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建良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上颌窦炎手术前后黏膜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2
- 2011年
- 目前,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良好的效果已得到公认。然而,经过了正规的内镜鼻窦手术后,仍然有相当多的患者表现为治疗无效或者复发难以治愈[1]。苏志文等[2]认为,鼻腔鼻窦黏膜在维护鼻腔鼻窦功能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鼻腔鼻窦基础研究,以期发现鼻窦黏膜在术前与术后的变化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于术中及术后4个月取鼻内镜下行上颌窦口开放术的32例患者的64侧鼻腔上颌窦口后下壁黏膜,于扫描电镜下观察,报道如下。
- 孙安郭建林陈惠英吴剑顾俊缪建良
- 关键词:上颌窦炎黏膜超微结构电镜
- 旋转易位皮瓣及颧颌皮瓣在下睑缺损整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外伤及肿瘤切除等原因造成的下睑 (前层及全层 )缺损的Ⅰ期整复及再造方法在功能修复与外观美容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 6 1例因外伤及下睑良、恶性肿瘤切除所致的下睑前层缺损或下睑全层缺损的患者分别选择旋转易位皮瓣或颧颌皮瓣修复缺损 ,观察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色泽良好 ,活动度满意。结论 :上述两种方法对于下睑缺损 (不论缺损大小 ,深浅程度如何 )均可完满修复 ,达到功能与外形的完美结合。
- 陆炯陶建军缪建良邢茜霍振隆
- 237例鼻出血住院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住院鼻出血患者的常见病因、出血部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37例住院鼻出血患者,统计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7例住院鼻出血患者中,男176例,女61例,14~86岁(平均55岁),单侧出血232例,双侧出血5例。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前下部47例,下鼻道42例,嗅裂区31例等。102例予以凡士林或碘仿纱条填塞,68例治愈,34例改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134例予以膨胀海绵或明胶海绵填塞,40例治愈,94例改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1例未填塞,予以降压止血药物后治愈。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共128例,治愈122例。结论住院鼻出血患者以老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单侧多于双侧,最有效治疗方法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局部填塞。
- 缪建良郭建林吴剑虞洪雷陆佳霍志强王晨旭
- 关键词:鼻出血鼻内镜检查鼻腔填塞止血电凝术
- 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观察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6个月及18个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治疗18个月时的鼻部症状(包括鼻痒、喷嚏、流涕、鼻塞)总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评价舌下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免疫治疗6个月和18个月后,患者的鼻部症状总评分(P<0.05),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较治疗开始前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下免疫治疗18个月时患者鼻部症状总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P<0.05)较治疗6个月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免疫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 缪建良陈云华郭建林顾俊吴剑陈慧英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粉尘螨疗效分析
- 羟基磷灰石骨板在爆裂性眼眶骨折整复中的应用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 (HA)骨板矫正眼眶骨折致眼球内陷及下陷的疗效。方法 眼球下陷者将 HA骨块材料植入眼球正下方眶骨膜下 ,眼球内陷合并下陷者将 HA板块植入颞下方眶骨下。随诊 10~ 18个月。结果 11例眼球下陷及内陷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外观的改善及复视的好转或消失 ,未见植入物脱出、移位或外形的改变。结论 眶骨膜下植入 HA确为一种安全易行效果肯定的手术方法。
- 陆炯缪建良周卫文李函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爆裂性眼眶骨折整复
- 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2年后停药2年效果观察
- 2021年
- 观察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2年停药2年后效果。方法:观察6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开始、治疗2年及停药2年时鼻痒、喷嚏、流涕、鼻塞情况。结果:舌下免疫治疗2年停药2年后,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症状较开始治疗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免疫可以有效控制变应性鼻炎,治疗2年停药2年后仍可有效控制鼻部症状。
- 缪建良郭建林顾俊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粉尘螨
- 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畅迪)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95例,予以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鼻部症状评分(NS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患者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症状NSS评分分别为1.31±0.67分,1.83±0.96分,1.56±0.83分和1.72±0.77分;治疗后12个月分别降至0.31±0.05分,0.30±0.04分,0.22±0.04和0.38±0.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进一步分别降至0.09±0.04分,0.05±0.02分,0.05±0.02分和0.09±0.03分,与治疗后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VAS评分为6.25±1.49分,治疗后12个月为1.54±1.17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VAS评分进一步下降至0.26±0.05分,与治疗后12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均未停止免疫治疗。结论:舌下免疫治疗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治疗12个月鼻部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持续24个月鼻部症状进一步改善。
- 缪建良吴真郭建林顾俊吴剑陈慧英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粉尘螨滴剂视觉模拟评分
- 慢性咳嗽250例临床诊疗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引发慢性咳嗽病因及诊疗现状。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50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慢性咳嗽病因中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及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最多。由呼吸系统以外的疾病引发的咳嗽占61.2%。误诊现象严重,确诊后治疗,92.5%的患者1-2周内咳嗽症状消失。结论:慢性咳嗽病因复杂,误诊率高,应重视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
- 缪建良
- 关键词:慢性咳嗽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