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植

作品数:27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遥感
  • 5篇植被
  • 4篇物候
  • 4篇乡村
  • 4篇高光谱遥感
  • 3篇植被指数
  • 3篇农业
  • 3篇降水
  • 3篇降水变化
  • 3篇归一化植被指...
  • 2篇氮素
  • 2篇氮素含量
  • 2篇叶片
  • 2篇沼肥
  • 2篇植被物候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经济
  • 2篇生态经济系统
  • 2篇施用
  • 2篇施用沼肥

机构

  • 1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0篇中国林业科学...
  • 9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北京农林科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农业信息...
  • 1篇农业农村部环...
  • 1篇北京农业质量...
  • 1篇亿利首建生态...
  • 1篇中国科学院科...

作者

  • 26篇王植
  • 12篇李红
  • 9篇周连第
  • 8篇刘世荣
  • 5篇贾劲松
  • 4篇张慧智
  • 3篇张微微
  • 3篇余军
  • 2篇胡艳霞
  • 2篇金广生
  • 2篇孙东宝
  • 2篇孙鹏森
  • 2篇王庆锁
  • 2篇郭志华
  • 2篇姜翠红
  • 2篇孙丹峰
  • 2篇黄宏坤
  • 2篇龚晶
  • 2篇魏长山
  • 1篇梁国栋

传媒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辽宁林业科技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 1篇当代经济管理
  • 1篇中国瓜菜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NOAA NDVI研究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植被春季物候变化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地面植被物候和1982~2003年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监测了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植被春季物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样带大部分地区植被春季物候期变化与年份相关性不显著;(2)春季物候期发生显著变化的地区均呈现提前趋势;(3)物候期年际波动幅度高于10 d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农业植被、常绿植被、草原植被覆盖为主的地区;(4)不同植被类型的春季物候期呈现一定时空变化规律。
王植刘世荣孙鹏森郭志华周连第
关键词:遥感
基于多年NOAA NDVI的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植被物候变化与降水关系研究
<正>植物物候是全球变化的'积分仪'和景观生态环境变化的综合'指示器'。基于遥感技术的地表植被物候监测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地面观测站点有限、资料不完整等问题,实现了观测方法由点向面的空间尺度转换,因此在分析碳、氮、水循环等生...
王植周连第李红刘世荣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物候降水变化
文献传递
基于高光谱遥感预测鲜桃产量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高光谱遥感技术已经在林业、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内外未见有应用该技术在经济林果产量的监测预测研究的报道。文章分析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预测鲜桃产量的必要性和意义,拓宽了遥感应用的思路,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利用果实成熟前冠层的光谱特征可以预测果实的产量指标,关键是在果树冠层光谱特征中寻找相应的光谱反射率或其衍生指数与果实产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
王植李红周连第
关键词:高光谱遥感
国际竞争语境下西部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推进策略
2022年
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从战术执行层面践行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保障与行动路径。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实现。当前,创新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创新要素也在不断解构和演进。为应对西部地区的区域内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高素质创新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等严峻挑战,需要从主体维度强化联合攻关、从资源维度重视信息化手段、从市场维度强化成果转化、从制度维度上补齐相关短板。这是对传统人、财、物和机制组合的体系建设加以外延和丰富,也是在新的国际语境和国家战略部署下对技术创新要素认知体系进行的更新与拓展。
王植李成贵
施用沼肥对改善农田径流水质和减轻水源地环境污染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农田施用沼肥对玉米产量及农田径流水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沼肥和化肥对比试验,通过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肥料配方对土壤地表径流氮、磷及硝酸盐流失的影响。[结果]利用沼渣施底肥、沼液追肥,可明显增加玉米产量,且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增产7.64%~10.34%。[结论]农田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减少了土壤总磷、总氮及硝酸盐氮随地表径流和侧渗迁移的流失量,改善了入库水的水质。沼气生态工程改变了水源林区居民传统的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山林植被,改善了辽宁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王植周连第刘世荣李红
关键词:农田径流沼肥水源涵养林
激发区域绿色创新活力:障碍、启示与政策路径——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调研
2023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粤港澳大湾区赋予引领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大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和经济角逐加剧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紧迫性,但也是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企业是推动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针对创新路径仍依赖于政府主导的权威制度、企业开展绿色创新的主动性偏弱、激励企业绿色创新的政策支持水平与企业需求存在偏差等大湾区企业绿色创新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262家企业调研的制度需求,以发挥企业主体和政府统筹作用为目标,从构建绿色创新的政策框架、引导差异化绿色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动绿色金融管理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重视对企业家的保护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路径。
王植时朝秦向阳
关键词:区域经济
北京山区生态经济系统水土环境诊断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周连第李红王庆锁胡艳霞孙丹峰金广生黄宏坤张微微严茂超魏长山余军孙东宝姜翠红王植张慧智
该项目属于农业水土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北京水土环境容量与承载力成为世界城市与绿色北京战略目标的首要瓶颈制约,经过近六年的科技攻关,研发了水土环境的评价、空间制图的关键技术,建立了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分区方法,和水源...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经济系统
基于多地调研的我国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问题研究
2020年
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村级公共服务平台成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不够;缺乏社会资金支撑;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尚需提升;基层人员配备有限等。针对上述困难,基于全国多省市的调查研究,重点围绕体制机制建设,文章从统筹协调、监督管理、运行维护、资金投入等多方面提出有益可行的对策建议。
王植陈进张凯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治理
农田施用沼肥对降低辽东水源基地环境污染的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沼肥和化肥的对比试验,研究农田施用沼肥对玉米产量及农田径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沼渣施底肥、沼液追肥,可明显增加玉米产量,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的增产7.6%~10.3%。农田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减少土壤总磷、总氮及硝酸盐氮随地表径流和侧渗迁移,改善了入库水的水质。追肥处理后,施用沼肥的处理地表径流水中总磷的浓度仅为0.38mg·L-1,是同期同质化肥处理的84%;总氮浓度仅为6.3mg·L-1,同期同质化肥处理的76%;硝酸盐氮浓度仅为3mg·L-1,是同期同质化肥处理的71%。沼气生态工程改变了水源林区居民传统的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山林植被,改善了辽宁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王植刘世荣张昱周密李红
关键词:农村能源水源涵养林
岷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生物量碳密度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样地数据,基于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估测岷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碳密度、碳密度年增长率及其随林龄、海拔和坡向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暗针叶林的成熟林、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较高,中龄林、幼龄林生物量碳密度较低,成熟林、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龄林和近熟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幼龄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中龄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大,为1.3%,其次为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为0.8%,幼龄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小,为0.7%;海拔3600~3800m处生物量碳密度最大,明显高于其他海拔区段;海拔3000~3400m处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高,为1.03%;半阴坡和半阳坡的生物量碳密度高且年增长率最大,其次是阴坡,阳坡生物量碳密度低,年增长率最小;过去20多年,岷江上游暗针叶林生物量碳密度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997-2002年,生物量碳密度年平均增长率为1.15%,高于其他调查期间碳密度年增长率。
张国斌刘世荣张远东王植缪宁
关键词:暗针叶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