-IRT对中低云的识别结果较为一致,对高云识别存在一定差异;云天时,CL51和MWR-IRT观测的CBH较为一致,统计均值分别为1.91 km和2.03 km,二者相关系数为0.65;与MWR-IRT相比,CL51观测的高云较高、低云较低;不同天气条件下CL51和MWR-IRT的观测结果表现不同,雾天和重度霾时其观测结果差异较大,轻雾天时其观测差异有所降低,非雾/霾天、雾霾天、轻度霾天、中度霾天时两者观测结果较为一致。
周伶俐徐桂荣吴栋桥王斌张文刚
关键词:微波辐射计红外测温仪
未来的水文气象观测平台被引量:2
2018年
气象综合观测的现代化,为我国洪水预警预报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带来了发展机遇,随着气象观测的定量降水估算(QPE)和定量降水预报(QPF),是提高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预报能力的必要支撑。此外,在不同频段运行的地基、星载和机械雷达对水文多变量(地面降水、径流量、地表水高、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等)的高时空分辨的遥测将会孕育新的水文气象学革命。
万蓉肖艳姣王斌
关键词:水文气象学定量降水预报暴雨洪涝灾害洪水预警降水估算
青藏高原东侧甘孜云雷达观测的非降水云垂直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利用青藏高原东侧甘孜站Ka波段云雷达2019年6—8月观测资料,对该地区非降水云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甘孜非降水云中单层云的出现率为78.3%,高于两层云的出现率18.3%和多层云的出现率3.4%。分不同高度云来看,低云的出现率为46%,中云和高云各占27%,当云层数增加时,中云和高云的出现率增加。(2)云的出现率具有白天小、夜间大的日变化特征,云层数增多后,上层云出现率的日变化特征减弱;地形对云出现率的日变化有一定影响。(3)云底高和云顶高的垂直分布结构多为双峰形态,当出现三层云时,下层云的垂直结构为单峰形态。(4)甘孜云厚呈现出云压缩现象:单层云的平均云厚约为3.8 km;两层云的下层云平均云厚约为2.5 km,上层云平均云厚约为1.5 km;三层云的下层云平均云厚减小至约1.8 km,上层云平均云厚减小至约1.2 km,中层云平均云厚最小,约为1 km;云压缩现象随云层数增加而愈发明显。地基云雷达展示了局地云探测的优势,有益于高原云探测和研究。
万霞徐桂荣万蓉王斌任靖罗成
关键词:青藏高原
用于气象信息决策支持图形的用户界面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用于气象信息决策支持图形的用户界面。;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图像显示、运行程序。;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屏幕中的图形用户界面。;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
何险峰惠建忠唐卫王斌黄琰胡骏楠王阔音
业务DSG5型降水现象仪与Parsivel降水滴谱仪测量参数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业务降水现象仪作为一种降水滴谱测量设备,可以用于天气现象判断,其包含的降水滴谱信息更是反映了诸多降水微物理特征,而不同设备的观测特性和精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不同设备的差异,对其资料的后续应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黑山观测站8次液态降水过程中地面降水观测、DSG5型业务降水现象仪与同址的Parsivel型降水滴谱仪测量的降水粒子谱信息及其反演的物理参量,共1 503对样本开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地面自动站降水数据,Parsivel与地面观测一致性较高,DSG5则有一定的偏小。(2)相对于DSG5,Parsivel观测的粒子数浓度Nw相对较多、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则相对较小。(3)对于分钟雨强RR≥20 mm·h^(-1)的降水,Parsivel粒子直径小于(大于) 3 mm数浓度高于(低于)DSG5的观测。(4)对于直径大于4 mm的粒子,Parsivel的观测的下落速度略低于理论值,DSG5则明显大于理论值。另外,2次雨雪转换过程中降水现象观测对比研究表明DSG5对降水现象有着良好的观测,相比于Parsivel,其在降水相态转换过程中的天气现象与人工观测结果一致性更好。
付志康万蓉万蓉肖艳姣冷亮王斌
湖北一次梅雨期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2023年
受低涡和切变线的影响,2020年6月27—28日湖北地区发生一次梅雨期暴雨过程,造成严重灾害和重大经济损失。为了深入研究云微物理过程对梅雨期暴雨的影响,提高梅雨期暴雨的预报预警能力,针对本次暴雨过程,利用WRF模式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该系统的云微物理特征,探讨了云微物理过程对本次暴雨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数值试验较准确地模拟出暴雨的落区及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过程,且区域平均降水随时间的演变与实况较为一致,但总体偏强。(2)降水强度急速上升阶段,冰相粒子融化量大于雨滴搜集云滴,雷达回波迅速增强。降水强度变化相对平缓阶段,雨滴搜集云滴量逐步增多,超过冰相粒子融化。各类水成物均快速发展,回波不断增强,冰晶增长速度超过雪和霰。在区域平均降水到达峰值前,水成物(除了雪粒子外)含量、上升气流及雷达回波均已达极值。上升气流中心与冰相粒子、云滴含量大值区分布较为一致,有利于淞附过程。(3)冰相粒子搜集云滴总量一直小于雨滴对云滴的搜集,云雨自动转化量在降水强度减弱时增长更明显。冰相粒子在降水发展初期主要通过贝吉龙过程产生,随着冰相粒子的发展,淞附过程占优,直到系统衰亡。
周志敏王斌郭英莲杜牧云康兆萍孙玉婷
关键词:梅雨锋暴雨数值模拟云微物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