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小莉

作品数:61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会议论文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7篇儿童
  • 18篇幽门螺
  • 18篇幽门螺杆菌
  • 18篇螺杆菌
  • 17篇黏膜
  • 11篇蛋白
  • 10篇基因
  • 10篇儿童幽门螺杆...
  • 9篇食管
  • 8篇蛋白表达
  • 7篇幽门螺杆菌感...
  • 7篇色胺
  • 7篇食管炎
  • 7篇羟色胺
  • 7篇螺杆菌感染
  • 7篇杆菌感染
  • 7篇5-羟色胺
  • 6篇患儿
  • 6篇反流
  • 6篇肠道

机构

  • 60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金华市中心医...
  • 2篇绍兴市人民医...
  • 2篇嘉兴市妇幼保...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嘉兴市第二医...
  • 1篇台州市中心医...

作者

  • 61篇舒小莉
  • 48篇江米足
  • 31篇顾伟忠
  • 13篇江丽琴
  • 13篇彭克荣
  • 12篇陈洁
  • 11篇李炜
  • 10篇张雁翼
  • 10篇蔡海芳
  • 10篇赵泓
  • 9篇杨希
  • 9篇章许平
  • 9篇杨霞
  • 6篇沈征
  • 6篇程海英
  • 5篇杨玲蓉
  • 5篇陈波
  • 5篇余金丹
  • 5篇孙明芳
  • 4篇陈学军

传媒

  • 7篇中国当代儿科...
  • 6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第九届全国儿...
  • 2篇第十届全国儿...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第十三届江浙...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第二届全国胃...
  • 1篇2007年浙...
  • 1篇2015年浙...
  • 1篇2015浙江...
  • 1篇The 14...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孢噻肟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研究背景: 新生儿期是肠道菌群定植的关键时期,肠道细菌的定植过程受到很多因素如胎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孕产次、出生体重、疾病、抗生素及环境和地域等因素影响,但抗生素应用对新生儿期肠道菌群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了解新生儿...
邵华丽舒小莉刘伟荣孙伟孙明芳吴苔袁天明江米足
关键词:新生儿肠道菌群抗生素
氧化应激在小儿反流性食管炎黏膜损伤中的作用
背景与目的:酸反流、胆汁反流和混合反流被认为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其并发症的主要病因,是促进食管黏膜病理进展的主要因素,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氧化应激可直接引起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细胞内蛋白及酶变性、DNA 损害,最后...
刘峰江米足舒小莉章许平吴秀英陈肖肖陈洁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氧化应激活性氧
82.5-羟色胺对大鼠食管平滑肌动力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主要因素有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失调、食管黏膜清除能力下降、食管黏膜屏障功能损伤、食管内脏高敏性。正常的LES功能和食管蠕动功能有赖于食管平滑肌的协调性收缩和舒张,后...
张婷舒小莉杨希杨霞蔡海芳李炜顾伟忠江米足
肠道分节丝状菌与儿童轮状病毒感染关系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肠道分节丝状菌(SFB)定植与轮状病毒感染风险的关系及SFB抵御轮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因腹泻经粪便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的0~5岁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即轮状病毒性肠炎组,并以非胃肠道疾病、非感染性疾病的外科疾病患儿55例为对照组,年龄、性别组成与轮状病毒性肠炎组相匹配。提取粪便菌群的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测定SFB,将轮状病毒性肠炎组及对照组患儿分别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分析SFB的阳性率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分析这两组患儿在≤2岁组及>2~5岁年龄组SFB阳性率的差异。通过p3340蛋白与轮状病毒进行中和试验,确定Vero细胞轮状病毒感染率与p3340浓度之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组患儿50例,年龄(1.7±0.9)岁,对照组患儿55例,年龄(1.8±1.1)岁。轮状病毒性肠炎组患儿SFB的阳性率在各个年龄中呈递减分布,其中≤1岁组最高,为10/14,>1~2岁组为67%(14/21),>2~5岁组为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7);对照组患儿≤1岁组SFB阳性率为12/15,>1~2岁组为95%(19/20),>2~5岁组为5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轮状病毒性肠炎组患儿男童SFB阳性率为74%(20/27),女童为56%(1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P=0.192);对照组患儿男童SFB阳性率为79%(22/28),女童为70%(1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P=0.485)。轮状病毒性肠炎组SFB阳性率66%(33/50),对照组为75%(4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454)。在≤2岁患儿中,轮状病毒性肠炎组SFB阳性率69%(24/35),对照组为89%(3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0.041);在>2~5岁患儿中,轮状病毒性肠炎组SFB阳性率为9/15,对照组为50%(1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随着SFB阳性率的增加,轮状病毒的感染率呈�
杨婷陈波龙高舒小莉江米足
关键词:轮状病毒属腹泻粪便儿童
蛋白芯片技术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我国有很高的感染率,儿童也属易感人群。目前诊断Hp的方法很多,但各有利弊,且在菌株分型、耐药性检测及癌变风险...
舒小莉程海英杨玲蓉章许平张雁翼陈学军江米足
关键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预测值抗体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
儿胃Hp菌株来源于口腔Hp感染5-羟色胺-迷走神经通路在食管酸反流致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和机制
目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指与GER相关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呼吸道症候群,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本研究确定5-羟色胺(5-HT)-迷走神经C传入纤维通路在食管酸反流致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分析影响5-HT...
杨希杨霞舒小莉顾伟忠江米足
关键词:气道高反应性酸反流气道反应性
儿童肠道分节丝状菌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肠黏膜免疫的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了解儿童肠道分节丝状菌(SFB)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肠道黏膜免疫的关系。方法 收集177例儿童的新鲜粪便及47例儿童肠镜检查时的回盲部肠液,采用RT-PCR法测定SFB,ELISA法测定其sIgA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3例儿童回肠末端黏膜IL-17A细胞数量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及Th细胞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T-bet、FOXP3和ROR-γt的表达。结果 儿童肠道SFB阳性率为19.2%(34/177)。趋势分析显示SFB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0岁∽、1岁∽、2岁∽、3岁∽、4岁∽、5岁∽、6岁∽、7∽15岁分别为40%、47%、32%、15%、12%、13%、15%、4%(P<0.001)。SFB阳性患儿(24例)的肠液sIgA浓度明显高于SFB阴性患儿(23例)(P<0.01)。SFB阳性组(12例)回肠末端黏膜上皮细胞内淋巴细胞数量及转录因子T-bet、FOXP3和ROR-γt的表达与SFB阴性组(11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FB阳性组回肠末端黏膜IL-17A细胞数量明显低于SFB阴性组(P<0.05)。结论 儿童SFB肠道定植与年龄相关,其中3岁以内婴幼儿SFB肠道定植率较高;SFB阳性者肠道sIgA分泌增加,回肠末端IL-17A细胞数量减少。
刘伟荣刘伟荣舒小莉顾伟忠彭克荣赵泓陈波江丽琴
关键词:黏膜免疫SIGATH17细胞儿童
内质网应激通路在纳米ZnO诱导小鼠肝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中毒性肝损伤也称药物性或化学性肝损伤,主要是指药物、外源性毒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性病变。近年来,随着新药种类增多、新化学物质的应用、环境污染加剧等因素的不断出现,使中毒性肝损伤的发病率曾明显上升的趋势。但临床...
杨霞顾伟忠舒小莉杨希陈学军江米足
关键词:纳米ZNO内质网应激凋亡氧化应激肝毒性
慢性胃炎患儿胃与口腔幽门螺杆菌基因同源性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慢性胃炎患儿胃与口腔Hp菌株基因同源性,了解慢性胃炎患儿胃Hp感染与口腔Hp的关系,为Hp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因恶心、呕吐、腹痛、反酸等消化道症状在本院行胃镜检查,并在胃镜检查前能配合留取牙菌斑...
蔡海芳舒小莉李炜张雁翼江丽琴江米足
5-羟色胺-迷走神经通路在食管酸反流致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和机制
目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指与GER相关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呼吸道症候群,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本研究确定5-羟色胺(5-HT)-迷走神经C传入纤维通路在食管酸反流致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分析影响5-HT...
杨希杨霞舒小莉顾伟忠江米足
关键词:5-羟色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神经源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5-羟色胺4受体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