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肾移植
  • 1篇毒性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杀伤
  • 1篇肾移植患者
  • 1篇逃逸
  • 1篇皮质激素
  • 1篇文献复习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性
  • 1篇细胞毒性淋巴...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霉酚酸
  • 1篇霉酚酸酯
  • 1篇免疫
  • 1篇免疫逃逸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4篇王鸣
  • 4篇朱同玉
  • 3篇许明
  • 3篇戎瑞明
  • 2篇屠国伟
  • 2篇程宙
  • 1篇王国民
  • 1篇王学雷
  • 1篇杨兆华
  • 1篇张雁云
  • 1篇王继纳
  • 1篇纪元
  • 1篇孙立安
  • 1篇李金锋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Symphony临床研究中期报告
2007年
Symphony临床研究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肾移植患者国际多中心对照研究。该研究从15个国家中随机选取了1645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1)常规剂量环孢素A(CsA)组:CsA+霉酚酸酯(MMF)2g/d+皮质激素,CsA前3个月血药谷值浓度维持在0.125-0.250μmol/L,以后为0.083-0.166μmol/L;(2)低剂量组CsA组:CsA+MMF2g/d+皮质激素+达利珠单抗(商品名:赛尼哌)诱导治疗,
杨兆华朱同玉王鸣
关键词:SYMPHONY多中心对照研究皮质激素肾移植患者达利珠单抗霉酚酸酯
夫妻间供肾移植10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夫妻间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10例夫妻间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男5例,女5例。年龄32~62岁(42.0±10.0)岁。5例行手助腹腔镜取肾,5例行小切口开放取肾。受者年龄32~61岁(43.3±9.13)岁,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环孢素A/FK506+骁悉/硫唑嘌呤+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10例患者随访3~40月。结果手术成功率100%,供受者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0例供者术后1周内血肌酐较术前升高15%~25%,但均维持正常水平。随访超过1年的7例供者,肾功能均维持正常。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主要归因于未遵医嘱服用免疫抑制剂,术后3月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治疗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其余8例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3.61天。10例受者术后血肌酐恢复正常的时间、急性排斥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与同期的亲属肾移植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夫妻间供肾移植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屠国伟朱同玉许明孙立安戎瑞明李金锋王继纳程宙王鸣王国民
关键词:肾移植活体供者夫妻
BK病毒相关性肾病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09年
目的:探讨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的病理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利用SV-40大T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对接受移植肾穿刺活检的117例病理学标本进行回顾研究,对诊断BKVAN的患者进行随访及病史复习。结果:5例患者诊断为BKVAN,占移植肾活检病例的4.3%。1例患者证实BKVAN后予以免疫抑制剂减量,肾功能明显好转。其余4例患者因当时未能及时诊断,1例已经发展为移植肾失功,其余3例患者治疗后效果不佳,血肌酐呈进行性上升。结论:BKVAN预后较差。利用SV-40大T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可提高BKVAN的诊断率,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屠国伟朱同玉纪元许明戎瑞明王鸣程宙
关键词:肾移植BK病毒
造血干细胞逃逸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杀伤的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HSC)逃逸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杀伤的机制,并比较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骨髓造血干细胞(BM-HSC)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UCB-HSC)3种常用造血干细胞逃逸CTL杀伤的能力,以期发现更适用于移植的HST类型。方法:以CTL为效应细胞,并以PB-HSC、BM-HSC及UCB-HSC为靶细胞,以去除了造血干细胞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为对照组细胞,利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析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并用克隆增殖试验分析效应细胞对靶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PB-HSC、BM-HSC、UCB-HSC及PB-MNC表面HLA-Ⅰ类分子、HLA-Ⅱ类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CTL对3种HSC的杀伤率明显低于PB-MNC,有统计学差异;而CTL对3种HSC的杀伤率和增殖能力的抑制率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B-HSC、BM-HSC、UCB-HSC及PB-MNC表面均高表达HLA-Ⅰ类分子,相互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B-HSC、BM-HSC及PB-MNC表面均高表达HLA-Ⅱ类分子,相互之间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只有UCB-HSC表面低表达HLA-Ⅱ类分子,与以上3种细胞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3种HSC对CTL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逃逸能力,但其逃逸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B-HSC表面低表达HLA-Ⅱ类分子,可能在它逃逸特异性免疫杀伤的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王鸣朱同玉王学雷许明戎瑞明张雁云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免疫逃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