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继春

作品数:50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原虫
  • 19篇疟原虫
  • 12篇唾液
  • 12篇唾液腺
  • 8篇吸虫
  • 8篇病原生物
  • 8篇病原生物学
  • 7篇按蚊
  • 7篇并殖吸虫
  • 6篇约氏疟原虫
  • 6篇斯氏按蚊
  • 6篇疟疾
  • 6篇卫氏并殖吸虫
  • 6篇教学
  • 5篇PBL
  • 4篇免疫
  • 4篇基因
  • 4篇PBL教学
  • 4篇虫病
  • 3篇学法

机构

  • 49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沈阳市传染病...
  • 1篇沈阳市疾病预...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阜新矿业集团...
  • 1篇营口市疾病预...
  • 1篇沈阳市第九人...
  • 1篇沈阳市第六人...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自治医科大学
  • 1篇方达医药技术...

作者

  • 50篇王继春
  • 17篇罗恩杰
  • 17篇刘英杰
  • 15篇曹雅明
  • 6篇安春丽
  • 6篇郑兰艳
  • 6篇史俊岩
  • 5篇于秀华
  • 5篇王恩荣
  • 4篇马爱新
  • 4篇蒋志云
  • 4篇牟玲
  • 4篇赵娜
  • 3篇申莉
  • 3篇单风平
  • 3篇王美莲
  • 3篇王斯
  • 3篇朱晓彤
  • 3篇杨洋
  • 2篇王恩荣

传媒

  • 9篇微生物学杂志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人兽共患...
  • 6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旋毛形线虫预感染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C57BL/6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预感染旋毛形线虫1周后C57BL/6小鼠抵御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攻击感染的能力。方法实验组在小鼠感染旋毛形线虫1周后感染约氏疟原虫,对照组单纯感染约氏疟原虫,观察小鼠原虫血症及生存率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T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Real-Time PCR法检测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原虫血症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并未发生改变。实验组小鼠于感染后3 d,CD4+IFN-γ+T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FN-γ,转录因子T-bet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毛形线虫预感染1周可增强C57BL/6小鼠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的早期抗感染能力。
杨洋季楠赵娜曹雅明王继春
关键词:旋毛形线虫免疫反应
旋毛虫成虫标本离心管染色方法的改良被引量:1
1998年
邓立君王继春于秀华
关键词:旋毛虫成虫染色标本
酚苯哒唑对小鼠肠道期旋毛虫病的实验治疗
1995年
用酚苯哒唑实验治疗小鼠肠道期旋毛虫病,通过减虫率观察疗效。结果表明:100mg/kg,每日2次,连续3天投药,对小鼠肠道期虫体的减虫率为100%;50mg/kg,每日2次,连续3天的减虫率为91.2%。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认为酚苯哒唑是治疗旋毛虫病的有效药物。
安春丽王继春周灏曾红玲
关键词:旋毛线虫病驱线虫药
两类型卫氏并殖吸虫DNA重复顺序的进一步比较观察被引量:7
1994年
对辽宁、吉林及浙江省两种染色体类型卫氏并殖吸虫的5个地理群的基因组DNA进行了重复顺序的比较。3个2n型地理群成虫DNA的PstⅠ消化物皆有6.6kb片段,未见个体差异。未知染色体类型的永嘉的卫氏并殖吸虫也见到此特异片段,经生殖细胞染色体验证,n=22。用双酶切消化两型成虫DNA,经分子杂交技术强化,使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差异(RFLDs)更显著。
张克新王恩荣王继春
关键词:卫氏并殖吸虫DNA
蛋氨酸脑啡肽对疟疾感染鼠一氧化氮产生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探讨蛋氨酸-脑啡肽(M-ENK)对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小鼠脾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免疫调节效应及相关机制。以不同浓度的M-ENK(单独或与LPS合用)与疟原虫感染后第3dBALB/c或DBA/2小鼠的脾细胞共同培养,通过Griess反应和ELISA法分别检测其上清中NO和IFN-γ的水平。脾细胞与浓度为10-10或10-11mol/L的M-ENK培养后,NO的分泌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LPS联合刺激后其NO的产生进一步增强,但IFN-γ水平均未出现有意义的变化。提示浓度为10-10或10-11mol/L的M-ENK能够促进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脾细胞NO的产生,该作用与IFN-γ活化巨噬细胞路径可能无关,同时M-ENK对LPS的刺激效应也具有强化作用。
郭生玉王继春刘英杰邓立军曹雅明单风平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一氧化氮免疫调节
斑须按蚊头及唾液腺疟原虫出丝诱导物质的比较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比较斑须按蚊头与唾液腺中疟原虫雄配子体出丝诱导物质的相对含量。方法 应用体外雄配子体出丝分析方法 ,分别检测斑须按蚊头及唾液腺匀浆上清在单位器官和单位蛋白浓度条件下的出丝诱导活性。结果 斑须按蚊头和唾液腺含有疟原虫雄配子体出丝诱导物质 ;在相同单位器官浓度条件下 ,斑须按蚊头部匀浆上清的雄配子体出丝诱导活性高于唾液腺上清 :在相同单位蛋白浓度条件下 ,斑须按蚊唾液腺匀浆上清的出丝诱导活性高于头部上清。结论 雌性斑须按蚊唾液腺含有较高浓度的疟原虫雄配子体出丝诱导物质 ,并在蚊胃腔内疟原虫雄配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王继春曹雅明罗恩杰
关键词:唾液腺
斑须按蚊产卵对不同器官出丝诱导物质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探讨雌性斑须按蚊产卵对蚊体内不同器官中疟原虫雄配子体出丝诱导物质的影响。方法 应用体外雄配子体出丝分析方法 ,检测吸血后产卵的雌性斑须按蚊头、唾液腺和卵巢组织中出丝诱导物质对柏氏疟原虫雄配子体出丝诱导活性的变化。结果 斑须按蚊头匀浆上清中所含出丝诱导物质的活性与产卵是否完成没有显著关系 ;按蚊产卵完成后 ,唾液腺抽提物的出丝诱导活性显著升高 ,而卵巢匀浆上清的诱导活性显著降低。
王继春曹雅明罗恩杰
关键词:产卵唾液腺
PBL在病原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的开展与体会被引量:30
2008年
病原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中一门重要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者将PBL教学法应用到病原生物学理论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史俊岩王斯王美莲王继春郑兰艳罗恩杰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PBL教学法理论教学
体外观察一氧化氮对约氏疟原虫雄配子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体外观察一氧化氮(NO)对疟原虫雄配子形成的影响。方法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制备薄血膜吉氏(Giemsa)染色观察小鼠原虫血症和配子体血症水平。并通过Griess反应检测脾细胞产生的NO水平。感染第4天,实验组小鼠注射不同剂量的一氧化氮发生剂(NOC5),对照组小鼠注射NOC5前体物质,分别采集其注射前、注射后30min和60min的尾静脉血;感染第6天,实验组小鼠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MMA),对照组小鼠分别注射D-NMMA和PBS,分别采集其注射前、注射后4h和8h的尾静脉血。体外培养采集的血液,观察雄配子形成。结果感染后第4天和第6天,小鼠脾细胞合成NO水平分别为16.5mmol/L和30.4mmol/L,而雄配子形成数分别为11.33和0.66;感染第4天小鼠注射1mgNOC5后30min和60min的雄配子形成数分别为5.33和2.66,显著低于其对照组(P<0.01);感染第6天小鼠注射L-NMMA后8h的雄配子形成数为1.83,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1)。结论NO可直接抑制疟原虫雄配子形成,是导致疟疾自然传播阻断现象发生的主要效应分子。
刘英杰王继春冯辉朱晓彤安春丽曹雅明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传播阻断一氧化氮
吸血前后按蚊唾液腺蛋白组分的变化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班须按蚊在吸血过程中消耗了许多唾液腺蛋白质 ,本文目的是探讨吸血前后按蚊唾液腺蛋白质的变化。方法 :分组剖取吸血前后的班须按蚊唾液腺并应用SDS -PAGE及Westernblot方法进行按蚊唾液腺蛋白质变化的分析。结果 :(1)吸血前按蚊唾液腺内有 2 2条蛋白带和 7条抗原带 ,分子量为 10~ 170kDa。 (2 )按蚊叮咬期间 ,分子量分别为 16 ,2 3,2 8及 33kDa的蛋白质减少。 (3)吸血期间 ,分子量分别为 4 0 ,5 0及 6 5kDa的蛋白质减弱。 (4)吸血后 ,分子量为 14 ,35及 90kDa的蛋白质减少。 (5 )吸血后 3d ,唾液腺蛋白质恢复到或超过吸血前的水平。 (6 )应用Westernblot方法 ,从吸血后的蚊中肠内容物中检测出 90kDa的唾液腺蛋白质。结论 :吸血过程中 ,按蚊唾液腺内不同蛋白质参与吸血的不同阶段 。
刘英杰罗恩杰王继春曹雅明牟玲
关键词:吸血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