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清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美国夏威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气旋
  • 2篇切变
  • 2篇热带
  • 2篇热带气旋
  • 2篇风切变
  • 2篇垂直风切变
  • 1篇登陆台风
  • 1篇东太平洋
  • 1篇东亚气候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台风
  • 1篇拖曳系数
  • 1篇气旋活动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热带气旋活动
  • 1篇热力
  • 1篇热力差异

机构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美国夏威夷大...
  • 4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王玉清
  • 2篇曾智华
  • 2篇徐海明
  • 1篇何金海
  • 1篇喻自凤
  • 1篇高志球
  • 1篇占瑞芬
  • 1篇祁莉
  • 1篇陈联寿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登陆台风最大降水落区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
利用2001-2009年TRMM卫星估测降水数据,研究了登陆中国热带气旋(TCs)最大降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在登陆TCs中,1波降水非对称最大值区(即最大降水区)位于顺环境垂直风切变方向及其左侧。在中国登陆的TCs,T...
喻自凤王玉清徐海明
关键词:登陆台风垂直风切变
文献传递
热带气旋活动对平流层-对流层交换的影响
平流层-对流层交换(STE)是控制自然和人为排放的化学微量物质对大气成份影响的主要过程,其化学效应还会影响全球辐射通量平衡。热带气旋(TC)作为强大的、有组织的对流系统在平流层-对流层交换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关注热带气旋...
占瑞芬王玉清
关键词:热带气旋
文献传递
拖曳系数算法改进对台风“桑美”(2006)强度的影响
使用Powell等(2003)的全球定位系统下投式探空仪观测得到的海表面动力粗糙度长度资料和Makin(2005)的粗糙度长度新公式,改进数值模式中海表面动力粗糙度长度参数化过程.使用一个高分辨率、非静力数值模式WRF模...
曾智华陈联寿王玉清
关键词:TROPICALCYCLONESBOUNDARYINTENSITYINNER
2006年超级台风“桑美”强度与结构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使用一个高分辨率、非静力数值模式WRF模式对2006年超级台风Saomei强度和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评估了Makin的粗糙度长度公式对台风Saomei强度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新参数后,使得模拟的台风强度变化与实况最佳路径资料的强度变化更一致,对超级台风Saomei强度预报有改进;但对台风路径的影响不大。通过QuikSCAT、雷达和TRMM非常规资料的验证,进一步表明模拟的台风Saomei的结构与实况很接近,可以再现台风内核区域的部分"双眼墙"和"Annular"结构。其次,通过对台风Saomei边界层过程模拟的改进,表明在平均风速大于40m/s时边界层各物理量明显改善,使得模式最大强度比传统的简单外推插值方案有显著改进,特别是在台风最强阶段,当台风Saomei眼墙区域的海表面拖曳系数C_d的相对变小,使得其眼墙区域的平均切向风速、径向风速、垂直风速、温度距平、涡旋动能和绝对角动量等物理量均有增强。表明台风Saomei眼墙区域(20—40 km)各物理量的贡献对其强度和结构变化的影响十分重要。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模式海温和大尺度环境垂直风切变对台风Saomei强度和结构变化的可能影响,讨论了台风Saomei在其增强和消弱阶段中,大尺度环境垂直风切变对其强度变化的负反馈作用。
曾智华陈联寿王玉清高志球
关键词:热带气旋边界层垂直风切变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对东太平洋气候的影响
<正> 本文利用一个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研制的区域大气模式研究了南美狭窄陡峭的安第斯山脉对东太平洋气候的影响。与卫星观测资料相比,模式很好地模拟了东南太平洋冷水(8-10月)和暖水(3-5月)季节的气候特征...
徐海明王玉清谢尚平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亚平原-西北太平洋三级阶梯状海陆热力差异及其对东亚气候季节转换的影响
2014年
东亚-太平洋地区上空存在三大热源,分别位于青藏高原、东亚平原及西北太平洋上空,因此构建形成了纬向三级阶梯状热力差异.根据EOF分析,该纬向三级阶梯状海陆热力差异解释了东亚-太平洋地区热力季节变化45%的方差贡献,远远高于经向海陆热力差异的贡献,对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青藏高原东南侧存在一个特殊的常年南风区,常年维持偏南风,与东亚典型的季风气候形成显著对比;
祁莉何金海何金海
关键词:海陆热力差异东亚气候青藏高原阶梯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