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玖瑞

作品数:93 被引量:553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2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25篇枣树
  • 16篇杂交
  • 13篇雄性不育
  • 13篇不育
  • 12篇育种
  • 11篇种质
  • 10篇酸枣
  • 8篇杂种
  • 7篇性状
  • 7篇愈伤
  • 7篇愈伤组织
  • 7篇胚培
  • 7篇胚培养
  • 7篇鲜食
  • 7篇果实
  • 6篇胚败育
  • 6篇鲜食枣
  • 6篇败育
  • 5篇杂交育种
  • 5篇枣疯病

机构

  • 93篇河北农业大学
  • 12篇塔里木大学
  • 3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新郑市枣树科...
  • 1篇滨州市沾化区...

作者

  • 93篇王玖瑞
  • 79篇刘孟军
  • 27篇刘平
  • 27篇代丽
  • 17篇赵锦
  • 12篇周俊义
  • 8篇吴翠云
  • 7篇林敏娟
  • 7篇刘志国
  • 6篇祁业凤
  • 6篇赵智慧
  • 5篇刘玲
  • 4篇吕增仁
  • 4篇刘颖
  • 4篇郑兴娟
  • 3篇石庆华
  • 3篇闫芬芬
  • 3篇闫超
  • 3篇梁春莉
  • 3篇宁强

传媒

  • 16篇河北农业大学...
  • 12篇园艺学报
  • 4篇北方园艺
  • 4篇果树学报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河北果树
  • 2篇生物技术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中国园艺学会...
  • 2篇中国园艺学会...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塔里木大学学...
  • 1篇果树资源学报
  • 1篇第七次全国李...
  • 1篇第八届全国干...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枣树雄性不育种质鉴定
本文通过测定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并结合解剖观察,从枣树种质自然群体中得到了3个黄蕾无花粉的雄性不育材料枣雄性不育1号、2号和3号.雄性不育1号和2号花粉发育过程中可见四分体,之后花粉聚集解体,至黄蕾期花药空囊或仅留花粉残...
王玖瑞刘玲刘孟军周俊义
关键词:雄性不育种质鉴定
文献传递
杏离体根的愈伤组织研究
该文以杏离体根段为试材,对其愈伤组织发生、生长和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伤、培养基和激素均影响愈伤组织发生.以离体去皮根段为外植体,MS<,2×6>+BA<,0.2>+2,4-D<,1.0>+蔗糖3%+琼脂0.6%不...
王玖瑞
关键词:愈伤组织
果树重要性状的DNA标记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3年
概述了果树性状DNA标记的获得方法和葡萄、苹果、桃等果树抗病、抗虫等性状连锁的DNA标记研究进展。迄今 ,已经获得连锁DNA标记的重要性状有葡萄的抗白粉病、抗霜霉病、抗黑痘病、抗白腐病、无核 ,及苹果的抗黑星病、抗蚜虫、抗白粉病、矮化、果实色泽等。但是 ,果树数量性状的DNA标记及标记辅助育种 (MAS)仍有待深入研究。
王玖瑞刘孟军
关键词:果树DNA标记性状
枣雄性不育种质胚败育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5
2008年
以雄性不育1号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果实发育过程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Z、GA3和IAA含量高于果肉利于枣种子早期发育。种子发育过程Z/GA3和Z/IAA持续下降,IAA/GA3在胚败育的关键时期硬核期前后呈现双峰,且种子内的IAA/GA3大于果肉。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胚败育果实内Z、GA3和IAA含量及比值呈现出异常变化。早期胚败育果实果肉Z、GA3和IAA含量高于含种胚的果肉,呈现较高水平的Z/GA3和Z/IAA及低水平的IAA/GA3。果实发育后期瘪种子中IAA、GA3和ABA亏缺,Z异常累积,Z/GA3异常升高。
王玖瑞梁海永刘孟军
关键词:雄性不育种质胚败育激素
一种分子辅助的枣树人工控制杂交育种方法
一种分子辅助的枣树人工控制杂交育种方法,即通过人工选配亲本、罩网控制杂交、昆虫辅助传粉、分子标记杂种鉴定等获得枣树杂种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配亲本,将两个亲本相邻栽植或嫁接在同一株枣树上;亲本植株开花前,用通风透光但可阻止...
刘孟军刘平王玖瑞代丽
文献传递
一种枣疯病治疗康复剂
一种枣疯病治疗康复剂,由盐酸四环素、七水合硫酸镁、一水合柠檬酸按1~3∶5~10∶10~20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治疗康复剂溶于水后,用树干滴注的方法导入树体木质部,具有杀死枣疯病病原并有针对性的补充矿质元素的双重功效,可...
刘孟军周俊义刘平赵锦王玖瑞
文献传递
枣OVATE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OVATE基因家族编码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转录抑制因子,但枣中OVATE基因家族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基于枣全基因组数据鉴定到枣OVATE基因家族15个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15个基因非均匀地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各基因长度相差较大,除了ZjOFP3以外,均不含有内含子结构。各基因共有motif 1保守基序,除ZjOFP15以外都含有motif 1、motif 2和motif 3保守基序且顺序相同。系统进化研究发现枣、桃和苹果等6个物种的OVATE基因家族的119条蛋白序列可以分为4个类群,而枣OVATE基因家族分布在各个类群中,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枣OVATE蛋白分别定位细胞外、线粒体、质膜及细胞核上,反映出OVATE基因家族功能的多样性。此外,除了ZjOFP3、ZjOFP9和ZjOFP15以外,其余皆有着相似的三级结构。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发现枣OVATE基因家族与光响应、逆境胁迫、激素诱导、生长发育有关。本研究可为枣OVATE基因家族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齐薇娜罗智李洪太张泽人闫存杰王玖瑞刘孟军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枣ATP1基因克隆及其在雄性可育和不育品种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以枣树雄性不育材料JMS1及雄性可育品种‘月光’及花粉中度可育品种‘冬枣’为试材,克隆ATP1基因,并比较其在枣雄性可育和不育材料之间的表达差异。枣ATP1基因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为1 530bp,其编码蛋白与苹果和西瓜同源蛋白相似性系数分别达95.88%和98.62%。ATP1基因在3个品种中不存在碱基差异,且确定该基因为线粒体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TP1基因组织特异表达发现,JMS1的嫩枝、老枝、叶、蕾中ATP1基因的表达量较高,但在花、花药、花萼、子房中,JMS1的ATP1基因表达量均低于‘月光’。在单花发育前期JMS1中ATP1表达量高于‘月光’和‘冬枣’,在单花发育后期其表达量低于‘月光’,但高于‘冬枣’。枣花蕾发育早期ATP1基因异常高表达可能影响了ATP合酶的合成,可能与JMS1花粉完全败育的主要原因有关。
冯春芳张力曼赵锦刘志国王玖瑞刘孟军
关键词:雄性不育克隆
枣和酸枣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以枣雄性不育种质‘JMS2’为母本、酸枣优系‘邢16’为父本通过人工控制杂交获得的179株杂交后代及其父母本为试验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杂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双亲差异互补SSR引物JSSR311一次性鉴定出所有子代均为杂种,实现了该组合大量杂交后代的快速、高效鉴定。随机选取21对SSR引物,在杂交后代中共扩增出46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条带24个,多态性比率52.17%。经遗传分析,杂交后代群体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64,期望杂合度(Hei)平均值为0.42,说明杂交后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UPGMA聚类分析显示,杂交后代个体及亲本间相似系数介于0.64~0.97,在相似系数0.70附近可将杂交后代分为3大类,其中第1大类由172个子代与母本聚在一起、占子代总数的96%,第2大类由2个子代与父本单独聚为一类,表明杂交后代与母本JMS2的遗传相似度较高。
闫芬芬郑兴娟罗智王玖瑞刘孟军
关键词:酸枣杂交后代雄性不育SSR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枣被引量:37
2019年
枣是我国原产特色优势果树和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五果"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枣科研取得长足进步,推动了枣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枣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对科技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在简要回顾我国枣生产科研历史基础上,分析了70年来我国枣科研的发展演变,并将其分为恢复发展期(1949—1978年)、加速发展期(1979—1999年)和全面发展期(2000—2019年)三个阶段;综述了70年来我国枣科研在10个方面(组学应用、种质资源、遗传育种、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病虫防控、采后处理、营养加工、设施生产、技术标准)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和重要进展;进而分析了枣科研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今后枣科研的12项重点任务,可为今后枣业同行和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刘孟军王玖瑞
关键词:新中国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