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学超
- 作品数:16 被引量:183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电视暴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攻击性关系的研究
- 攻击性即攻击行为倾向,指个体实施攻击的潜在可能性,是一种心理特质.一般说来,攻击性强的人攻击行为也多.电视暴力是指电视节目中出现的施于某人或某物的伤害性的行为,主要指针对躯体的攻击行为.已有研究在电视暴力与儿童攻击性是否...
- 孙华平程学超张萌
- 文献传递
- 儿童亲社会道德推理的发展研究被引量:20
- 1992年
- 本实验参照艾森伯格—伯格设计的亲社会两难情境,编制适合于我国儿童生活实际的亲社会两难情境故事,以研究我国儿童的亲社会道德推理。结果表明:在本实验中所研究的我国儿童亲社会道德推理的发展基本上与艾森伯格—伯格的结论一致,但他们的亲社会道德推理水平略高于美国同年龄儿童;不同的两难情境对儿童的道德推理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在亲社会道德推理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
- 程学超王美芳
-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道德推理
- 儿童欺侮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72
- 1999年
- 儿童间的欺侮问题是近十几年中发展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也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该文分三部分简述近年来国外该领域研究的一些主要成果和最新动态,包括欺侮的概念及儿童欺侮发生的一殷特点、欺侮产生原因的理论假设以及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对儿童欺侮的影响。
- 张文新武建芬程学超
- 关键词:欺侮影响因素
- 富有时代气息和导向性的教育理论刊物——庆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10周年
- 1993年
- 1983年7月,在我们这个古老而富有朝气的祖国东方发生了一件当时并未引起'轰动效应'的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以下简称《教科版》)创刊了.其实这件事本身就值得'载入史册'的。因为她开创了我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之先河,将'教育科学'从'哲学社会科学'中'分离'出来,'专版专发',教育科学从此在高等学府中有自身的一块'领地'和'沃土',自然可以'茁壮成长',可望成为祖国科学百花园中的一枝独秀的'奇葩'。翻开《教科版》的创刊号,既看不到'创刊词'。
- 程学超王洪美
- 关键词:教育理论教育实际大学道德教育德育原理
- 谈谈电视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 1996年
- 儿童的早期行为模式多是通过模仿而得来的。家长、老师、同伴乃至电影、电视无不是儿童模仿的对象。 对于处于发育成长期的儿童看电视到底应该如何评价,目前尚无定论。笔者认为对此应当采取辩证的态度,既不能全部否定,更不能贸然赞同。下面,试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们的看法。
- 程学超孟海兰昌兵
- 关键词:儿童心理发展电视暴力攻击性行为早期教育暴力犯罪
- 亲参与儿童教养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 长期以来,关于儿童社会化的研究主要关注母亲在孩子发展中的作用,而对父亲的作用重视不够。已有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社会性、情绪和智力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clarke.Stwart,1978,1980:Main&West...
- 许岩侯忠伟张文新程学超
- 关键词: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 文献传递
- 结果预期与结果反应对儿童意图认知和道德判断的影响被引量:3
- 1996年
- 考察了结果预期与结果反应对儿童意图认知和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果预期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意图认知,结果反应仅影响幼儿园儿童的意图认知;结果预期和结果反应显著地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但结果预期对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要比结果反应大。
- 王美芳程学超
- 关键词:道德判断
- 伤害情景、意图认知与儿童反应倾向的发展研究
- 儿童对他人攻击行为意图认知的发展及其对儿童反应倾向的影响是儿童攻击行为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此,近一、二十年来国外发展心理学家已进行了不少实验研究(C.U.Sh- ants&D.A.Vogdanoff,1973;B.G....
- 程学超张文新苗逢春
- 文献传递
- 儿童对伤害情境的意图认知与反应倾向关系的发展研究被引量:12
- 1995年
- 儿童对他人行为意图的认知,是如何发展变化并如何影响行为反应?该研究旨在从会认知的角度,探讨6—13岁中国儿童在不同伤害情境中对同伴造成伤害性后果的行为的意图认知和反应倾向特点。
- 张文新程学超苗逢春
- 儿童心目中的惩罚研究被引量:5
- 1984年
- 一、目的儿童心目中的惩罚问题,是儿童道德发展研究者较早开始研究的课题之一。已有的资料表明,这一课题的早期研究者美国巴恩斯(E·Barnes,1894,1902)和夏伦伯格(M·Scnal-lenberger,1894),曾分别采用问卷法和间接故事法,研究7—16岁儿童对惩罚问题的看法。结果发现,在年幼儿童心目中,惩罚通常被认为是公正的。
- 李伯黍卢家楣程学超张承芬儿童道德发展研究协作组
- 关键词:少年儿童故事法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