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平
- 作品数:19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直肠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特征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直肠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例,均行MRI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结果8例均表现为直肠壁明显增厚,黏膜下层增厚为著,肠壁外缘不光滑,可呈“细毛刷”样改变。增厚肠壁T2WI及抑脂(FS)-T2WI呈显著高信号。7例直肠系膜内可见迂曲条索状信号,T2WI呈等信号,FS-T2WI呈高信号,直肠系膜呈明显不均质改变。所有病灶动态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强化。1例病灶内可见多发结节状低信号无强化静脉石。结论直肠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具有特异性。
- 杨秀娟罗江平李文儒曾文兵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性肾出血的介入治疗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性肾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2月~2013年2月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且保守治疗无效患者27例,1例DSA检查无阳性征象,其余26例病例均行超选择性肾段及肾段下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DSA检查出血原因有单纯性造影剂溢出5例,假性动脉瘤形成16例,动静脉瘘形成2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3例,1例无异常阳性DSA征像.26例病例均一次性栓塞治疗,出血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随访3个月~5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性肾出血安全、疗效确切,能最大限度保护肾脏功能,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方法.
- 罗江平邓元明向红胡伟龙娟
-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出血数字减影介入性
- 实时CT透视在肺活检中的应用
- 2003年
- 目的:评价实时CT透视在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CT透视引导下对204例肺部病变行肺活检,主要评价穿刺成功率,每次穿刺所需次数和并发症等。结果:CT透视成功应用于所有病例,一次穿刺成功率约37%,平均需要穿刺次数为2.4次。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咯血。结论:CT透视是肺活检中非常有用的工具,使得肺活检更加迅速和有效。
- 石安斌向红汪明全陈明煌罗江平陆明
- 关键词:肺活检并发症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肺部病变
-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临床怀疑颈脑血管疾病981例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进行颈脑血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颈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影像学征象。结果颅内动脉瘤89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5例,颈脑血管狭窄524例(颈总动脉狭窄53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183处,烟雾病3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73处,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75处,颅内动脉狭窄195处),颅内乙状窦血栓3例,海绵窦瘘3例,血管变异78例,无异常发现259例,阳性检查率73.59%(722/981)。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效、无创、诊断准确等优点,对评价其风险,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何泽清刘国庆汪明全刘兴华罗江平
- 关键词:螺旋CT血管成像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钙化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 对60例63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CT钙化特征进行分析,单个钙化的最大直径<4 mm者描述为斑点状,>4mm者描述为斑块状。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以眼压升高、白瞳征、眼底黄白色隆起性肿块和新生血管等为主要眼征。钙化率为93.6%,不规则斑块状钙化46眼,其中>4 mm、<10 mm的不规则斑块状钙化33眼;散在及孤立的小斑点状钙化13眼。结论CT提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钙化表现较为特征,对于非典型者,CT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鉴别诊断。
- 向红凌佳龙何泽清蒲红汪明全罗江平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 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临床、病理资料,主要观察术后病理诊断率、GS分级诊断率、并发症。结果本组取材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11.52 min,取得组织条(1.48±0.50)条,病理诊断率为84.5%(49/58),病理肝炎活动度(G)和肝纤维化程度(S)分级诊断率为72.4%(42/58)。经皮肝穿刺操作未导致肝功能指标数值(ALT、AST、ALP、GGT、TBIL)在短期内显著性增高。8例(13.8%)肝包膜下少量出血,经内科治疗后无进展。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对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病理及GS分级诊断率高,并发症可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梁清华罗江平李良山李廷源黄学全何闯
- 关键词:CT引导肝穿刺活检病理
- 128层螺旋CT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机,对126例CT平扫诊断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颈脑血管成像检查,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yngoNeuroDSA软件系统行多技术处理,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行DSA检查对照分析。结果:128层螺旋CT显示89例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32例未见异常。89例动脉瘤患者中38例行DSA检查,病变部位与病变形态与128层螺旋CT显示一致;32例未见异常者中,8例行DSA检查,发现3例有动脉瘤,5例为阴性。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检查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性、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常规DSA检查。
- 何泽清刘国庆汪明全曾文兵罗江平刘兴华温云
- 关键词:128层螺旋CTCT血管成像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血管造影
- “黑环征”联合胰胆管形态改变对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的鉴别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黑环征"联合胰胆管形态改变对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的鉴别价值。方法病理证实恶性低位胆道梗阻67例,行常规MRI、MRCP扫描。观察肿瘤是否出现"黑环征"及胰胆管形态学改变。结果胰头癌可见"黑环征",胆总管下段癌、壶腹癌未见。三组间胆道梗阻水平、管征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胰头癌为胆总管胰腺段梗阻,常见分离型双管征;胆总管下段癌、壶腹癌为胆总管壁内段梗阻,常见平行或聚拢型双管征。仅胆总管下段癌见"三管征",胰头癌见"四管征"。三组间胆道梗阻面管腔形态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常见截断型,壶腹癌为漏斗或鸟嘴型。三组间肝内胆管扩张形态无统计学差异。胰胆管形态改变诊断胰头癌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64、85.7%、87.2%。"黑环征"诊断胰头癌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14、42.9%、100%。"黑环征"与胰胆管形态改变诊断胰头癌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82、89.3%、87.2%。结论 "黑环征"联合胰胆管形态改变对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性疾病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杨秀娟罗江平曾文兵
- 关键词:低位胆道梗阻
- 颞骨岩乳管薄层高分辨率CT的影像表现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评价岩乳管在薄层高分辨率CT上的显示率和管径大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2月100例患者200个颞骨轴位正常内耳薄层高分辨率CT影像,层厚分别为0.75,1,2mm。结果89%的岩乳管得到显示,平均管径0.68mm,管径比同层的上半规管要小。结论薄层高分辨率CT能很好地直观显示岩乳管的结构。
- 许林罗江平向明王小红赵春刚
- 关键词:颞骨高分辨率CT
- 多层螺旋CT对小儿气道异物的临床应用
- 2007年
-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小儿气道异物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的78例气道异物患儿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合处理图像分析。结果:78例检查结果均为阳性,74例直接显示异物,占94. 8%。其中气管异物2例,右主支气管68例,左主支气管4例,4例显示间接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气道异物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并发征象,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气道异物检查方法。
- 凌佳龙罗江平温云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