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晓春

作品数:45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10篇蛋白
  • 9篇通路
  • 8篇信号
  • 7篇信号通路
  • 7篇靶蛋白
  • 6篇雷帕霉素
  • 6篇雷帕霉素靶蛋...
  • 5篇MTOR信号...
  • 4篇软骨
  • 4篇基因
  • 4篇教学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4篇关节
  • 3篇医学细胞生物...
  • 3篇生物学
  • 3篇去卵巢
  • 3篇肿瘤
  • 3篇抗氧化

机构

  • 44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广州军区广州...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天津医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南昌大学第三...

作者

  • 45篇白晓春
  • 10篇罗深秋
  • 8篇刘俊
  • 6篇李明
  • 5篇贾春宏
  • 3篇刘阳
  • 3篇蔡道章
  • 3篇陈煜
  • 3篇潘婷
  • 3篇陈振国
  • 2篇王华
  • 2篇胡卫列
  • 2篇李秀梅
  • 2篇林骏
  • 2篇侯敬申
  • 2篇金大地
  • 2篇陆地
  • 2篇赵莉
  • 2篇张忠民
  • 2篇肖敏

传媒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聚柠檬酸填充材料诱导大鼠颅骨缺损后的软组织再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估两种新型聚柠檬酸可降解生物材料诱导大鼠颅骨缺损后软组织再生的能力。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46只,随机选取6只SD大鼠大腿肌肉分别植入材料,两周后取材;剩余40只颅骨缺损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自体骨移植组和两种新型柠檬酸材料移植组,每组各10只,处理后3个月取材,行组织学染色及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1、两种新型聚柠檬酸生物材料可诱导肌肉内软组织再生;2、两种新型聚柠檬酸生物材料可诱导大鼠颅骨缺损时的血管与纤维组织再生;3、两种新型聚柠檬酸生物材料通过诱导软组织再生加速颅骨缺损后膜内成骨发生。结论两种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再生诱导性,可有效刺激颅骨缺损时软组织再生并同时加速颅骨膜内成骨的发生最终促进颅骨愈合。
单连良陶庭俊陈煜辉黄东吴伟炽白晓春孙大炜
关键词:柠檬酸颅骨缺损软组织
创新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被引量:4
2015年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也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在提高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分析了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的现状,并对其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陈振国白晓春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留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南方医科大学自2005年开始共招收10届留学生。细胞生物学教研室承担了留学生细胞生物学全英教学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从不断提高师资力量、精心选择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重视实验课教学四个主要方面总结了经验教训,并期望进一步探索留学生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方法,不断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
李明贾春宏陈振国林骏杨翠兰胡乐白晓春罗深秋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留学生
一种训练康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训练康复装置,涉及训练康复装置技术领域。训练康复装置包括支撑座、牵拉机构、导向牵引机构和驱动机构。支撑座的立柱分别与底板和顶板固定连接;牵拉机构包括牵拉带、动板和弹性件,动板活动地套设于立柱上,牵拉带分...
白晓春蔡志清
mTOR信号通路与肾上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细胞内调控生长、增殖的中心信号分子,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发现,m TOR信号通路在肾上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许多研究证实,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Akt、m TOR、S6K1、4EB-P1的磷酸化水平在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和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s,PCC)中均明显高于正常肾上腺组织,且可能与肾上腺肿瘤的恶性转化相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的杂合性缺失、PTEN的生殖系突变、微小RNA表达异常均可激活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使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周期蛋白等分子过表达,从而产生抑凋亡、促增殖、促血管形成等效应,使组织呈现出肿瘤特征,并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目前,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已证实m TOR抑制剂对ACC与PCC有良好的疗效,且联合其他抗癌药物治疗效果更佳,这给肾上腺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m TOR信号通路与肾上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展,希望为肾上腺肿瘤的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许美年胡卫列敖春萍吴禹锟白晓春刘俊李明
关键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肾上腺肿瘤
具有双报告基因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细胞系的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报告基因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该具有双报告基因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在其基因组中包含内源性的COL2A1基因座和COL10A1基因座,所述COL2A1基因座包含第一报告基因和内源性CO...
高学飞魏小翠白晓春丘菁杨赖锐军
一种miRNA‑483‑5p抑制剂药物及其在治疗骨关节炎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miRNA‐483‐5p抑制剂及其在骨关节炎疾病治疗中的用途。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RNA‐483‐5p抑制剂在制备治疗骨关节炎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miRNA‐483‐5p抑制剂选自细胞中特异抑制...
白晓春王华张海严孙秋怡蔡道章
文献传递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11
2011年
实验教学是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相结合;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多种评价体系相结合。通过这些努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从而更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李明刘俊白晓春罗深秋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DHA可抑制黄曲霉素B1诱导的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黄曲霉素B1(AFB1)诱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能力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AFB1、DHA/AFB1分别干预肝癌Hep G2.2.15细胞,通过细胞划痕、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比例,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2μmol/L AFB1与空白组相比,细胞划痕修复率增高,细胞穿膜细胞数目均增多,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比例变化不明显;细胞多核仁,细胞内出现线粒体、高尔基体增多等。DHA/AFB1与单独AFB1处理组的相比,细胞划痕修复率降低;细胞穿膜细胞数目均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S期细胞比例变化不明显;细胞单核仁,细胞内核质减少,细胞内线粒体减少,出现空泡化超微结构。结论 DHA可以明显抑制AFB1诱导增强的Hep G2.2.15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陈可和高婷潘金飞韦海明贾春宏蓝娇陈振祥潘登白晓春
关键词:肝癌细胞黄曲霉素B1DHA
抗氧化剂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维生素C、E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不同配伍用药方法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4月龄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取50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20只行假手术。3个月后随机从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各取10只大鼠检测体重、子宫湿重、左侧股骨及腰椎骨密度和血清生化指标Ca^2+、肌酐、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以确定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确定模型建立成功后,其余动物分为A(假手术)、B(去卵巢生理盐水对照组)、C(维生素C+维生素E)、D(GSH)、E(维生素C+维生素E+GSH)5组,每组10只。药物用量维生素C(750mg·kg^-1·d^-1)、GSH(125mg·kg^-1·d^-1)腹腔注射,维生素E(250mg·kg^-1·d^-1)灌胃,模型组每天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个月后,检测各组动物左侧股骨及腰椎骨密度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抗氧化剂治疗3个月后,与模型组相比,左侧股骨及腰椎骨密度三个治疗组均明显增加,其中D、E组增加最显著;血清ALP各组均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和血清抑制OH^-能力D、E组显著升高;丙二醛水平C、D组显著降低;各组血清Ca^2+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及GSH显著增加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阻止血清抗氧化成分(SOD、GSH-Px)减少,提高血清抑制OH^-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李明白晓春刘俊刘阳潘婷陈煜罗深秋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抗氧化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