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颖 作品数:32 被引量:191 H指数:9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58例小儿心肌炎频谱心电图分析 本文对58例小儿心肌炎进行了频谱心电图(FCG)检测,按1983年九省市心肌炎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的小儿心肌炎58例,全部做了心电图、胸部 X 线及心脏超声检查,其中心肌缺血型25例,心律紊乱型21例,心脏增大型12... 张晓娴 孙玲娣 王竹颖 朱钰 周贵生关键词:小儿心肌炎 频谱心电图 心律紊乱 文献传递 新生儿红斑狼疮1例 被引量:2 2018年 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NLE)又称新生儿狼疮综合征(neonatal lupus syndromes,NLS),是一种少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一过性的皮疹和先天性房室传道阻滞为主要表现。患儿母亲多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王竹颖 陈国萍 于嘉关键词:红斑狼疮 新生儿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双管末梢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 1998年 对于重症新生儿溶血病,及时采取换血治疗可以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我院1996年11月~1998年1月共收治48例新生儿溶血病,对其中重症14例采用双管末梢同步换血,取得满意临床疗效。一般资料:14例均为足月新生儿,胎龄37~40周,出生体重2800~3850g,男8例,女6例。剖宫产12例,自然分娩2例。ABO 溶血12例,Rh 溶血1例,同型血抗 c 溶血1例。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生后12小时6例,24小时4例,72小时4例。 米延 张文双 宁丽梅 王竹颖 孙玲娣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治疗 同步换血 双管 末梢 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7例临床分析 1999年 崔岚巍 王竹颖 米延关键词:新生儿 先天性食道闭锁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006年 姜春明 王竹颖 米延关键词: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动物实验 双面蓝光照射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研究不同双面蓝光照射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连续每日间断双面蓝光照射治疗16 h,对照组前3日治疗方案同研究组,第4日间断双面蓝光照射时间12 h,第5日间断双面蓝光照射时间为8 h,以后则停止下调光照时间。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第3日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日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每日间断双面蓝光照射治疗16 h安全有效,同时治疗时间短,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中更具有应用价值。 兰雪 路明 王竹颖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PBL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10年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儿科学教学中引入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PBL教学使得教和学之间呈现启发式、互动式和讨论式的局面,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素质。PBL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认真编写病例、编写教学指南。PBL教学方法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应用中不断探索、完善。 姜春明 王竹颖 戴吉成关键词:PBL教学 儿科 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被引量:8 2005年 肇颖新 王竹颖 米延关键词:神经节苷脂GM1 病例选择标准 临床分度 新生儿学 CT改变 先天畸形 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1年 为研究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应用 7日龄大鼠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组 :假手术组 (C组 ) ,缺氧缺血正常温度组(HI组 ) ,缺氧缺血后 30分钟亚低温治疗组 (亚低温组 )。脑皮质细胞匀浆用于测定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应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及免疫组化bax基因表达 ,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 ,HI组MDA含量明显高于C组 (P <0 0 1 ) ,亚低温组MDA含量明显低于HI组 (P <0 0 1 ) ;亚低温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HI组 (P <0 0 1 )。因此 ,亚低温可以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姜春明 米延 刘扬 王竹颖 李晶关键词:亚低温 自由基 新生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E NICU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NICU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状况,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用药及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血培养阳性的127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血培养分离出18种致病菌共128株(其中126例为单一菌株感染,1例为双重菌株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5%(89/128),革兰阳性菌占29.7%(38/128),真菌1株占0.8%;其中革兰阴性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两种致病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绝对敏感;其中革兰阳性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两种致病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尚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其中产单核李斯特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结论本院新生儿败血症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应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从而提高败血症患儿的生存率。 崔艳芳 王竹颖关键词:新生儿 败血症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