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庆丰

作品数:24 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结肠
  • 9篇小肠
  • 9篇小肠结肠炎
  • 9篇坏死
  • 9篇坏死性小肠结...
  • 9篇肠炎
  • 7篇新生儿
  • 5篇新生儿坏死性...
  • 5篇细胞
  • 5篇儿童
  • 4篇手术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诊治
  • 3篇消化道
  • 3篇囊肿
  • 3篇化道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囊肿
  • 2篇新生大鼠

机构

  • 19篇上海市儿童医...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4篇盛庆丰
  • 16篇吕志宝
  • 10篇徐伟珏
  • 8篇刘江斌
  • 5篇吕志葆
  • 4篇吴一波
  • 4篇黄雄
  • 3篇黄一敏
  • 3篇孙俊
  • 2篇吴伟
  • 2篇王雪莉
  • 2篇叶国刚
  • 2篇穆怀博
  • 2篇王雪莉
  • 1篇蒋莎义
  • 1篇史婧奕
  • 1篇周以明
  • 1篇陈舟
  • 1篇刘海峰
  • 1篇郑珊

传媒

  • 8篇中华小儿外科...
  • 5篇临床小儿外科...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家庭用药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儿童非寄生虫性脾囊肿的单中心经验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儿童非寄生虫性脾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为6例脾囊肿患儿行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囊肿大小、患儿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复发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6例患儿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无中转开腹。患儿4~15岁,手术时间75~150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4~19 d,术后住院4~19 d。术后随访0.5~3年,2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儿童脾囊肿安全、可行,操作简单。
陈立才刘江斌徐伟珏盛庆丰吕志宝
关键词:脾囊肿腹腔镜检查开窗引流术儿童
人β-防御素-3通过调控肠上皮细胞自噬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挥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人β-防御素-3(human beta-defensin-3,hBD3)对肠上皮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及其介导的自噬调控对肠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应用雷帕霉素(Rapamycin)诱导肠上皮细胞IEC-6构建细胞自噬模型。根据实验设计分为对照(Control)组、雷帕霉素(Rapamycin)组和人β-防御素-3(hBD3)+雷帕霉素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肠上皮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mRFP-GFP-LC3自噬双标腺病毒感染肠上皮细胞动态监测自噬流。应用CXCR4抑制剂和siRNA进一步验证hBD3调控自噬的潜在机制。划痕实验检测肠上皮细胞迁移能力,通过ATG7 siRNA转染的肠上皮细胞进一步佐证hBD3是通过调控自噬从而影响肠上皮细胞迁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Control+NS,n=1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模组+生理盐水(NEC+NS,n=12)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模组+hBD3(NEC+hBD3,n=8)。通过配方奶喂养+缺氧冷刺激诱导构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鼠,收集肠管组织检测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结果显示,雷帕霉素组中应用200 nmol/L雷帕霉素处理IEC-6细胞24 h后,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和LC3Ⅱ/Ⅰ相较于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44±0.05、1.17±0.05和1.32±0.05,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6和0.0014),成功构建了肠上皮细胞自噬模型。hBD3+雷帕霉素组IEC-6细胞中p62、Beclin1和LC3Ⅱ/Ⅰ相较于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86±0.04、0.75±0.04和0.95±0.03,与雷帕霉素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27和0.003),提示hBD3预处理可以显著抑制肠上皮细胞自噬水平。雷帕霉素组mRFP+GFP+斑点和mRFP+GFP-斑点计数分别为(38.33±2.02)个和(72.33±2.61)个,较对照组(3.67±0.88)个和(4.67±1.20)个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hBD3+雷帕霉素组mRFP+GFP+斑点和mRFP+GFP-斑点数分别
陈丽萍吕志宝葛贵杰付东路丽余胜华王雪莉盛庆丰
关键词:防御素自噬
13例新生儿胃穿孔诊治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总结13例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以2010年9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和新生儿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3例胃穿孔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首发症状、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及预后等临床资料,通过对上述资料的整理分析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儿中,生存12例(92. 31%),死亡1例(7. 69%)。低出生体重7例(53. 85%);早产儿9例(69. 23%);术前X线片显示气腹13例(100%);术前血气分析显示酸中毒(p H <7. 35) 8例(61. 54%);胃穿孔长度小于2 cm者2例(15. 38%),2~5 cm者6例(46. 15%),大于5 cm者5例(38. 46%);发病日龄均为出生后1周以内,出现症状到手术时间间隔<24 h者11例(84. 61%),≥24 h者2例(15. 29%,1例死亡);穿孔部位:胃前壁3例(23. 08%),胃后壁2例(15. 29%),胃大弯5例(38. 46%),胃小弯2例(15. 29%),同时位于胃前壁及胃后壁1例(7. 69%,为死亡病例); 13例均行一期胃壁修补手术,术后胃壁肌层缺损9例(69. 23%),胃壁肌层发育不良1例(7. 69%),缺血坏死3例(23. 08%)。结论从本次纳入的13例新生儿诊治分析结果来看,新生儿胃穿孔多发生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穿孔部位多位于胃前壁及胃大弯;胃壁肌层缺损为新生儿胃穿孔首要病因。积极的围产期管理、原发疾病的早期治疗及纠正消化道合并畸形对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黄雄陈发玲盛庆丰吴一波孙俊徐伟珏
关键词:消化道畸形外科手术
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如何服
2023年
何为婴幼儿血管瘤婴幼儿血管瘤(IHs)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是指血管异常生长所形成的团块,通常呈粉红色或红色,或呈肤色并伴粉红色或红色斑点。婴幼儿血管瘤可出现于身体任何部位,头部或面部最常见,通常不会引起疼痛或不适。
朱彦盛庆丰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血管肿瘤普萘洛尔血管异常粉红色
人β防御素在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β防御素(BD)是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主要表达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上皮组织中。作为小分子阳离子抗菌肽,β防御素在体内外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性能,不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研究表明,β防御素作为炎症介质和趋化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反应,是机体防御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β防御素在较低浓度时,通过趋化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并表现出抗炎作用。在较高浓度时,通过趋化T细胞和未成熟DC细胞等分别引起初始免疫应答和记忆免疫应答的发生,而且β防御素趋化免疫细胞所需浓度远远低于表现出抗微生物所需的最低浓度。随着对其结构更深入的了解,将有助于探索β防御素在不同学科(如生殖、发育、组织修复和肿瘤)中的作用以及相关药物的研发。
盛庆丰吕志葆
关键词:Β防御素抗菌肽趋化作用
不同病变范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变范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外科手术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25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肠管坏死范围分为单个坏死或穿孔的病灶(F),多发坏死或穿孔病灶(M),全肠道病变(P) 3组,并对3组患儿的手术方式、术后生存率和关闭造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中,有11例为F、8例为M、6例为P,均采用剖腹探查术、肠造瘘术,或仅做腹腔引流术;12例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7例为低出生体质量儿,6例为正常出生体质量儿。有消化道穿孔17例(9例气腹,8例无气腹),无消化道穿孔8例(4例无气腹,4例NEC保守治疗后肠狭窄)。3例患儿经过2次以上手术,其余患儿在造瘘术后3~6个月行造瘘关闭手术。术后生存率:F组为100.0%(11/11例),M组为62.5%(5/8例),P组为16.7%(1/6例)。3种病变范围中F组比M组、P组的生存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98、10.312,P均〈0.05);M组与P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5)。结论NEC病变范围与患儿预后明显相关,F比M、P的预后好,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占NEC患儿比例较大;术中尽可能地保护边缘肠管是提高患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造瘘关闭手术建议在造瘘术后3~6个月,待患儿肝功能、肠功能恢复、营养发育良好时进行,特殊情况建议提前或延迟关造瘘。
陈发玲徐伟珏李龙至黄雄孙俊吴一波盛庆丰吕志宝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变范围开腹手术肠造瘘
小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治——附4例报道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总结小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s)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TIVAPs植入术的99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例出现CRBSI的临床表现。4例患儿年龄分别为3个月、10个月(2例)和23个月。原发病分别为:短肠综合征1例、白血病2例、朗格汉斯细胞增多症1例。导管和外周静脉血培养结果为同一种细菌,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给予全身抗生素,辅以“抗菌锁”治疗,即配置高浓度敏感抗生素溶液,注入输液港港座及导管内并保留。治疗时长为8~10 d。结果3例患儿治疗后体温平稳,血培养转为阴性,TIVAPs继续留用。1例患儿经上述治疗,仍反复发热,血培养呈阳性,予拔除TIVAPs后感染控制。结论CRBSI是小儿TIVAPs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全身抗生素及“抗菌锁”治疗,可以控制感染,若治疗无效,需拔除TIVAPs。
黄一敏徐伟珏吴一波盛庆丰刘江斌吕志宝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导管相关性感染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辅助筛查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辅助筛查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通过初级胆汁酸与次级胆汁酸作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辅助筛查的标志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初级/次级胆汁酸比值与性别、胎龄、喂养类型、粪便潜血...
路丽高婷婷胡韶华吕志宝徐伟珏盛庆丰郭婷陈峰
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肠狭窄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总结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后肠狭窄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治疗的18例NEC后肠狭窄患儿临床资料(包括确诊NEC后至肠狭窄的时间、手术年龄、狭窄部位、术后并发症等)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18例确诊NEC后至肠狭窄的平均时间为45.7天;手术时平均日龄73.8天。狭窄部位仅1处者14例:7例位于回肠末端,5例位于升结肠,2例位于降结肠;多发狭窄者4例,其中1例位于回盲部和降结肠乙状结肠交界部,1例位于回肠末端和降结肠乙状结肠交界部,1例位于升结肠和横结肠中段,1例位于结肠肝曲和脾曲。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4例再次行肠造瘘术,原因分别为:2例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近端肠粘连扭转坏死;另1例再发回盲部狭窄,再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8例均获随访,预后良好,4例肠造瘘者已关瘘3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治疗NEC后肠狭窄效果整体良好,狭窄常发于末端回肠和升结肠。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及消化道造影结果,术中需对可疑肠管注水充盈以排除多发狭窄。NEC后肠狭窄有一定的发病形成时间,需把握一期手术时机并保证剩余肠管质量,避免发生术后再发狭窄或其他并发症。
陈发玲徐伟珏黄雄盛庆丰吕志宝路丽
关键词:胃肠吻合术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与诊治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9年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导致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的早期识别及严重程度的判断较为困难。随着分子医学研究的进展,采用组学数据分析技术等新的研究手段可以更全面、精准地研究NEC的发病机制,寻找更为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单独应用某个指标常常很难在疾病早期准确预测肠坏死,而多种指标联合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手术时机。另外,采取母乳喂养等多种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NEC的发病率。本文旨在针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前期预防策略及分子医学研究进展进行浅谈。
吕志宝盛庆丰
关键词:基因组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