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晓静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毒性
  • 3篇栅藻
  • 3篇斜生栅藻
  • 3篇光合色素
  • 3篇斑马
  • 3篇斑马鱼
  • 3篇超氧化物
  • 2篇毒性研究
  • 2篇氧化物歧化酶
  • 2篇三聚氰胺
  • 2篇歧化酶
  • 2篇氰胺
  • 2篇苄酯
  • 2篇邻苯二甲酸丁...
  • 2篇SOD
  • 2篇MDA
  • 2篇超氧化物歧化...
  • 2篇ACHE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酶

机构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襄阳市第五中...

作者

  • 7篇刘德立
  • 7篇张灿
  • 7篇杨雪
  • 7篇胡晓静
  • 7篇何桢
  • 7篇熊丽
  • 6篇周巧巧
  • 6篇牟文
  • 2篇易千慧
  • 2篇钟秋
  • 2篇郭佳
  • 1篇胡芹芹
  • 1篇戴安琪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BBP对斑马鱼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为了探讨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对鱼类的毒性效应,采用静态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BBP对斑马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参照BBP的96hLC50...
张灿杨雪何桢牟文周巧巧胡晓静熊丽刘德立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斑马鱼ACHECAT
文献传递
重组基因酵母法研究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类雌激素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检测五种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类雌激素活性,采用重组人雌激受体α、相关效应元件以及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酵母分别测定17β-雌二醇(E)2、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单独作用时诱导酶活并计算其EC50。通过各化合物与E2的EC50的比以及最大β-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比较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类雌激素活性。五种酞酸酯类化合物的实验浓度范围为1.0×10^-3-1.0×10^-11 mol/L。结果表明,DEP(1×10^-7-1×10^-9 mol/L)、DBP(1×10^-6-1×10^-9 mol/L)、BBP(1×10^-3-1×10^-6 mol/L)具有明显的类雌激素活性,诱导的最大酶活分别为:1.515、0.832 2、1.669,而DMP和DOP并未检出明显的类雌激素活性。DEP、DBP、BBP与E2的EC50的比分别为8.85×10-2、2.54×10^-2、8.82×10^-6。说明DEP、DBP在低浓度就表现出类雌激素活性,而BBP在较高浓度才表现出类雌激素活性。
杨雪易千慧周巧巧牟文张灿何桢胡晓静熊丽刘德立
关键词:酞酸酯类化合物
三聚氰胺对斜生栅藻的毒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光照培养箱培养斜生栅藻的方法,以甘油为溶剂,研究了三聚氰胺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当三聚氰胺的浓度在50、200 mg.L-1时,对斜生栅藻生长有促进作用,在750 mg.L-1时则表现出抑制效应,染毒7 d后对叶绿素的影响和对藻密度的影响一致,显示浓度-效应关系,即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三聚氰胺对斜生栅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表现为:当三聚氰胺浓度为200 mg.L-1时酶的活性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在750 mg.L-1 SOD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减少了43.6%,三聚氰胺对斜生栅藻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影响和对可溶性糖的影响效应是一致的,随着浓度的增加均在减少。
何桢胡晓静牟文周巧巧张灿杨雪熊丽刘德立
关键词:三聚氰胺斜生栅藻光合色素
三聚氰胺对斜生栅藻生理生化的影响
本文以甘油为助溶剂,研究三聚氰胺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测定了斜生栅藻细胞的生长状况以及7d生长期中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SOD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当三聚氰胺的浓度在50mg·L-1、200mg·L-...
何桢胡晓静牟文周巧巧张灿杨雪熊丽刘德立
关键词:三聚氰胺SOD光合色素斜生栅藻
文献传递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测得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对斑马鱼(Danio rerio)96h半致死浓度(LC50)为3.98mg/L;在此基础上,设置4个浓度梯度即0.000、0.332、0.665、1.330mg/L,研究了在不同的时间(7、14、21、28d)暴露下,BBP对斑马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4d时,各处理组SOD活性达到最高水平;实验期间,各处理组AChE活性被显著抑制,整体呈现下降趋势;CAT活性在7d时,除0.665mg/L浓度组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外,其余各处理组CAT活性均与对照接近,无显著差异;14d开始,除了0.332mg/L浓度组高于对照组,其他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BP对斑马鱼SOD、AChE、CAT活性产生明显影响,可作为水体污染的分子生物标记物,为制订BBP水质标准及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张灿杨雪何桢牟文周巧巧胡晓静易千慧熊丽刘德立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斑马鱼超氧化物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过氧化氢酶
纳米二氧化铈对斜生栅藻的毒性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实验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铈(CeO2)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当纳米二氧化铈浓度为5、10mg·L-1时,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P<0.01),其促进作用随着浓度增大而减小;至浓度为50mg·L-1时,开始变为抑制效应;当浓度达到100、200mg·L-1时,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大。光镜拍照和藻细胞直径的变化表现出,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细胞有小型化的趋势。处理7d后,纳米二氧化铈对叶绿素和SOD含量的影响和对藻密度的影响一致,而对MDA含量的影响刚好相反,说明细胞膜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钟秋何桢戴安琪张灿杨雪胡晓静郭佳熊丽刘德立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铈斜生栅藻光合色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HgCl_2对斑马鱼SOD,AChE酶活性和基因相对转录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以HgCl2为实验毒物,研究其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经染毒后,分别在第1天和第7天取斑马鱼的肌肉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半定量RT-PCR检测肌肉中乙酰胆碱酯酶、细胞色素P450(CYP1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的相对转录量。结果显示HgCl2对斑马鱼的毒性很强,低浓度染毒1d后,基因转录量显著变化,而酶活性7d后才有显著变化。HgCl2对斑马鱼96h-LC50为244.06μg·L-1;AChE活性和基因相对转录量在第1天呈下降趋势;第7天,酶活性依然下降,但基因相对转录量在低、中浓度组呈上升趋势;高浓度组呈下降趋势,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SOD活性第7天表现促进作用,与染毒浓度成正相关,并有显著性差异;Cu/Zn-SOD基因转录量第1天总体呈下降趋势,第7天低浓度HgCl2对Cu/Zn-SOD基因转录量有诱导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CYP1A基因相对转录量第1天整体呈下降趋势;第7天呈现出低浓度升高,中、高浓度降低的变化规律。以上结果说明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比其蛋白翻译水平的变化出现更早,更灵敏,因此可作为环境污染物的早期预警;同时说明污染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比较复杂,受多种因素调控。
何桢牟文周巧巧杨雪张灿胡芹芹胡晓静郭佳钟秋熊丽刘德立
关键词:斑马鱼ACHECYPI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