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慧玉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基因
  • 3篇脱氨酶
  • 3篇基因治疗
  • 3篇胞嘧啶
  • 3篇胞嘧啶脱氨酶
  • 3篇胞嘧啶脱氨酶...
  • 2篇遗传性
  • 2篇遗传性非息肉...
  • 2篇遗传性非息肉...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杀伤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2篇胃癌细胞
  • 2篇息肉
  • 2篇息肉病
  • 2篇细胞
  • 2篇疗法
  • 2篇结直肠

机构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程慧玉
  • 3篇崔龙
  • 2篇孟荣贵
  • 2篇闫于悌
  • 2篇喻德洪
  • 2篇徐洪莲
  • 2篇金黑鹰
  • 1篇顾琴龙
  • 1篇李石
  • 1篇陈雪华
  • 1篇朱正纲
  • 1篇张忠兵
  • 1篇林言箴
  • 1篇朱玉平
  • 1篇郁宝铭
  • 1篇刘炳亚
  • 1篇张兴荣

传媒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外科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恶性肿瘤基因治疗进展
1997年
基因治疗最主要的对象之一是恶性肿瘤,因为肿瘤常规治疗的方法如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由于缺乏特异性和对正常组织毒性太大而受到限制。基因治疗针对肿瘤发生的遗传基础,容许选择性地破坏肿瘤细胞,同时减少系统毒性;而且肿瘤基因治疗基本上不用考虑社会伦理问题,可选用的治疗基因较多,实验模型易建立,患者及家属易接受及临床治疗也迫切需要。因此,尽管基因治疗是由遗传病开始,但肿瘤基因治疗后来居上,发展迅速。自1989年至1996年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基因治疗进入临床试验的治疗方案已有120多项,而肿瘤基因治疗方案占80%以上。
程慧玉
关键词:肿瘤基因治疗目的基因靶向基因
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MLH1与hMSH2基因的种系突变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hMLH1与hMSH2基因的种系突变特点。方法对诊治的6个HNPCC家系的先证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其hMLH1及hMSH2的35个外显子,SSCP方法检测其变异,对可疑突变者进行自动测序以确定突变类型。结果6例先证者SSCP检测在3例患者中发现4处异常条带,自动测序证实hMSH211外显子有1处插入突变和1处错义突变、13外显子有1处错义突变,1例在hMLH118外显子及hMSH215外显子均有插入突变。结论中国人HNPCC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以hMSH2为主,插入造成的移码突变和错义突变仍为主要病理突变类型。
金黑鹰崔龙孟荣贵程慧玉高军闫于悌徐洪莲喻德洪
关键词:错配修复种系突变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在消化道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1998年
本文综述了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克隆方法等方面的基本内容,着重综述了近几年它在肿瘤基因治疗研究中通过药物前体转换机制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作用,并对它所表现出的肿瘤杀伤效果机制如旁观者效应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靶向表达及特异性抑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程慧玉
关键词:胞嘧啶脱氨酶消化道肿瘤基因疗法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探讨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人胃癌细胞M85中,经0.4mg/ml的G418筛选阳性克隆扩增后进行前药5FC敏感试验。结果转CD自杀基因的M85细胞较亲代M85细胞对前药的敏感性显著增高(P<0.05)。体外实验中还观察到,前药在对转自杀基因的M85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同时,还对与其共培养的亲代M85细胞产生明显的杀伤作用,即“旁观者效应”。进一步将转基因M85细胞和未转基因M85细胞接种至裸鼠皮下,发现两者成瘤性无明显差异;前药5FC对未转基因肿瘤的生长无影响,而对转基因肿瘤的生长明显抑制。结论本研究为CD基因治疗胃癌向临床过渡提供了依据。
崔龙程慧玉林言箴朱正纲朱正纲刘炳亚陈雪华郁宝铭
关键词:自杀基因基因治疗胞嘧啶脱氨酶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体外前药转换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建立胃癌组织细胞自杀基因体外前药转换基因治疗方法。方法和结果首先将含CD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CD2在PA317细胞中包装、筛选、收获病毒上清及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后,体外转导M85胃癌细胞,以PCR方法证明CD基因稳定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Northernblot分析了CD基因的表达;转基因胃癌细胞在前药5-FC作用下呈现明显的选择性生长抑制效应。且观察到强效的“旁观者效应”。结论为胃癌组织基因治疗提供了极有意义的资料。
程慧玉张忠兵李石张兴荣朱玉平
关键词:基因疗法胞嘧啶脱氨酶
p53基因的变异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研究p53基因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的表达,以了解其在HNP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标本取自13个严格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家系的22例大肠癌、10例良性肠道病变及20例散发性大肠癌病人的肿瘤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p53基因表达研究,其结果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63.7%的HNPCC病人中p53免疫组化呈阴性表达,仅27.2%呈阳性表达,说明在HNPCC病人中p53多呈野生型存在;而在散发性大肠癌中,90%病人p53呈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53的变异在HNPCC发病中可能不起主导地位。p53阴性的大肠癌病例应进一步随访研究其是否属HNPCC家系。
程慧玉金黑鹰崔龙孟荣贵闫于悌徐洪莲喻德洪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致癌作用P53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