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发
- 作品数:107 被引量:263H指数:8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用于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植入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植入物,旨在克服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问题。所述的植入物(4)是由底面和上表面包围组成的一个实心的扁形体,植入物(4)设置成实心的扁圆形体、扁长方形体、扁正方形体或扁椭圆形体,植入物...
- 朱清远崔树森王玉发张为众
- 小血管剪开套接法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 王国君尹维田高庆国王玉发张君刘飚张巨李锐朱清远许则民杨钧王兵王悦书
- 该课题针对最常用的小血管端端吻合法存在操作复杂、耗费时间长、容易发生漏血、医生劳动强度过大等缺点,发明了小血管剪开套接法。小血管剪开套接法具有通畅率高、对血流量影响小、愈合过程与端端吻合法一致、节省手术时间、血管内膜损伤...
- 关键词:
- 关键词:手术操作
-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 目的:研究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以内踝前缘至股骨内上髁连线为轴线,根据受区大小、开关及部位设计皮瓣,修复感觉接近正常。结果:所有6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区外形和功能均较满意。结论:隐神...
- 王民亮李静郝信何利民王玉发刘东霞
- 近端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二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比效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比较韧带修复手术及韧带重建手术对近端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2006年对50例(58指)侧副韧带损伤随机分组,用以上两种手术方法分别治疗27指及31指。结果:经随诊1~3d,按Saetta等标准判定疗效,侧副韧带修复组27指,优良率66.7%,侧副韧带重建组31指,优良率93.5%,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养异(X^2=10.45,P〈0.05)。结论:近端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韧带重建术优于韧带修复术。
- 纪祥王玉发
- 关键词:近端指间关节侧副韧带
-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供血特点及意义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的浅出点、分支、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形状和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在髁踝连线上投影距离90%集中于8~12cm,平均血管直径为(0.96±0.24)mm;解剖供血区近似椭圆形,面积为(72±8)cm2,占小腿面积的14.22%;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为坐标原点,浅出点至内踝后缘与跟腱中点的连线为坐标系的纵轴,经原点向纵轴作一垂线为坐标系的横轴,将内踝上皮支的的供血区分成4个象限,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各个象限的供血面积:内上象限(15±2)cm2,外上象限(8±3)cm2,内下象限(25±4)cm2,外下象限(24±3)cm2;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在内上、外下2个象限分布较多,计算其轴向性(Dmax/L)为1.47±0.31;该皮支与周围血管吻合非常丰富,并参与隐神经营养血管链的构成,其动力供血区面积可达小腿内侧面下2/3。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相对恒定,其供血区域大,且易于切取和转位,可依据其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作供血动脉进行双轴点皮瓣和双轴皮瓣的手术设计,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 杨铭马玉祥王玉发王祥韩青李幼琼
- 关键词: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肤软组织缺损
-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缺损被引量:26
- 2005年
- 目的研究利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以内踝上缘至股骨内髁连线为轴线,根据受区大小、形状及部位设计皮瓣,修复7例下肢皮肤缺损。结果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经6-1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颜色与受区皮肤接近;7例均恢复了负重、行走和原先工作。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具有可靠的血液供应,操作简便,为下肢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王玉发朱清远李峰永李锐张为众
- 关键词:下肢皮肤缺损皮瓣修复隐神经营养血管蒂血管蒂皮瓣部分坏死
- 老年TOS的病因特点和临床分析
- 目的 探讨老年TOS的病因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5月至2006年10月我们收治的老年TOS患者8例,其中女性3例,男性5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52岁,平均59.25岁.病程最长2年3个月,最短5个月....
- 王玉发杨光李锐张为众
- 小间隙静脉桥接周围神经实验研究被引量:3
- 1993年
- 从1989年,应用大鼠坐骨神经进行小间隙(2~3mm)静脉桥接,探讨神经吻合的最佳方法。通过对失神经性溃疡的愈合,肌肉功能的恢复、肌电图、显微解剖、组织病理学等一系列观察证实,神经小间隙桥接组优于直接吻合组;本文指出:传统的神经吻合方法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一定的强迫性,小间隙静脉桥接,利用了神经再生过程中的趋向原理,是一种自然的、选择性的神经再生。
- 尹维田张巨王玉发王国君王首夫
- 关键词:周围神经神经吻合静脉桥接
- 一种专用于双刃腱鞘部分切除刀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专用于双刃腱鞘部分切除刀,包括刀片、第一刀刃、第二刀刃和连接端,刀片上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刀片的末端连接有连接端,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的工作端朝向刀片的首端,刀片为圆弧凹槽结构,第一刀刃和第...
- 田恒王玉发瞿文瑞朱哲刘军
- 文献传递
- 周围神经损伤后外源性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骨骼肌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的表达
- 2007年
-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局部转染外源性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基因在骨骼肌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的表达。方法9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hIGF-1治疗组:挤压伤处神经外膜下即刻注射pcDNAhIGF-1和LipfectAmine转染液10μL;模型组注射pcDNA3.1、LipfectAmine和蒸馏水混合液10μL;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物质。术后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时相hIGF-1在骨骼肌和脊髓的表达。结果hIGF-1在周围神经损伤局部转染可以通过轴浆运输在骨骼肌和运动神经元细胞表达,表达高峰分别在转染后1周和2周左右。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局部hIGF-1转基因能在骨骼肌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有效地表达。
- 顾加祥王玉发戴善和
- 关键词:周围神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