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浩刚
- 作品数:17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韩孟、元白与李贺诗在中晚唐的接受
- 2012年
- 韩孟、元白与李贺作为中唐元和诗风的重要代表诗人在当时及后世获得了极大地称誉,但他们在中晚唐的接受是比较复杂的。韩愈的诗除了在韩孟诗派中产生影响外,在中晚唐处于沉寂状态。孟郊在中晚唐的诗名远高于韩愈。元白、张籍的诗在中唐极负盛名,但是晚唐前期,元白诗遭到了多数诗人严厉地批判,晚唐后期,元白诗的接受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李贺诗在中唐与晚唐前期获得一致称誉,并被广泛模拟、学习,晚唐后期其地位下降。
- 罗浩刚
- 关键词:元白晚唐
- 《山居秋暝》中不该被轻视的“秋”被引量:1
- 2019年
- 对于《山居秋暝》,一般认为“山居”是重点,而“秋”则无关宏旨。其实从全篇的内容和诗人的立意用心看,“秋”的重要性远在“山居”之上。发现秋之美,颠覆悲秋的文学传统是“诗佛”王维谋篇命意的关键所在。诗人描写和抒发的重点是山居生活中的秋之美、秋之乐,而非泛泛的山居生活。王维颠覆悲秋传统的创新思维源于自身养之有素的空静心态。王维抒写秋之乐的诗篇甚多,其后的追随者亦众,从而在悲秋之外,另外开创了乐秋的文学传统。
- 罗浩刚
- 关键词:《山居秋暝》悲秋空静创新思维
- 宫廷乐工与李杨爱情故事
- 2014年
- 唐代宫廷乐工对李杨爱情故事的生成、流传意义重大。乐工自始至终颂扬、同情李杨爱情。这由李杨爱情的真挚、感人,乐工与李杨现实利益的交织和相类的乐舞气质所决定。宫廷乐工传播能力强大,能够且一定会把李杨故事广泛传向社会。乐工是市民阶层,市民文化的娱乐本位保证了李杨故事的真貌,促使了士人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创作的双重主题,丰富了士大夫文化看待唐前帝妃关系的单一模式,也促成了文学经典的诞生。启发包容的文化心态的养成是当下经典创造的必由之路。
- 罗浩刚
- 关键词:李杨故事爱情主题市民文化包容性
- 晚唐咏史诗发达原因新探
- 2012年
- 晚唐咏史诗空前繁盛的原因有多种。中晚唐科举重史意识,以及由此引起的普遍的重史风气,为晩唐咏史诗的繁荣准备了必要的素材。科举试策的辩证思维、社会思潮的求新求异,训练、培养了士人观史时独具只眼的洞察力,使咏史诗处于常新的审美过程中,引起诗人对咏史诗持续的关注热情。晚唐的局势与南朝相似,南方也成了国之命脉所系,再加上晚唐时大量的诗人都有到南方的经历,故使有关南朝的咏史诗因身临其境而真切、形象、生动,从而为晚唐咏史诗的繁盛别添异彩。
- 罗浩刚
- 关键词:咏史诗科举思潮南朝晚唐
- 《散步》:顿挫手法与和谐内质的完美结合
- 2012年
- 顿挫手法是《散步》一文的核心修辞手法,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被广泛地运用。以尊老爱幼为中心的和谐是《散步》的思想核心,顿挫手法在本质上是矛盾思想的反映,顿挫手法与和谐内质之间的张力成就了《散步》的艺术魅力,《散步》是矛盾冲突之后的和谐。但现在的教材、教参对于《散步》教学,没有提及顿挫手法,导致对文章内涵及艺术修辞的解读处于较浅的层面。
- 罗浩刚
- 关键词:《散步》
- 悲凉而坚定的回归——刘希夷《故园置酒》赏析
- 2010年
- 刘希夷(651—6787),字庭芝,初唐汝州(今平顶山汝州市)人,其墓现存于汝州市风穴寺南,《全唐诗》收其诗一卷35首。刘希夷的一生与高宗朝(649—683)基本相始终,主要活动在东都洛阳及其周边地区。上元二年(675),二十五岁的刘希夷进士及第,尚不曾人仕,三年之后便盛年天逝。
- 罗浩刚
- 关键词:《全唐诗》赏析故园悲凉东都洛阳
- “琴台善政”探源
- 2013年
- 一
琴是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最古老、最主要的乐器之一。琴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并留下了很多的历史佳话。仅琴台古迹全国就有多处,择其要者有单父琴台、鲁山琴台、汉阳琴台和成都琴台。成都琴台是纪念司马相如琴调卓文君的风流韵事,属于凤求凰式的爱情琴台。不知何人何时而建,杜甫流寓四川时,作有《琴台》诗,可证成都琴台最迟在唐代时已有[1]。
- 罗浩刚
- 关键词:善政民族特色社会生活司马相如杜甫
- 俗乐题材:李杨故事主题矛盾多样性生成之因
- 2018年
- 题材与主题的主次关系并非固定的模式。在历史题材类型的文学作品中,被文化传统赋予意义的题材往往主导着主题。俗乐是唐代李杨故事诗文创作中最突出的题材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俗乐被视为祸国之源而遭受批判,客观上却又承担着颂美盛世的功能而被乐道,更因与声色紧密相关而成为歌咏爱情的主阵地。唐人被李杨故事中俗乐题材所含的讽喻、感伤和爱情三大文化主题所控制,只可以单选或者多选,而无主题创造的自由。所以在不同作者之间,或者同一个作者,甚至同一作品中会表现出自相矛盾的复杂主题。
- 罗浩刚
- 关键词:题材主题俗乐文化传统
- 温庭筠诗的误读与再读
- 2012年
- 温诗被误读已很有历史了。胡震亨评其七言乐府"淫思之言纵"[1]75,黄子云《野鸿诗的》曰:"飞卿古诗……若不论义理而只取姿态,则可矣。"[2]865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一引《诗眼》云:"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3]明代顾璘《批点唐诗始音》
- 罗浩刚
- 关键词:温庭筠艳体诗误读七言艳情诗胡震亨
- 温庭筠对古体、律体体式的自觉
- 2015年
- 温庭筠对各种诗体特有的风格、内容有自觉意识,尤其是七古在晚唐特别突出。温诗的诗评家中有分体批评和整体批评两派,分体批评派与温氏的诗体自觉意识暗合,因此比整体批评派客观、合理。由于辨明文体是古代文人的基本文学素养,并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实践,因此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分体研究应该得到强化。
- 罗浩刚
- 关键词:七古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