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峰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E—flow显像评价系统性硬化病患者指端微循环变化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Eflow显像评价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指端微循环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SSc患者24例,正常对照组29例,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并结合E—flow显像,观察各组受试者左右手中指末节指端血管分布特征、走行,测量指掌侧固有动脉、指腹动脉及甲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血流速度(MV)、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结果对照组末节指端血流信号丰富,可清晰显示指掌侧固有动脉、指腹动脉、甲床动脉及其细小分支;SSc末节指端血流显示欠清晰,连续性欠佳,血流分布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SSc组中指末端指掌侧固有动脉、指腹动脉及甲床动脉PSV、EDV、MV均减低(P〈0.01),而RI及PI增高(P〈0.05)。对照组左右侧指端动脉血流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而SSc组左侧指掌侧固有动脉PSV、EDV及MV指标较右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结合E—flow显像可敏感、准确地反映SSc患者的指端微循环变化,为临床评价SSc患者微血管病变情况提供了新方法。
- 张军辉李媛曹礼庭顾鹏张青张敏惠魏锦罗文峰
- 关键词:微循环
- 超声心动图评价系统性硬化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3例SSc患者及29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各房室内径,主肺动脉内径(MPA);多普勒超声测定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Vpa)、右心室射血前期(RPEP)、右心室射血期(RVET)、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cT),并计算其比值:AcT/RVET、AcT/RPEP、RPEP/RVET;利用三尖瓣反流压差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SSc患者右心房上下径(RAd)、左右心室内径比值(LVdd/RVdd)分别为(41.74±5.19)mm、(2.04±0.27),对照组分别为(36.89±3.22)mm、(2.18±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2、-2.312,P=0.000、0.025)。SSc患者MPA为(22.23±3.04)mm,对照组为(19.34±1.70)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8,P=0.000)。SSc患者Vpa、AcT分别为(0.88±0.17)m/s、(118.26±30.87)ms,对照组分别为(0.85±0.15)m/s、(145.44±6.28)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51、-3.365,P=0.393、0.002)。SSc患者RVET、RPEP分别为(330.78±54.31)ms、(96.26±26.11)ms,对照组的分别为(340.10±27.05)ms、(87.52±20.44)m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8、1.317,P=0.423、0.195)。SSc患者AcT/RVET、AcT/PREP、RPEP/RVET比值分别为(0.37±0.11)、(1.29±0.43)、(0.31±0.74),对照组的分别为(0.43±0.70)、(1.74±0.47)、(0.26±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6、-3.611、2.678,P=0.017、0.001、0.000)。SSc组8例(34.8%,8/23)发生肺动脉高压(PAH)。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评价SSc患者肺动脉压力的重要方法。
- 李媛张军辉曹礼庭顾鹏魏锦罗文峰张青张敏惠蒋冰蕾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系统性硬化病肺动脉高压
- 医学生基础课与专业课成绩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分析医学生普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为学校教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二○○二级本科毕业班学生共计206名的普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成绩作为研究对象,用教育统计学中相关性原理,分析医学生普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结果医学普通基础课与医学专业基础课,医学专业基础课与桥梁课、临床课,它们成绩间呈正相关。结论提示我们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加强医学基础课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正确处理好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的关系,深刻认识医学基础课与医学专业课之间纵向的密切联系,加强医学基础课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学生顺利地完成医学专业课的学习,确保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步骤。
- 康后生罗文峰何禹肖影魏锦陈绍平谢建平周仲辉
- 关键词:医学生
- 瞬时波强技术对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评价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瞬时波强(WI)曲线特征。方法 SSc患者(SSc组)24例,健康对照组29例,两组年龄、性别、心率及血压相匹配,均于静息状态下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WI技术测量左右颈总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射血前期时间R-W1,射血时间W1-W2,并对时间分别以R-R间期校正。同时记录血管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W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等血管弹性指标。将两组的各参数进行比较及对LVEF与W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Sc组W1与NA分别为(7.00±3.14)×103(mmHg·m/s3)、(26.20±14.35)mmHg·m/s2,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48±3.16)×103(mmHg·m/s3)、(22.39±10.86)mmHg·m/s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3、1.543,P均>0.05);SSc组AI及PWVWI分别为(11.14±4.88)%、(6.23±1.98)m/s,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43±7.67)%、(5.36±1.95)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6、2.164,P均<0.05);SSc组和健康对照组的W1分别与相应的LVEF呈显著正相关(r=0.675,0.608,P均<0.01)。结论 SSc患者颈动脉弹性较正常人降低,而左心功能无明显损害。WI可作为评价SSc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无创检查方法。
- 张军辉李媛曹礼庭顾鹏张青张敏惠蒋冰蕾魏锦罗文峰
- 关键词:超声检查颈动脉瞬时波强系统性硬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