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跃星

作品数:23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6篇水稻
  • 10篇育种
  • 9篇基因
  • 5篇选育
  • 4篇性状
  • 4篇QTL定位
  • 3篇稻米
  • 3篇优质不育系
  • 3篇杂交
  • 3篇繁种
  • 3篇繁种技术
  • 3篇不育
  • 3篇不育系
  • 2篇性状基因
  • 2篇遗传育种
  • 2篇育种利用
  • 2篇杂交稻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制种

机构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中国水稻研究...
  • 5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杭州市农业科...

作者

  • 23篇王跃星
  • 13篇朱旭东
  • 12篇陈红旗
  • 12篇倪深
  • 5篇饶玉春
  • 4篇李三峰
  • 2篇路梅
  • 2篇杨军
  • 2篇徐春春
  • 2篇方福平
  • 2篇魏祥进
  • 1篇吴昆
  • 1篇方云霞
  • 1篇肖文斐
  • 1篇胡国文
  • 1篇毛一剑
  • 1篇付向东
  • 1篇王长春
  • 1篇马良勇
  • 1篇段彬伍

传媒

  • 8篇中国稻米
  • 4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植物学报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9
2011年
介绍了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比较现实的途径,并对机械化制种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王跃星葛露方朱旭东
关键词: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
早籼新品种中选05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0年
中选056是利用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产品种中选181作母本,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抗稻瘟病品系Z95-03为父本,经多代选育育成的高产抗病早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稻米食用品质好、产量较高等特点,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陈红旗马良勇王跃星倪深朱旭东
关键词:选育栽培技术
我国水稻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
种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水稻种源自主可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基础。我国水稻传统育种技术创新力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较为完善,但新兴育种技术仍存在发展空间。因此,未来我国仍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种业核心技术研发能...
王跃星魏祥进徐春春方福平
关键词:水稻育种种业
水稻优质不育系中早A的选育及其繁种技术
2013年
中早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九龙B和金23B杂交选育的优质不育系,所配组合F1生育期偏短,较适宜于早杂和晚杂组合的配组。201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繁种技术。
陈红旗王跃星倪深朱旭东
关键词:选育
水稻穗部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水稻(Oryza sativa)穗部性状与产量直接相关,其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功能解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以籼稻华占(HZ)和粳稻热研2号(Nekken2)及构建的120个重组自交系(RILs)为实验材料,测定了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柱头外露率及一次枝梗数等穗部性状。结合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结果共检测到31个QTLs,分别位于第1、2、3、4、5、6、10和11号染色体上,其中2个位点的LOD值分别高达5.45与5.28。通过分析筛选QTL区间内可能影响穗部性状的相关基因,并利用qRT-PCR进行基因表达检测,发现LOC_Os05g05490、LOC_Os05g06150、LOC_Os03g11700、LOC_Os03g12430、LOC_Os05g28720、LOC_Os05g30890、LOC_Os05g31740和LOC_Os02g17880在双亲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其中,前5个基因编码三角状五肽重复蛋白,而后3个基因编码糖基转移酶。研究挖掘到31个与穗部性状相关的QTLs,为进一步定位和克隆相关基因,从而选育高产水稻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朱超宇胡程翔朱哲楠张芷宁汪理海陈钧李三峰连锦瑾唐璐瑶钟芊芊殷文晶王跃星饶玉春
关键词:水稻穗部性状QTL定位候选基因高产
水稻根系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为发掘水稻根系性状相关基因,以籼稻品种华占(HZ)为父本、粳稻品种热研(Nekken2)为母本,杂交并衍生得到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RILs)群体为实验材料,通过扫描测量重组自交系在三叶期时根系的性状.在已构建好的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基础上,对水稻根系性状的QTL进行初步定位及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个与总根长相关的QTL,分别位于水稻第2,5,10号染色体上,3个与根表面积相关的QTL,分别位于水稻第2,4,5号染色体上,6个与根平均直径相关的QTL,分别位于4,5,9,10和11号染色体上;其中总根长与根表面积QTL在第5号染色体上区间重合,根表面积与根平均直径QTL在第4号染色体上区间重合;同时对检测的QTL区间内的候选基因进行筛选、归纳和分析,并通过qRT-PCR分析,发现总根长LOC_Os05g40180基因、根表面积LOC_Os11g24240基因、根平均直径LOC_Os04g52030基因很可能是影响水稻根系性状的新基因.以上结果为发掘根系性状、培育理想株型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殷文晶陈振概高佩慧芦涛叶涵斐叶润乐杨茜路梅王跃星饶玉春
关键词:根系性状重组自交系QRT-PCR理想株型
水稻优质不育系中99A的选育及其繁种技术
2010年
中99A为矮败胞质的籼型不育系,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该不育系是以复交形式(Q-st/青热//龙特浦///金23)系选而成,具有熟期早、配合力强、品质中优、制种产量高等优点,配组后的F1生长量比较大、结实率高、稻米品质与中9A配置的组合相仿。本文主要介绍了中99A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繁种技术要点。
王跃星陈红旗倪深朱旭东
关键词:繁种技术
水稻改良品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评价被引量:6
2016年
为评价水稻改良品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和辅以人工接虫诱发的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评价了水稻改良品系苗期对褐飞虱的抗性以及成株期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抗源RHT-sd1的改良品系G6和G8,‘Ptb33’的改良品系G9和G10,Qb14的改良品系G15,Qb15的改良品系G16和G17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均表现抗性,各抗源的改良品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均具抗性的检出率分别为25.0%、66.7%、25.0%和100.0%,可见对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抗源品种进行改良可以获得多抗性新品系。本研究获得的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改良品系在多抗性水稻品种的选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邓飞倪深陈红旗王跃星胡国文王孔俭李素佳朱旭东
关键词:水稻改良品系褐飞虱白背飞虱抗性育种
东乡野生稻研究进展及育种利用策略被引量:1
2022年
东乡野生稻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分布最北(N 28°14′、E 116°36′)的野生稻特异种质资源,其基因组中蕴含着抗病、抗虫、耐逆及其他诸多优良基因/QTL,前人已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抗病、抗虫、抗逆、育性、产量及其他优良特性等方面总结了东乡野生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其育种利用策略。
毛一剑李三峰吴荣梁王跃星李春生
关键词:东乡野生稻育种策略
浙江省早稻品种(系)的抗裂性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稻谷的吸湿性裂纹特性,设计了标准处理方法,并对参加浙江省"9410"计划联合品比试验的品系、部分早籼及早粳育种亲本进行抗裂性分析和等级评定。裂纹粒率最高的材料达73%,最低的仅0.5%,材料间差异显著(P=4.23×10-16<0.01);其中,45份籼稻材料平均裂纹粒率为34.19%,8份粳稻材料平均裂纹粒率为55.44%,2份长粳材料平均裂纹粒率为2.25%。相关分析表明,品种的抗裂性与粒形呈极显著正相关(r=0.49**)。
王跃星杨军倪深陈红旗朱旭东
关键词:早稻抗裂性稻米品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