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
- 作品数:61 被引量:40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135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选择性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56例临床探讨
- 2006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术前检查,对腰椎管狭窄症56例选择经后正中切151一侧或两侧棘突旁人路,选择性部分椎板、椎小关节节段性减压。结果: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20个月,56例中,优37例,良12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85.71%。均达到了症状完全或大部缓解,使患者早期即能恢复日常活动。结论:本术式既起到椎管彻底减压的目的,又尽可能保留了脊柱后柱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椎管减压术后综合征的发生。
- 王洪张烽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稳定性
- 克氏针用于闭合撬拨复位并固定小儿成角桡骨颈骨折的病例分析
- 目的 小儿桡骨颈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伴严重移位成角的骨折常需要手术治疗。治疗的目标要尽量避免切开复位,复位理想并最终恢复功能。
- 张磊王洪
- 关键词:闭合复位桡骨颈骨折
- 维生素E、FDP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被引量:29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E、1,6-二磷酸果糖(FDP)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围手术期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9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THR术,随机分为未用药组(A组,46例)和用药组(B组,51例)即术前应用维生素E联合术中应用FDP组。两组分别在手术开始前、术后1、3、5、7d抽取血样,测定红细胞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所有病例于术后第7天行患肢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两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THR术可引起患者机体术后红细胞中MDA的含量明显增高;术前应用维生素E联合术中应用FDP可有效地预防围手术期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未用药组DVT发生率为32.6%,用药组DVT发生率为13.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维生素E联合术中应用FDP可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王友华刘璠王洪吴菊侍德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维生素E1,6-二磷酸果糖
- 钛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Winquist Ⅱ、Ⅲ型股骨干骨折23例效果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钛弹性髓内钉对儿童Winquist II、III型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儿童Winquist II、III型股骨干骨折23例中,II型5例,III型18例,均于全麻下行股骨干骨折钛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行功能评分。结果:23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9~12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按Flynn评分标准:优21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钛弹性髓内钉治疗Winquist II、III型儿童股骨干骨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相比其他治疗方法,具有微创、生物力学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低等优点。
- 黄朝明朱鸣镝施红光王洪张亚峰
-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儿童
- 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超踝关节可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PilonⅢ型骨折
- 2006年
-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超踝关节可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PilonⅢ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克氏针经皮撬拔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同时使用单侧超踝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Ⅲ型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6例均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2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6~15天,平均8.6天。结果:所有病例获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个月,胫骨骨折愈合时间3~14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其中钉道感染2例,皮肤坏死2例,均通过换药等局部处理后治愈,关节僵硬2例,轻度踝内翻3例。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13例(46.4%),良8例(28.6%),可4例(14.3%),差3例(10.7%),优良率为75.0%。结论:采用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超踝关节可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PilonⅢ型骨折,能较好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并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
- 曹涌张烽王洪
- 关键词:踝关节外固定器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嵌插外展型肱骨近端骨折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嵌插外展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8年2月,手术治疗严重嵌插外展型肱骨近端骨折23例,采用改良的Thompson切口切开复位,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其中20例行一期自体骨移植,8例术中发现有明显的肩袖撕裂而行修补术。术后进行系统的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23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7个月(12-33个月)。所有骨折均于术后2个月内愈合,最近一次X线片检查未出现内固定失效和肱骨头坏死。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系统评分:优9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2.6%,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1.3%。5例出现供骨区髂部疼痛。结论采用切开复位LPHP内固定治疗严重嵌插外展型肱骨近端骨折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曹毅刘璠王洪周振宇陶然王友华
-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器随访研究
- 多种材料对椎板切除术后粘连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索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粘连材料的效果,为临床防粘连材料的使用提供新选择。方法:新西兰兔54只,随机分成6组;行椎板切除术动物造模,6组依次设为缺损区旷置组(A组)、小肠粘膜下层覆盖组(B组)、透明质酸纳凝胶覆盖组(C组)、人工骨板覆盖组(D组)、自体脂肪层覆盖组(E组)及地塞米松组(F组)。术后4w,8w,12w分批取材,4w,8w和12w的标本行大体和光镜检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4w和12w的标本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A、D、E、F组早期均见硬膜外纤维组织增生明显,B、C组早期硬膜外瘢痕形成少。后期A、C、D、E、F组硬膜外形成致密瘢痕,与硬膜难以分离,B组硬膜外轻度增厚,硬膜外腔未见明显纤维组织增生或粘连。分别按Rydell、改良Nussbaum标准分级,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统计分析显示B组与A、C、D、E、F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肠黏膜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效果优于其它材料。透明质酸钠早期对预防硬膜外粘连有效,长期效果不佳。人工骨自体脂肪和地塞米松对预防椎板切除术硬膜外瘢痕粘连效果不佳。
- 张磊刘璠张烽王友华王洪刘文虎
-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小肠粘膜下层人工骨自体脂肪
- 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应用全椎板减压,撑开椎间隙置入插入型融合器,再进行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4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对滑脱程度、椎间隙后高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量及评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椎间隙后高由术前(3.9±1.2)mm增加至术后(9.7±1.3)mm,生理曲度恢复。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6±6.1)分降至术后的(15.6±5.4)分,结果优良。结论: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不仅能使滑脱椎体复位,也有利于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和提高融合率。
- 曹涌张烽陈向东王洪
- 关键词:腰椎脊柱滑脱脊柱融合术骨移植
-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被引量:30
- 2005年
- 目的评价Neer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0年8月至2004年1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21例肱骨近端严重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男5例,女16例;年龄64~76岁,平均70岁。根据AOMüller分型,C13例,C28例,C310例。手术采用改良Thompson切口,假体以后倾40°位植入,肩袖予以重建。术后康复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术后第1d~6周,主要进行被动练习。第二阶段为术后第7~12周,X线片示大、小结节愈合的征象后,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第三阶段为术后第13~24周,恢复肩关节周围的肌力与活动度。采用Neer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疼痛、功能、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解剖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4~55个月,平均34.5个月(2.8年)。17例无肩痛,4例偶有肩痛。21例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前屈115°,后伸42.5°,外展85°,内收32.5°,外旋40°,内旋50°。全组无脱位及半脱位。Neer评分优8例(>90分),良9例(80~90分),可3例(70~79分),差1例(<70分),优良率为80.9%,患者主观满意率90%。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关节内粉碎性骨折,近期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微创技术、适当增大人工肱骨头后倾角度、可靠有效地重建肩袖、重视术后正规康复训练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刘璠唐亮茅天曹毅王友华赵剑朱鸣镝祝勇陈向东曹涌王洪
- 关键词:近期疗效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日常生活动作X线片示肩部肌肉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通过建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Knee traumatic arthritis,KTA)的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胫骨平台骨折术后KTA发生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5年4月共258例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17例,女141例。258例被分为模型训练队列和模型验证队列,在模型训练队列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和Nomograph图进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在模型验证队列中,采用拟合优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风险预测模型校准度和区分度的评价。结果258例中,2009-2012年训练队列共151例,2013至2015年验证队列共107例。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在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例训练队列中11例KTA(7.3%,11/151)。训练队列中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患者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骨质疏松和骨折复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KTA发生的危险因素。以Logistics回归模型为基础绘制Nomo图,建立可视模型。107例验证队列中9例发生KTA(8.4%,9/107),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erson检验(χ2=321.64,P=0.329)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标准度;验证队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51,表明其有中等区分度预测KTA的发生。结论高体重指数、不稳定骨折、骨质疏松和骨折非解剖复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KTA的独立风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有较好校准度和中等区分度,可为临床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KTA的风险预测提供参考。
- 刘雅克陶然王洪朱鸣镝曹毅朱建炜王友华陆跃张亚峰徐华张磊张波韩庆林刘璠周振宇
- 关键词:胫骨骨折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