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
- 作品数:48 被引量:142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 一种基于发送参考的MIMO-UWB通信方法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TR-MIMO-UWB通信系统实现方案,该方案采用两根天线发送信息,使用一根或两根天线接收信息,符号脉冲发射使用的天线以及发射时间构成空时编码关系,同时发送参考脉冲符号,在接收端利用参考脉冲符号与发送...
- 向新王锋孙晔宋晓鸥黄烨石峰邓勇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高仰角天线的无盲区短波通信技术及其实现被引量:2
- 2006年
- 短波无线电通信在200公里范围内通常存在着盲区,这一特点制约了其在近距机动通信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高仰角环型天线的短波近距无盲区通信技术,从线路计算方面分析了技术实现的可行性,并给出了技术实现的具体方案,对高仰角环型天线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通过对系统模型在不同工作条件下接收信号的信噪比测试,验证了文中的基于高仰角环型天线的通信近距无盲区技术具有优良的短波盲区消除性能。
- 王锋赵宏锋王永生
- 关键词:机动通信短波通信
- 一种超宽带脉冲信号检测方法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宽带脉冲信号检测方法,首先顺序观测信号采样值,计算信号采样值的对数似然比l[x(i)],其次对l[x(i)]进行整合累加,计算判决统计量Z<Sub>i</Sub>,最后当判决统计量Z<Sub>i</Su...
- 向新宋晓鸥孙晔王锋茹乐黄烨赵鹏
- 文献传递
- 基于FDM-TDM的V/UHF地空战术数据链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前的V/UHF地空战术数据链主要以固定时隙分配模式工作,存在着用户容量与信息刷新速率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新一代地空战术数据链的需求,通过分析空中态势信息和指挥引导信息的传输和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FDM-TDM的V/UHF地空战术数据链传输方案,该方案在保证较高信息刷新速率情况下,可使指挥引导飞机容量增加5倍以上。
- 王锋廉保旺丁在田
- 关键词:数据传输飞机
- Linux系统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分析
- 2002年
- 结合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 ,分析比较了Linux操作系统与其他几种商业操作系统的网络安全性能 ,并针对局域网的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 汪胜荣王锋
- 关键词:LINUX内核局域网网络安全
- 一种新的雷达和红外融合算法被引量:6
- 2009年
- 针对作机动飞行的空中目标,利用目标多普勒信息和红外辐射信息,建立具有Markov跳变参数的红外系统距离估计模型,基于结构随机跳变系统最优滤波理论,提出了一种红外系统距离估计算法.基于交互式多模型算法(IMM),以红外测距为伪距量测,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动雷达和红外融合算法.对一个高机动目标跟踪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红外距离估计误差小,融合算法跟踪精度高,性能良好,易于工程实现.
- 曾宪伟方洋旺伍友利王洪强王锋
- 关键词:多普勒结构随机跳变系统最佳线性无偏估计
- xDSL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 2002年
- xDSL技术是一种在双绞线上传输高速数据流的宽带接入技术。随着VOD等新业务的开展 ,xD SL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结合xDSL技术的特点 。
- 王锋李勇李宋林
- 关键词:XDSL技术视频点播串音干扰宽带接入接入网
- 多智能体在认知无线电频谱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是近年来通信领域的热点问题。阐述了多智能体系统的基本概念,对智能体和多智能体系统运行机制进行了介绍,并从适用于认知无线电网络的智能体模型设计和多智能体运行机制的应用两方面,对近年来用于认知无线电网络频谱管理的多智能体技术作了总结。
- 孙婷向新宋晓鸥王锋孙晔
-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频谱管理多智能体系统多智能体技术
- 基于双距离像的空间目标多姿态角特征融合识别算法
- 2010年
- 介绍一种有效的空间目标电磁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处理目标多个姿态角的平均距离像,在双谱变换的基础上,生成目标姿态角的双距离像;然后计算双距离像矩阵的特征值,得到一个融合特征矢量,以此为判决依据对空间目标进行分类识别;最后,通过大量实测数据验证,该方法对空间目标能作出正确判决,统计识别正确率高于常用的前向(BP)神经网络分类方法.
- 李超张衡阳杨霄鹏王锋陈曾平
- Link-16数据链分层模型分析
- 2015年
- 针对多种数据链之间标准不统一、交互困难的问题,在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数据链的通用模型。分析Link-16数据链的消息标准、时隙分配方式和通信协议,使用通用模型对Link-16数据链进行建模;通过研究Link-16数据链工作过程中的入网技术、同步技术、时隙接入技术和网络成员之间微小时间差的捕获技术,给出Link-16数据链端机的同步原理和入网方法;结合Link-16数据链的具体相关参数,给出通用模型的物理层和链路层的具体实现方法。
- 鲁阳王兴华向新孙晔王锋
- 关键词:数据链网络同步物理层链路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