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亚飞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2篇动脉
  • 2篇护理
  • 2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高压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血症
  • 1篇蛋白
  • 1篇动脉血
  • 1篇新生儿持续肺...
  • 1篇新生儿肺动脉...
  • 1篇新生儿化脓性...
  • 1篇血气
  • 1篇血气指标
  • 1篇血性
  • 1篇循证
  • 1篇循证护理
  • 1篇循证护理模式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机构

  • 6篇宝鸡市妇幼保...

作者

  • 6篇白亚飞
  • 2篇王巧红
  • 2篇姜燕
  • 2篇张新春
  • 1篇李和勤
  • 1篇代光华
  • 1篇曹博
  • 1篇杨蓉

传媒

  • 2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粪钙卫蛋白在诊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价值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IFABP)与粪钙卫蛋白(FC)在诊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及其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价值。方法 240例早产儿,其中120例发生FI(A组),120例未发生FI(B组)。分别于开始喂养前(S1期)、发生FI当天(S2期)和第5天(S3期)、发生NEC当天(S4期)收取两组尿液、粪便,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UIFABP和FC浓度。结果 A组与B组UIFABP浓度、FC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UIFABP及FC浓度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各个时间点NEC组的UIFABP浓度高于无NEC组,S2至S4期NEC组的FC浓度均高于无NEC组;NEC组的UIFABP和FC浓度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S3期UIFABP诊断早产儿发生NEC的界限值为1.892 mg/ml,敏感度为93.0%、特异性为56.8%;S4期UIFABP浓度诊断早产儿发生NEC的界限值为2.563 mg/ml,灵敏度为76.7%,特异度为97.3%。S3期FC浓度对早产儿发生NEC的诊断界限值为198.9μg/g,灵敏度为96.5%,特异度为79.6%。S4期FC浓度对早产儿发生NEC的诊断界限值为254.4μg/g,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61.2%。结论 FI早产儿的UIFABP与FC浓度持续升高。FI早产儿出现NEC可能性较大。早产儿发生FI第5天FC浓度、UIFABP异常升高,提示有发生NEC可能,对诊断NEC具有积极作用。
姜燕李和勤白亚飞曹博
关键词: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一氧化氮不同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联合不同振荡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94例PPHN患儿按确诊、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NO+高频通气,NO质量浓度由20ppm开始,有效后可逐渐调低NO浓度,降至5×10-6 mg/L后维持36~72h;对照组采取NO+常频通气,NO质量浓度由20ppm开始,最大可增至40ppm,有效者可每4h降低NO浓度5ppm,直至6ppm,以此低浓度维持36~72h,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d后监测两组患儿PaO2和肺动脉收缩压(SPAP)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3d后,PaO2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而SPAP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3d后,两组患儿之间PaO2和SP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3d后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NO联合高频和常频振荡通气治疗PPHN均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但NO+高频通气对于PPHN的短期治愈率则明显优于NO+常频通气。
姜燕白亚飞
关键词:一氧化氮高频通气常频通气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与护理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病情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PPHN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的血气指标、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护理后,两组患儿PaCO 2、FiO 2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者患儿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SaO 2、PaO 2较治疗护理前均上升,且观察组患儿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护理后,两组患儿SPA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S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低血压、心率失常及呼吸抑制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新生儿PPHN患儿血气指标及稳定体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力,降低并发症率,是适合新生儿PPHN患儿的护理方案。
王巧红张新春白亚飞
关键词:新生儿肺动脉高压临床症状综合护理干预
循证护理模式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质量效果观察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出生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两组患儿均护理观察至入组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入组前及入组后6个月时的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变化,收集整理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并比较。对两组患儿的父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行组间比较。结果(1)两组患儿入组时PDI、M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6个月时两组患儿PDI、MDI评分均较入组时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患儿PDI、M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3)入组6个月时,观察组患儿父母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提升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病情康复效果及患儿运动发育及智力发育水平方面较常规护理更具优势,且能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儿父母对护理的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王巧红张新春白亚飞
关键词:循证护理模式并发症发生率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后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74例和预后不良组1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患儿表现为少动17例(22.97%)、黄疸20例(27.03%)、前囟张力增高16例(21.62%)、呼吸不规则10例(13.51%)、发热46例(62.16%)、吃奶差33例(44.59%),预后不良组新生儿表现为少动10例(62.50%)、黄疸4例(25.00%)、前囟张力增高8例(50.00%)、呼吸不规则3例(18.75%)、发热11例(68.75%)、吃奶差6例(37.50%),预后不良组新生儿少动、前囟张力增高者的比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总蛋白含量、白细胞水平、丙二醛(MDA)浓度分别为(1.89±0.45)g/L、(3.64±0.85)×10^(9)/L、(8.24±2.56)μmol/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1.13±0.34)g/L、(2.27±0.63)×10^(9)/L、(6.25±1.94)μmol/L,脑脊液糖浓度为(1.36±0.37)mmol/L,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的(2.03±0.5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囟张力增高、脑脊液总蛋白含量、脑脊液糖浓度、MDA浓度是影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少动、前囟张力增高等症状不利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恢复,其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前囟张力增高、脑脊液总蛋白含量、脑脊液糖浓度、MDA浓度是影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任荣白亚飞罗少龙
关键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预后
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遗传学特征及病因相关因素分析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遗传学特征及病因相关因素。方法 (1)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5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55例,设为观察组。对观察组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检测新生儿G6PD基因突变情况及类型,分析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的遗传学特征;(2)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新生儿非结核性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相关因素。结果对入组的110例新生儿非结核性高胆红素均完成遗传学检查,PCR结果表明:对于G1338A突变者能扩增出361bp特异性电泳带;对于G1376T突变者则可以扩增出345bp特异性电泳带。对于阴性对照组中经右601bp部位存在对照泳带。观察组55例新生儿中1388突变51例,1376突变4例;单因素结果表明: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性别、体重、宫内窘迫、遗传代谢病及ABO溶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早产、感染、头皮血肿、围产窒息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早产、感染、头皮血肿、围产窒息关系密切(P<0.05)。结论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常伴有G1388A、G1376T位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并且病因相关因素较多,临床上应根据病因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疾病发生率。
代光华杨蓉白亚飞
关键词:遗传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