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旭

作品数:101 被引量:252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核科学技术
  • 21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水堆
  • 16篇传热
  • 14篇超临界水堆
  • 13篇数值模拟
  • 13篇水冷堆
  • 13篇棒束
  • 13篇值模拟
  • 12篇超临界水冷堆
  • 10篇堆芯
  • 9篇子通道
  • 8篇流动传热
  • 7篇超临界水
  • 6篇湍流
  • 6篇热工
  • 6篇SCWR
  • 5篇湍流模型
  • 5篇流场
  • 5篇快堆
  • 5篇换热
  • 4篇压水堆

机构

  • 100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中国核动力研...
  • 3篇中国原子能科...
  • 2篇上海核工程研...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科华核电技...
  • 1篇中车戚墅堰机...
  • 1篇国家电投集团...
  • 1篇国核(北京)...
  • 1篇卡尔斯鲁厄理...
  • 1篇上海电力大学

作者

  • 100篇程旭
  • 35篇刘晓晶
  • 27篇顾汉洋
  • 23篇杨燕华
  • 14篇熊进标
  • 10篇于意奇
  • 7篇柴翔
  • 6篇苏冠宇
  • 5篇李永春
  • 4篇周翀
  • 3篇张戈
  • 3篇严勇
  • 3篇熊珍琴
  • 3篇赵萌
  • 3篇莫锦秋
  • 3篇王小军
  • 3篇曹臻
  • 3篇杨婷
  • 2篇何斯琪
  • 2篇金頔

传媒

  • 36篇原子能科学技...
  • 26篇核动力工程
  • 11篇核科学与工程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核技术
  • 2篇第八届(20...
  • 1篇机械设计与研...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 1篇2007多相...
  • 1篇第六届全国新...
  • 1篇第十届全国反...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1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BRA-Ⅳ对8×8棒束计算的不确定性分析
2014年
综合现有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原理及特点,采用Wilks公式确定需要计算的最小次数,研究针对子通道程序不确定性的分析方法,并编写程序。运用该程序对8×8棒束的出口空泡份额实验的子通道计算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与研究,得到了每个子通道出口空泡份额的计算预测值,以及满足容忍限的不确定性上、下限。计算结果表明:边角子通道的计算不确定性较小,约为±5.5%;而水棒周围不规则形状的子通道的不确定性较大,约为±9%。堆芯热工水力问题中最关注的高空泡子通道的出口空泡份额,其不确定性为-5.5%~6%。
杜芸刘晓晶程旭
关键词:空泡份额
7棒束紧密栅元流体流动传热数值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紧密栅元内的流体流动传热研究对高转化比反应堆燃料组件的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CFD方法对7棒束紧密栅元棒束通道内流体流动传热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7棒束紧密栅元内氟利昂流体传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分析了定位格架对棒束内流体传热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计算所得的非加热棒的壁面温度和实验吻合良好,定位格架的存在对其下游流体流动、棒束最高温度分布及交混系数有明显的影响,棒束某些位置因流动滞止导致温度大幅上升,在设计中应加以注意。
何斯琪赵冬建于意奇顾汉洋程旭
关键词:棒束定位格架
REPEC非加热实验的RELAP程序模拟
2011年
为研究压力容器外部冷却过程中的两相流动和传热现象,采用安全分析中通用的RELAP分析程序对REPEC非加热研究实验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改变体积流量大小、注气方式和进出口面积对自然循环流率和外部冷却两相流动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循环流量随体积流量的提高呈现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进出口面积增大可以提高自然循环流量,但出口面积变化对循环流率和流动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李永春周卫华杨燕华匡波程旭
关键词:自然循环
数值反应堆多物理多尺度耦合技术进展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介绍了数值反应堆的基本概念,详细调研了国际上针对数值反应堆开展的研发项目,如轻水堆先进仿真联盟(CASL)、欧洲核反应堆仿真通用平台(NURESIM)和核能先进仿真与建模(NEAMS)项目,总结了多物理耦合及多尺度耦合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研究现状指出材料腐蚀行为与流动传热、中子物理共同作用下的多物理耦合机理、基于统一网格求解的高保真耦合程序开发是数值反应堆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
刘晓晶谢秋霞柴翔程旭
母线端部连接金具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母线端部连接金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上颚部、下颚部和凸轮;其中,所述凸轮设置所述上颚部的内侧且在所述凸轮的两端铰接所述上颚部的两侧端;所述下颚部设置在所述上颚部和所述凸轮之间且所述下颚部的两侧端铰接所述上颚...
张婧茹朱统帅陶志远程旭莫锦秋
文献传递
小型铅-铋冷却快堆提棒事故核热耦合研究
2019年
基于热工程序COBRA-YT和物理程序SKRTCH-N,利用幵行虚拟机(PVM)平台开发了核热耦合工具:COBRA-YT将冷却剂密度和燃料温度等热工参数传递给物理程序,用以更新截面;SKETCH-N执行物理计算,幵将功率分布反馈给热工程序;最后,应用该耦合程序分析铅-铋冷却快堆的提棒事故。计算结果显示控制棒提起后,功率迅速升高,在1.42s后达到最大值;5s后包壳温度达到峰值1264℃,超出了设计限值。结果表明:在提棒事故后,均一化布置堆芯的安全会在极短时间内受到严重威胁,故该堆芯应采用分区布置。
杨冬梅刘晓晶张滕飞程旭
紧密栅元棒束通道内的传热流动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1年
对紧密栅元棒束中心通道和壁面通道内空气的传热流动行为进行了数值研究;结合实验数据对壁面温度、剪应力、流体温度和速度以及湍动能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节径比(P/D)的减小,紧密栅元棒束通道内参数的不均匀性会增加,在通道的间隙区会出现壁面温度的峰值。在紧密栅元组件的设计中应该考虑这种间隙区的高温点分布;通道壁面的周向导热对紧密栅的传热有较大影响。
于意奇顾汉洋杨燕华程旭王小军
关键词:不均匀性
超临界水冷堆堆芯子通道稳态热工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超临界水冷堆(SCWR)作为6种第四代未来堆型中唯一的水冷堆,冷却剂出口温度可达500℃,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本文采用改进的COBRA-IV程序对超临界水冷堆方形组件子通道进行稳态热工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减小慢化剂通道中给水质量流量份额和加大慢化剂通道与相邻子通道之间的热阻,可以降低热管焓升,后者还可以得到较好的慢化效果。通过热通道的传热恶化分析发现,超临界水冷堆的设计不能避免传热恶化,必须精确计算传热恶化条件下的包壳温度才能确定包壳能否保证其完整性。
刘晓晶程旭
关键词:超临界水冷堆子通道组件设计传热恶化
平板降膜波动形态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电容探针和高速摄像对水膜垂直流下平板的波形进行实验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对两种典型的波形建立模型并进行数值计算来研究降膜表面波的内部结构。数值计算假设降膜表面波形状不变且忽略空气对降膜表面的剪应力,得到了表面波内部的速度分布和壁面剪应力的分布。数值计算得到的波速和实验测量值吻合良好。在一种大波幅的波形内部发现回流的现象。
于意奇杨燕华程旭
关键词:降膜表面波波速
高压安注条件下冷管段和环腔流体混合特性的数值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压水堆高压安注条件下冷热流体混合会导致承压热冲击现象,影响压力容器的使用寿命。本文基于ROCOM实验装置的实验数据,使用CFD方法对高压安注条件下有密度差的冷热流体混合现象进行了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冷管段和下降段环腔中流体混合的主导因素分别为强迫流动混合和浮升力驱动混合。在仅有1条冷管段注入的情况下,进入下腔室的流体会再次回流至环腔,从而对冷却剂的混合特性产生影响。
韩旭熊进标程旭王宁
关键词:承压热冲击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